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红色帝国1924 > 第四百章 大同战役(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校园深处的教学区,有着几间特别大的建筑,其中有一间是一座西式教堂改建而来的。这座教堂的带着明显地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这种风格是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不过这座教堂明显跟一般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不一样。一般的巴洛克式建筑,放荡不羁、极尽奢华,建筑内部装饰满了壁画雕塑,企图以丰富多变的风格,炫耀人们的视觉。一般的巴洛克式风格需要极为雄厚的财富基础才能完成,但作为一个修建在中国的教堂,显然不可能那么奢华。

这座教堂则是有点像德国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德国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整个的设计风格也充斥着大量的曲线建筑,以及存在的大量的椭圆空间。除此之外也加上了德国本身的一些特点在里面,跟一般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有点区别。

就拿这座教堂来说,外观简洁雅致,外墙干净、平坦,跟周边的自然环境比较协调。至于内部,也是有着大量的壁画存在,不过由于时间的原因,看着并不是那么华丽了。

这座教堂正是以前德国人修建的,不过现在却成为了抗大的一个大教室,因为它够大,足以容纳几百人上千人。这种教堂并不像哥特式建筑那样高耸,内部就是那种大穹顶一样的,空间比较大。

不过现在教堂内部的风格有着极大的不同,这都是在它成为抗大一部分后造成的。那些极具宗教色彩的东西少了不少,那些雕塑也都不见了,只有那些带着浓厚宗教色彩的壁画,证明着这里曾经是一个教堂。

此时的大教室内部可谓是人满为患,除了那些凳子上坐满了人,后面、旁边的空隙之处都站了很多人,从上面看下去,那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

这么多人来这里听课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八路军总司令、军委副主席兼抗大校长的李卫国开的一堂公开课。虽然李卫国是抗大的校长,但是他平时还有着很多的事情要忙,学校的事也大多是副校长等人处理。

不过为了开拓这些军校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李卫国则会定期在学校上一堂公开课,只要是没课的学生都可以来参加。

抗大从开办到现在,规模早已今非昔比。第一届抗大当时还叫做红军大学,是由原中央红军大学、川陕鄂红军大学分校等各个根据地的军校合并而来。

现在的抗大不算其在敌后根据地开办的那些分校,这一期的学生人数都达到了8000之众(历史上抗大第四期就有5000来人,不过考虑到这个时空有其他分校的存在,这个数字应该不会那么离谱。)

至于学制也有长有短,一般是半年一期,也有着长点的。

现在在抗大上课的学生有两种,一种是军队的干部回炉深造,另外一种是从其他学校考进来的学生。前者主要是为了让泥腿子出身较多的八路军、新四军那些各级指战员,学习更多的军事知识也是为了让他们能跟上不断变化的战争形势的脚步;后者则是作为给八路军、新四军培养中低层指挥员,毕业后基本就是分配到部队充当低层军官。

由于李卫国这位首长知道的东西特别多,讲的内容也很精彩,所以很多学生都喜欢听他的课,要不是因为有很多学生有课,不能前来,估计人还会更多。

等恽代英等人来到李卫国上课的大教室外面时,这才知道为什么他们在校园里看不到人了,原来不上课的人基本都在这里了,起码有一千多人,具体的数字他们也无法统计。

原来在他们眼前,那所教堂似的大教室,此时外面都挤满了人,不少人站在门外、窗户边听着里面上的课,可想里面又会是个什么情况。

看到这种情况,胡耀邦此时脸上也有点尴尬,“恽主席、陈老先生,每次总司令他上课都是这样,搞得我们都想在操场上让总司令开个演讲会了。要不我让人去通报一声?”

“胡主任,不用了!我们就在外面听听你们李总司令是怎么上课的!”陈嘉庚此时也很震惊,不过对于胡耀邦的询问,他却没有同意,他不是那种摆架子的人。

而看到陈嘉庚没有说什么,恽代英自然不会让人去打扰正在上课的李卫国。于是乎,众人就这么站在外面,听着里面的李卫国用着话筒上课,至于旁边的学生看到胡耀邦纷纷问好,对于恽代英,他们中间认识的则要少了很多。

“总司令,在前年,主席曾经做个一篇《论游击战》的报告,当时我记得总司令您也极力推崇游击战,为何今天您却在跟我们讲正规战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

大教室里,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对着讲台上的李卫国提问道。这在外人看来有点胆大,居然质疑首长的话,这可是有点大不敬的意思。不过在这些学生眼里却不是这样,因为李卫国在上公开课第一天就曾经说过,在他的课上可以提出不同的言论,但是不能偏离讨论的议题。

而这个学生提的问题也是在场的众多学生心里的疑惑,因为李卫国今天讲课的主题是‘论正规战与游击战的重要性’。而在上课期间,李卫国明显在开始强调正规战的重要性,所以让这些军校学生觉得有点冲突,才会有此一问。

面对这位学生的大胆提问,李卫国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回答道,“这位同学的所提的问题相信是你们大多数人心理所疑惑的问题。你们在想,主席和我之前都提过游击战的重要性,而我为什么在这里着重强调正规战的重要性。

我这人从不信口雌黄,我这么说,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之前提过,为什么我们八路军和新四军要大力开展敌后游击战?因为很简单,敌强我弱,一味地进行正规战在我们的国家很难真的有效抵挡日军的进攻。

因为我们国家属于那种大而弱的国家,我们国家面积世界上都是位居前列的,若是英法两国不算其殖民地,我国的面积就是第二(算上外蒙,大约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仅次于苏联。

但作为这样一个拥有大面积国土的国家,我们的国家综合实力赶不上英法日这些国家,就拿在主要资本主义强国中工业实力最弱的日本,都要比我们的强上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军队武器这些也都弱于日本人,在正面战场上我们除了人数优势,其他方面都很吃亏,这也是为什么国民党军队在前面两年的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基本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当然国民党的失败原因有很多,我们在这里不会细说无关的话题。

在正面战场我们中国军队吃亏的情况下,我们就得去琢磨日军的要害在哪?那就是他们的人少、资源少,无法撑起这么长战线的战斗。往往日军发动一场战斗,都得花费很多兵力去守他们的交通要道。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之前强调游击战的重要性,因为这是战争。战争不是一成不变的,日军在改变战斗形式,我们也得有着相应的改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与日军作战。

现在我们西北根据地的发展日新月异,这都是你们能感受到的,未来两年对我们八路军以及新四军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两年。在华北战场,我们的八路军面对日军不像以前那样只能被动还击,若是还是一味的游击战,虽然能消耗日军实力,但受苦的还是沦陷区的广大百姓。

所以我们八路军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起码在华北地区。我们有义务把沦陷区的百姓从日寇的魔爪下,解放出来,而这就不可避免的与日军进行正规战。

这就促使我们加强对正规战的重视,包括正面坦克作战、攻城和守城战、巷战等,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将领和你们在座的学生需要去研究的?

国民党人都喜欢称呼我们为乡巴佬,因为我们在红军时期就在山林钻,没去过大城市。他们说的是实话,但他们也说得太武断了。我们虽然在山林里生活过,但不代表我们一辈子都得在乡下生活,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一样可以在大城市生活。

就像现在,你们待的西安城,西北第一大城市,我们现在不就在这里生活吗?可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沉迷于此,在华北、东北、华中、华南、华东,甚至朝鲜半岛、台湾宝岛,都还处于日军的魔爪之下,我们有义务去把他们解放出来。

而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军队必须正面面对日军。游击战是现在,而正规战却是未来,你们现在明白了吗?”

李卫国的话,无疑让在座的学生感到惊讶,他们之前还在考虑的问题,在总司令的一番话后,直接成了目光短浅的人所提出的问题。或许真的是李卫国的话让他们感到豁然开朗,不一会儿全场的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声音回荡在这个大教室里,久久不能消散。

“总司令,听你刚才所讲,是不是我们的部队现在就要开始学习并进行正规战?”那个之前提问的学生继续站起来提问道,想从讲台上的总司令面前得到更多的答案。

“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看着这位老提问题的年轻人,李卫国也有点好奇,便忍不住问道。

“报告总司令,我叫刘华清,副旅级,抗大第九期步兵科学员。”这个叫作刘华清的年轻男子便行了一个军礼,认真地说道。

李卫国听到这个名字,不禁多看一眼,原来是前世的一位大boss,难怪看着有点眼熟,不过这会儿的他还是只一个24岁的年轻人。

“原来是你。我记得你,我要没记错的话,你在十年前就加入了革命武装,没想到一转眼已经成为一个副旅级干部了。

你说的不算对,也不算错。因为我们的部队已经在开始进行正规战,但现在还只是小规模的,因为整个部队观念还需要快速转变,这也是我为什么在这里跟你们讲的原因。

你们这里的人未来都是要进入各级部队任职的,作为干部的你们,首先要转变观念,这样才能带动下面的士兵转变观念。我希望你们能在课余时间多去图书馆看看书,那里有着国内外有名的军事家写的书。

法国的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希望你们能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李卫国非常认真地对着在座的这些人说道,虽然今天还有很多人没有来听课,但是旁边有人记录着他的这次讲课内容,学校也会安排时间,传达到其他学生脑海中。

。。。。。。。

“李总司令,没想到你上课也这么受欢迎。刚才听了你讲的课,虽然我不懂军事,不过对于你的言谈举止,也是深表佩服!”

抗大的校园里,在胡耀邦等人带领着在校园考察的陈嘉庚,客气地对着一旁陪同的李卫国的说道。

“陈老先生过奖了,这也是术业有专攻。我是个军人,对军事方面研究的比较深;而老先生你是个商人,在做生意方面很有成就,所以老先生也就别折煞作为晚辈的我了。”

此时的李卫国已经结束了上课,正陪着陈嘉庚在抗大的校园里溜达,顺便聊聊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事。

此时因为是课余时间,学校里的学生也比较多,不时有过路的学生朝着李卫国等人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