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员工们看到刘厂长的样子都感叹他们有一个好厂长。
“不会是遇到难事儿了吧?”
有人担忧。
“机修厂效益那么好能有什么事儿?”
有些人根本没有忧患意识,他们看到了眼前的情况就很满足。
“怎么可能没有,我可是听说外地有几个厂子连年亏损都开始裁员了。”
“机修厂不会,每看到咱们厂还招人呢。”
“那倒是。”
刘厂长愁的是一旦叶闲离开,他们厂就等于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机修厂能做到今天的程度全都是靠着叶闲才发展起来的。
叶闲离开后,机修厂还剩下什么项目。
洗衣机项目,适配的电机还是需要从叶闲那边采购包括配件,因为设计专利都是人家的。
机修厂即便能继续承担组装的订单收益也都很固定。
剩下盈利的项目就是电风扇,排风扇,厨房小工具,同样面临的情况差不多,都是要采购电机。
可是从叶闲接了好多厂子的订单后,这些生产项目的竞争力会加大。
他已经预想到产品饱和带来的后果,可定会影响到销售价格,砍掉大多数利润收益就少了。
机修厂现在可有三千多名员工,工资的压力就够让他头疼的,别说整体经济转好不用担心,机修厂再不行也会有轧钢厂顶着这样的话。
他是厂长对一些事情更为了解。
而且他的心思可没有想着一直靠着轧钢厂的贴补过日子,他是想把机修厂发展起来。
发展成如轧钢厂一样的大体量厂子。
“叶闲啊,叶闲,怎么才能把你留下来呢。”
刘厂长说着不现实的话,但还是在考虑更多关于如何发展机修厂的事情。
“订单,对,就是订单。”
刘厂长是个善于广开思路的,有些人不敢想的事情他敢想,有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同样不敢做。
但是在经营机修厂上还是愿意冒点小风险。
他想到了叶闲给机修厂提供的专业工具的更新,很多工厂都看中了叶闲制造的各种电机,但他们忽略了叶闲制作的专业工具。
新的工具能够提升工作效率,有些多功能的设备一机多用,机修厂可以说凭借这些设备都已经具有很强的生产制作能力。
既然大家都已经开始竞争,那为什么不能在设备上赚一笔钱呢。
刘厂长可是了解过叶闲的厂子就是做这些东西的,提前下订单争取先机。
不管未来竞争的工厂发展如何,机修厂占到了先机实力会更强。
刘厂长考虑到既然无法留下叶闲,那就合作把利益扩展到最大,未来的事情还不好说。
机修厂的未来也不是他一拍脑袋就能决定,他的上面还有个轧钢厂呢。
人想通了事情情绪转变得很快。
下午刘厂长找到了叶闲。
“叶厂长,我可是给你送订单的,你可不能拒绝啊。”
刘厂长看似开玩笑但心里很认真。
叶闲都觉得错愕,怎么回事,机修厂刚定制了厨房工具自动设备,怎么还送订单。
他的独立车间产能可能不足啊。
真是不让人闲着啊。
金灿烂是不能理解叶闲有些嫌弃订单多,她也没有那个时间,要办厂,她这个保卫队长兼技术员现在已经成了厂子的高级经理。
最近这段时间都在招聘技术工人。
独立车间的员工短时间内增加了很多,但这点人数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叶闲给出的招聘条件是相当好的,主要对于高级技术工人,普通的技术工人的要求也是很严苛。
想要拿高薪就要有这个能力才行。
叶闲就是要宁缺毋滥。
刘厂长说出了他的想法,直接要预定叶闲制作的专业工具,订单量很大。
“刘厂长,机修厂刚刚换完工具,你这数量算上轧钢厂生产车间也换不完吧。”
“不过具体如何使用我是不会问的,你这个订单我接了,但时间上需要延后一些。”
“没问题。”
刘厂长听到答应就行,他这一次是打算赚一笔差价的,现货更新换代设备到时候还不赚个盆满钵满。
于是在原有的订单数量上又增加了几倍。
叶闲也想到刘厂长要做的事情,但这跟他没有太大关系,能够销售出这些专业工具也是在推动工业发展。
“刘厂长你采购的这些产品都是常规设备,我这里还有一些加工设备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刘厂长当然有兴趣,生产设备他很需要啊,到时候可以针对不同的工厂定向推销。
叶闲原本是不想拿出各种设备的设计图的,可看到刘厂长这么个大金主在他怎么能错过机会。
刘厂长主动做销售没什么不好的,而且还能及时把钱付了这就很舒服。
等刘厂长回到厂长办公室揉了一下他自己的脸,刚才他都做了些什么。
看着桌子上的各种订单合同,事情似乎有些超出他的想象,都快他有些贪心。
常规设备和大型设备他都下单了。
不过想想他又觉得还是定得太少,他太了解各个工厂的设备情况,如果有先进的专业工具他们肯定会同意更换。
叶闲倒是没有那么高兴,毕竟刘厂长的订单数量很大,可能会占到工厂大部分生产资源。
“有了这些订单,重机械厂的前期运营资金是有了。”
“对了工厂建成后上级还要派一个负责人过来。”
金灿烂提醒道。
叶闲对这些事情平时都不怎么关心,派人过来好啊,以后厂里有困难都可以找这个负责人。
“就你心大。”
金灿烂考虑的事情很多,毕竟叶闲凭借自己创造出这样的机会总不能说随便派个人就接收厂子吧。
叶闲想到的方便之处她也想过,但根据叶闲的做事风格真的很少有人能适应。
尤其是做决策的时候。
叶闲向来都是特立独行,每一次都能有很好的成绩。
“下班时间到了,你该去小酒馆那边接慧珍回来。”
轧钢厂广播室。
于海棠正在看着外文刊物开始尝试翻译,里面写的是关于技术上的一些情况。
为了这些外文刊物她可是找了大学老师才借来的,就是为了翻译出来想要给工人们讲一讲技术上的东西。
开阔视野,争取能有技术进步。
于海棠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实不知她的想法很好就是外语水平还达不到做翻译的程度。
这就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