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339章 二次西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石达开原本抱有一丝幻想,觉得可以趁吴捷出兵四川,乘隙东下。或许,他可以攻灭秦日纲的燕殿兵马,为家人报仇雪恨。或许,他还可以趁机攻占苏南、浙北。

康可铨仿佛猜透了石达开的心思,说道:“翼王,实不相瞒,楚王说得明白,翼王在安庆,犹如卧虎在榻。翼王一日不走,天京军民一日不得安心,楚王也就不能在别地发动战事。对于翼王来说,江北形势逼仄,难有作为。

“遍观天下形势,唯有向西南进入四川,方是最优策略。次者,便是向西北进入陕西,或可自立。但陕西是燕京的屏障,连接西北,清军在此驻有大量兵力。若翼王进入陕西,必会遭到清军拼死抵抗。

“若翼王肯入四川,楚王将襄助翼王一臂之力,在湖南、湖北发动攻势,大量牵制清军。一旦翼王过了武昌、岳阳,前面将是一片坦途,可以长驱直入开进四川。”

石达开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吴捷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安庆是天京上游屏障,不管谁主政天京,都不会容忍一个异己分子占据安庆。

况且,石达开手中有八万兵马,却只有安庆府、无为州两处地盘,官兵勉强能够温饱。要避免军心涣散,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另僻根据地。

石达开问道:“我上次提到的,请吴捷帮忙运送一万兵马到湖北宜昌,不知可有结果?”

康可铨摇摇头,抱歉地对道:“不好意思,翼王,我们水师运力有限。到时候,我们也得出动大军进攻湖北武昌的湘军。我们自己也需要筹集大量船只,只能帮翼王运五千兵马,只能运到湖南岳州。”

康可铨说的是实情,右二军运输船最多可以运输一个步兵师一万人马。如果小规模动员民船,可额外增加运输一万人马的运力。吴捷准备把一万五千人的运力留给自己,帮石达开运五千人马。

石达开的水师船只有限,只能运输三千人马。吴捷帮忙运输五千人马,差强人意。

石达开无可奈何,只得问道:“楚王欲解武昌之围,何需亲自带兵出京?不仅如此,楚王还带幼天王御驾亲征,岂不徒成累赘?”

康可铨尴尬地笑了下,说道:“楚王准备一鼓作气打垮湘军,故亲自带兵出京。幼天王年纪虽小,却已经慢慢懂事。请幼天王御驾亲征,可以增加幼天王的阅历,帮助幼天王成长。”

石达开冷笑道:“楚王怕不是重演陈桥兵变吧?”

陈桥兵变是宋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的一次不流血的政变。

康可铨凛然道:“翼王多虑了。楚王心向共和,向来都没有称王称帝的想法。”

石达开呵呵一笑,说道:“吴捷既然不想称帝,何必要称楚王?想学西楚霸王项羽吗?”

康可铨答道:“翼王应该读过《振兴报》吧。楚王为复兴会**,一向鼓吹民主共和,已在江西各级政府建立咨议局,岂会擅自称帝?”

石达开冷笑道:“华夏一直都是封建帝制国家,西洋共和制那一套,岂会适合我国国情?如果吴捷不想称帝,如果他真的要搞共和,何必又要受封楚王?就算吴捷本人不想称帝,他那么多的部下会同意吗?”

康可铨只是笑笑,自信地说道:“我们是复兴会员,我们有着崇高的理想,要在古老的华夏实行共和。吴捷是会长,共和就是他提出的,岂会自己打自己耳光?”

石达开摇头大笑,和康可铨商量起具体细节来。

却说吴捷与幼天王同住一城,但凡大事都要向幼天王奏准,方得施行。虽说幼天王从未批驳过东王府的奏章,但天京是太平天国首都,大量沿袭太平天国旧有体制,令吴捷颇感不便。

吴捷投石问路,废除了太平天国原有的文艺政策、司法制度,取得圆满成功。但尚有政治、军事、圣库等诸多制度,事关太平天国国本,颇为棘手。

这类制度是太平天国根本制度。吴捷不敢轻易废除,否则,必将动摇太平天国“国本”,遭到强有力的阻挠。

可是,若不将其废除,就不能拨乱反正,就背离了复兴会的初衷。如何既能牢牢掌控太平军,又能改革太平天国军政制度呢?

吴捷想出了一条妙计:挟持幼天王、幼东王御驾亲征,调动左七军主力、太平军精锐,发动“二次西征”,打垮湖南湖北境内的湘军。

在此过程中,复兴会将向太平军展示武力,逐步改编太平军,再趁机废除太平军军政制度,正式改旗易帜。

翼王石达开亦将参与西征,前往四川牵制清军。石达开走后,左七军第二师雷振邦部接管安徽安庆府、无为州、和州等皖北重镇。

以二次西征为名,吴捷将大规模调动各地太平军,打乱太平军的建制。

一方面,集中太平军的精锐部队,包括陈玉成、李秀成、林启荣、黄文金、杨辅清五部兵马,一共两万余人,参与西征。这部分精锐太平军将打散配属给参与西征的左七军,每部兵马约四千人。

另一方面,将普通太平军调至江西、皖南、皖北三地。此三地都是复兴会的地盘,驻有复兴军,可以随时监视太平军,防止他们反叛。特别是驻守各地要隘的太平军,所处位置极为关键,必须调离关隘由左七军换防。

只有秦日纲、吴如孝等少数太平军大将继续留在东线,抗击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

吴捷带幼天王、幼东王二次西征后,天京改由康可铨留守,节制秦日纲以下所有东线太平军。

除了近卫团随吴捷西征外,吴捷把参与靖难的左七军、右二军全部留在天京,归康可铨统一指挥。

届时,天京城内的幼天王、幼东王、蒙得恩、赖汉英、陈承瑢等人都要随军西征。复兴会将从江西方面调拨干部,辅助康可铨在天京城内开展各项制度改革。

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计划。即便是复兴军,也从未跨越如此远的距离,从未制订如此复杂的作战计划。

吴捷计划征调两万名左七军、一万名右二军,作为二次西征的主力。在此基础上,再配属两万名精锐太平军,一共五万大军,试图占据两湖,彻底消灭湘军。

就连康可铨也质疑这个二次西征是否可行。康可铨建议,不如先易后难,先打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再溯江而上,打垮湘军。陈承瑢亦持这种意见。

吴捷却认为,二次西征实为必要:

第一,天京地处长江下游,为保天京,必须全力争夺湖南、湖北。

另外,复兴会的大冶铁矿、兴国锰铁矿都靠近湖北武昌,易受湘军威胁;江西萍乡的煤矿外运又不方便,若能占领攻占湖南,就能就近依托湘江,方便煤矿外运。

第二,满清能与复兴军、太平军为敌者,只有湘军和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湘军战斗力强,却不是正规军,受到清廷猜忌。江南、江北两大营是满清正规军,战斗力却很弱。

若复兴军先灭江南、江北两大营,将在无形中帮助湘军,提升曾国藩的地位。不如养寇自重,留着清军两大营虚耗清廷财赋,集中兵力先灭湘军。

历史上,曾国藩直至1860年才荣膺督抚,担任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当时,李秀成、陈玉成联手,二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清廷再也不能倚恃正规军,只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到湘军身上,不得不重用湘军统帅曾国藩。

第三,要想改旗易帜,必须首先改编太平天国的柱石—太平军。二次西征可以打乱太平军的建制,可以乘机向太平军炫耀复兴军的战力。

吴捷集中了三万复兴军,两万精锐太平军。以五万大军西征,复兴军还有希望征服两湖的。一旦西征取得胜利,吴捷便能挟战胜之余威,直接改编太平军,进而改旗易帜。

第四,复兴军还有一个潜在的敌人,外国列强。假如复兴军东征苏、浙,将与外国列强直接接触。而湖南湖北为复兴军的后院,在后院没有稳固的情况下,复兴军不应与外国列强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