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318章 东殿大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0月2日,经过半个多月的酝酿,九江会议召开。出席会议的大都是驻守各地的东殿大将。有的大将不方便过来,则派来了代表,如李秀成、吴如孝。

会议地址设在了九江大饭店。饭店距离九江港不远,是一处新建的中西结合的饭店。表面上,饭店仍用华夏风格装饰。仔细一看,大饭店就像租界内的西洋建筑一样,墙壁、房梁都使用砖石、水泥,足足加盖了六层楼。

华夏古建筑多使用木制结构,强度不够,建筑高度也很有限。九江大饭店使用砖石结构,与传统建筑大不相同,成为九江市的新地标。

东殿大将们来自各地,风尘仆仆,齐聚九江大饭店二楼宴会厅。巨型时钟、瓷砖、玻璃、木制地板、旋转餐桌……他们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好奇地看着饭店里的一切。

下午二时,约定时间已到。人员基本到齐,吴捷和杨辅清坐上首,众人分列两旁。

冯桂芳负责筹办此次会议。根据吴捷要求,每个人的座位前放置了一个小小的席卡,上面注明东殿大将的驻地、姓名。若本人没来,而是派遣了代表,则在席卡一旁注明。

吴捷环顾会议桌两列的东殿大将们,肃穆的目光中带着一丝威严。他本就出身于东殿,和台下不少人熟识。

中兴公司在九江崛起后,这些东殿大将争相与吴捷交好。有些人吴捷虽然不知道他的模样,却和他通信已久,彼此已有联系。

譬如驻军芜湖的东殿五十四承宣陈承瑚,他是天京支部副主任陈承瑢的族弟。陈承瑚心计不如陈承瑢,与杨秀清走得很近,被杨秀清引为亲信。

陈承瑚曾得到陈承瑢的指点,大肆贿赂吴捷,从吴捷那里购买到不少紧俏的军火、药品。但此人自恃是东殿大将,嚣张跋扈,引人侧目。陈承瑢知道杨秀清必败,与陈承瑚也渐行渐远。

按照复兴军会规矩,冯桂芳开始点名。被点到名字的大将需答“到”,示意自己已经莅临会场。

尽管已经告知过点名答到的规矩,这些东殿大将们还是回答得五花八门,有答“到”的,有答“有”的,有举手示意的,还有拍桌子应答的。

吴捷翻看着眼前的花名册,对照着眼前的东殿大将。花名册由政工部敌工处提供,上面标明了参会东殿大将的驻地、籍贯、出身等简明信息。

从点名答到这件简单小事上看,这些东殿大将粗鲁无礼,与吴捷期待相差甚远。不过,吴捷并不在意,他得先稳住这些人,逐渐收编他们。待收编完毕后,再着重加强改造。

点名已毕,吴捷当仁不让,作开场白道:

“各位同袍,今天我们在此集会,主要是为了商议靖难之事。天京事变发生后没多久,我便联络过诸位同袍,邀请大家来九江共襄义举。那时消息不明,诸位心存顾虑,此议未成。

“如今,真相已经大白。北奸韦昌辉乘东王不备,于9月3日凌晨袭击了东王府,东王九千岁、东王世子均已死难。不久前,翼王进京,北奸又动了杀机,指使燕贼秦日纲血洗翼王府。

“翼王已在安庆起兵,宣布‘清君侧’。本侯不惴冒昧,擅自作主,也在九江宣布‘靖难’,准备起兵东下,为东王报仇血恨。

“诸位都是东殿大将。没有东王,就没有今天的我们。我已决意起兵靖难,不日就要发兵东下。我们今日过来集会,主要是为了凝聚共识,推选盟主,主持靖难大业。”

讲到这,吴捷停顿了一下。

东殿大将们面面相觑,没人带头发言。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吴捷官在杨辅清之下,却端坐在会场主位,而杨辅清却坐在了副位。

太平天国极其注重等级排序。大到称号、出行、冠服,小到座位安排、行文落款顺序,都必须严格遵照等级排序。

这种等级排序制度也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有效地突出上级权威,保证上级的集中统一领导,避免下级各行其是、不听号令。

吴捷坐在主位,显然是一种僭越。再看杨辅清,似乎不以为忤,甘心坐在副位。

复兴会元老、天京雨花台守将康可铨不辞千里,亲自出席会议,足见他的诚意。他补充道:

“顺天侯说得对,我们都是东王部下,深受东王恩泽。东王遇难,我们应该举兵为东王报仇。假若大家瞻前顾后,自守畛域,无异坐以待毙。假如我们不奋起反击,安庆的杨国宗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半个月前,洪秀全传旨安庆,诛杀了国宗杨元清等三人。若洪秀全再传旨其他各地,要求诛杀当地东殿大将,大家该怎么办?

束手就擒?引颈就戮?还是奋起反抗?

大家忍不住挺直了腰杆,面露怒色,小声交头接耳起来。

杨辅清官位最高,与杨秀清关系最为亲密,此时也义愤填膺,说道:

“诸位,国宗杨元清和我一样,都是东王兄弟。东王派国宗杨兄到安庆抚民,帮助张潮爵经理安徽民政事务,为西征将士筹措粮油、弹药,劳苦功高。

“就连翼王,也一直对国宗杨兄称赞有加。然而,天王一纸诏令,张潮爵就把国宗杨兄等三人诛杀。张潮爵没有尺寸之功,不过是天王表弟,称国亲。

“东王生前大公无私,特意提拔张潮爵,令他守安庆,专管安徽全省民政。天王忘恩负义,张潮爵也落井下石,妄杀国宗杨兄。兄弟们,咱们再不团结一致,下一个死的就是我们呀!”

华夏封建时期的政治斗争是相当残酷的,轻则株连九族,重则两军征伐。

天京事变残酷尤甚。据各方面资料估计,仅东殿死难人数就在两万人之上。杨元清被诛杀,只是两万人中的其中一员。

杨辅清出身于平在山老兄弟,和在座的东殿部将们大都熟识。他言辞恳切,更能引起大家共鸣。

众将怒不可遏,因为涉及到洪秀全,尚且隐忍着,不敢破口大骂。

驻军孤山的东殿七十一承宣赖桂英问道:“听说天王对天京事变并不知情。北奸一直在矫诏,先是矫诏偷袭东王府,又矫诏诛杀国宗杨兄,不知可有此事?”

赖桂英是洪秀全妻弟赖汉英的族弟。但他与赖汉英不和,很早就投奔了杨秀清。杨秀清用人总体上还算公正,并不介意赖桂英的出身,对他大力重用。

之前,赖桂英曾驻守彭泽,与九江相距很近,故吴捷与他相熟。后来,杨秀见吴捷逐渐尾大不掉,特派骁将黄文金守湖口,将湖口守将周庭森调至彭泽。

彭泽守将赖桂英受到影响,被调至孤山要塞。孤山位于安庆上游不远处,是守卫安庆的最后一道屏障,地理位置紧要。

吴捷对道:“矫诏之事并不存在。大家想想,东王何其英明,天京城内东殿兵马何其雄壮!若是没有洪秀全的密诏,北奸、燕贼焉敢擅自发动天京事变?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旁证。第一,天京事变第二天,洪秀全便公开发出诏令,贬东王为东孽,瓦解城内东殿兵马的抵抗意志。

“第二,洪秀全为屠杀天京城内外东殿将士,公开发布诏令,诡称北奸、燕贼矫诏,已将他们擒获。又诡称要对北、燕二贼鞭刑五百,要城内外东殿将士进城观刑。此事可问雨花台守将康可铨。

“第三,洪秀全诏令安庆守将张潮爵,要他诛杀国宗杨兄。此诏亦为明诏,安庆守将侯淑钱应该见过。

“大家都知道,洪秀全诏书程序、格式复杂,极难仿制。矫诏之说并不成立,东王遇难,洪秀全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