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云蒸的官军在雄鸡关丢掉了大军的辎重,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了,前进还是后退?
洪云蒸是指挥官,但是作战的主导者还是他手下的那些卫所千户、百户们。打与不打对于这些军官们利益攸关,与洪云蒸没什么关系,所以洪云蒸还要听这些军官们的意见。
真是奇特:基层军官求战心切,主官反而不慌不急,非常沉稳,这还是明国的官军吗?
雄鸡关的偷袭战,官军一方战死的人多数是辎重队的民夫,士兵没有多少损失,所以这一战对于基层军官们刺激不大。他们此来的目的就是争一份战功,现在正经的战斗还没有开战,他们显然不愿意退兵,退回去就等于失败,就要面临遣散的结局,所以他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拼一拼,他们盼望着拼出一个胜利来。
粮草还有一些,炮弹也还有,能打下炎陵城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国防军有随军的观察员,他们只是带着眼睛来看的,战斗胜败与他们无关。但是,犹豫的洪云蒸还是想听一听国防军的意见。于是他找来了国防军的观察员,此人姓赵名三本,现任第一师第一团教官。
这位赵教官可是我们的老熟人了,他原任职于第三师(山东),曾经以营长的身份掩护祖大寿进入外蒙古。这一次全军军官调整他就到了第一师,提拔为团教官。
这一次湖广的官军剿匪是一次比较大的行动,也是朱钰首次当一回家,做一回决策。因此,朱钰是重视其结果的,特意的指令第一师派出得力的军官作为观察员,掌握官军的真实情况,以利于下一步的决策。监国大人说话了,第一师不能不重视。
第一师现任的师长是毛承祚,师教官钱世忠,他们也是调整军官时新调任的,他们原来都是任职于第四师(东北)。
毛承祚、钱世忠二人商议的结果,就派来主力团的教官赵三本做观察员,这个观察员的级别可是够高的。
当然了,这些背景洪云蒸是不知道的,他只是知道赵教官是个高级军官,军衔少校,级别不低。
洪云蒸问道:“我军进退两难,赵教官有何高见?”
赵三本说道:“洪大人,下官仅有一个随军观察的差事,对于大军进退不好乱说话,对不住洪大人了。”
洪云蒸是都指挥使,属于省一级的官员,所以赵三本自称“下官”,这也是必要了礼貌。
在洪云蒸看来,国防军不但武器好,军官的教育学习环境也很好。他也听说过,国防军的军官们手中都有一些被称为操典的文案,可以随时翻阅,还有定期发行的简报,通报各种军事动态。这些东西都是保密的,洪云蒸只是听说,当然看不到。国防军管教正规,他们的军官就比官军要高明一些,何况这位赵教官也算是高级军官了,应该有见识,他也想借此机会试探一下,看看到底有何不同,有何高见。
因此,他依然不放弃,继续问道:“赵教官,只当是我们私下聊一聊,出得你口,入得我耳,不会让你担什么责任的。再者说,大军的进退我说了并不算数,那些千户官们可是求战心切呀!所以你我只是探讨而已。”
赵三本说道:“既然洪大人这样看的起下官,下官也不能不识抬举,在下就献丑了,对与不对,请大人多担待。
眼下的官军与左良玉部比较,人数上、军力上应该是旗鼓相当,左部强于战斗力和作战经验,官军强于火器。如果在平原上摆开战场,则胜负各一半,那就要看临场的表现了。但是在大山之中,官军成了客军,山地地形多变化,双方游动作战,则官军胜算就太少了。因此,如果真的是不死不休的决战,则官军应该是必败无疑。”
赵三本的话不客气,洪云蒸虽然听着不舒坦,但是想一想也是事实,他来的时候也没打算一定要打赢。他们都存着一个心思,稍有建树则见好就收。因此他附和着说:“赵教官说的有理,我官军此来,要想剿灭左良玉的确不容易。但是如果仅仅攻克炎陵城呢?胜负当如何?”
赵三本继续说道:“就眼下而论,官军面前的仅仅是左部的部分人马,官军的人数至少是他们的二倍,倘若继续向前,围攻炎陵城,是有可能攻克收复炎陵的。但是即便收复了炎陵也没有多大的价值,因为,左良玉不在乎此一城池,他们甚至有可能弃城而走,拒绝与官军决战。官军得此城池能够长期坚守吗?迁延时日,大队的官军总不能耗在这里不动,或者继续进剿,或者收兵撤回,那时左部卷土重来,炎陵定然不保。”
“左良玉未必会放弃炎陵,如果左部坚守炎陵当如何?”
“倘若左部不识时务,非要坚守炎陵,只要他有守军三千,官军三万也未必能立即攻克。炎陵城处于山中的一块小平原上,洪大人应该知道左部骑兵的厉害,倘若大队骑兵突袭攻城的官军,官军如何应对?因此,官军耽搁不得,必须速战强攻城池,这就要使用火炮以求速决,一举破城。这样一来官军所剩不多的弹药就会消耗殆尽。
如果攻破了城池,官军有城池依托,则不怕左部的骑兵了。
但是,为将者未虑胜应该先虑败。倘若攻城不克,弹药用尽,大军客居与山地之中,则前途危亦,全军覆没也是可能的。
所以说,攻城就是铤而走险,并且危险很大,有可能有来无回。”
洪云蒸心中震惊,不过仔细想来这都是可能的,左良玉征战多年,这些招法对于他并不难。
洪云蒸问道:“赵教官,我官军若就此撤军呢?”
赵教官答道:“洪大人,若是现在我军因为丢了辎重,果断退兵,则依靠所剩不多的弹药粮草,全身而退还是可能的。但是依我之愚见,官军安然退回只有五成把握,那就是左良玉迟钝,没有反应。依我国防军对左良玉的了解,其人断然不会让官军安然退去,倘若左良玉有所准备,由此到茶陵的不足百里之地可能是一场血战!官军需计算着用弹药,还要有善于临阵决策的将军。”
洪云蒸听到这里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真的没有想到,眼下竟然如此凶险!他问道:“我军由茶陵到此走了三天,除了雄鸡关遭到偷袭,尚属平安。难道退回去就成了血路?”
赵教官说道:“这就是游击战。左良玉需要官军进入他的腹地,他才便于施展,所以我们行军顺利,那是被左良玉放进来的。如果官军退回,左良玉岂可放官军回去?在他看来,他的地盘是别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吗?他不立这个威,岂不是谁都可以来他这里找便宜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游击战”自古有之,也是军事上的一种战法,并不是现代才有游击战。古代军中有一个军阶叫做“游击将军”,是众多将军头衔里的一种,由此可以证明:古人也是懂得游击战的。游击战是弱小一方对于强军的有效战法,但是其宗旨是求得自保,不被消灭。一般的说属于自卫战,并非进攻战,靠游击战取得大胜利是不现实的。
洪云蒸对赵三本的话不是十分的相信,但是他也认为赵教官的话有道理。
他进而问道:“赵教官可有良策?”
赵三本说道:“洪大人这就为难下官了。刚才说的是分辨敌我态势,若要下官出谋划策可就违反军纪了,还请大人原谅。”
洪云蒸有点不满意,他说道:“现今你我同算是中华的子民了,毕竟是一家人,赵将军能看着不管吗?”
他把教官的称呼换成了将军,其中也带有尊敬的意思。
赵三本低头想了一会,说道:“洪大人说的也有道理,这也是数万人的安危。下官出两策,也未必是好计策,仅供大人参详:
上策是迅速进兵,快速收复炎陵城,以城池为依托,取得暂时的安宁,另谋长远之策。其结果有三种可能:第一,左部弃城而走,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他们不知道官军的意图,自然是按照官军进剿的判断来应对,炎陵不是井冈山的腹地,他们还想诱敌深入,我军就利用他们的误判,取得城池。第二,左部坚守,我军不能用炮火强攻,因为,我军所剩不多的炮弹是保命的,不能用在攻城上。炎陵城是小城,城门处没有瓮城,山里的城池也没有护城河,可以用集束*破门,强行突破。爆破破门的办法左部是想不到的,因为冷兵器作战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战法。你们的炮是曲射炮,打不到城门的,只能用多枚*绑在一起,用人送上去。这种战法要求动作猛、不犹豫、速度快,无论是炸毁城门,还是强攻入城,敌军是居高临下的防御,因此都会有很大的伤亡。这就需要士兵作战勇敢,军纪严明,甚至需要督战队。我军不可围城,围三缺一也不用,只进攻一面,待命的部队要列阵,防止左部从其他方向突然而来的骑兵。第三种可能就是进攻失败,急切间不能破城。则需要果断后撤,不可恋战。因为,一旦左部的骑兵杀出,官军胜算太少。下官认为这是上策。
下策是现在就撤兵,最好是今日夜间,趁黑夜掩护,用最快的速度急行军,一夜之间就撤到茶陵。行军中主要军官要管理好火炮,保证随时可以架设火炮夜战,掩护部队。还要让所有的军官知道,撤退不是逃跑,绝对不能混乱,因为血战随时可能发生。这一策之所以称之为下策,是下官担心官军的撤退变成了溃败,左部如果成势掩杀,后果不堪设想。”
赵三本的这两侧是有针对性的,那就是进和退。
赵教官最后又补充了一句,他说:“洪大人,我要有言在先:如果选用上策并且占据了炎陵城,还有一个隐患,那就是如果后续的措施不当,决策犹豫,左右摇摆,则有可能造成官军被困于城中,难于脱身。剿匪之军反被匪军围困,洪大人的责任可就大了。”
洪云蒸仔细思考后觉得这两策是适合当前形势的,于是他就拿着这两策召集军事会议。他给基层的军官们的选择是“进”或者“退”,战法上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采用赵教官的战法。洪云蒸想过了,任何的怯懦、犹豫、迟缓都会令官军陷入绝境,紧急的时刻没有时间做无谓的争执了。
千户官们的选择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拿下炎陵城。
洪云蒸意识到了形势的危机,因此,既然决策了就要立即行动。他们停顿的位置就是雄鸡关,这一段是山路的制高点,雄鸡关之下就是炎陵城,距离只有二十里。现在已经是傍晚,按官军的习惯,现在就是扎营、造饭、休息了。但是洪云蒸一反常态,命令各营整队出发,到山下扎营,他打算明日一早就发兵攻城。
他还是十分的小心,在雄鸡关留下了一营兵(两千多人),命令他们明日清晨占领雄鸡关的各处要点。这里是自己后撤的后路,万一攻城失败,就要快速的撤退,后路还是要保住。
天色已经渐渐的黑下来,劳累了一天的兵丁们只是稍事休息,没有吃饭,空着肚子,摸黑继续行军。包括左良玉的部队都没有夜战的习惯,因此,官军尽管行动缓慢,终于平安的行进了二十里。前面是一块山中的小平原,方圆十几二十里,这里就是炎陵县所在地了,县城就在眼前。于是,官军安营扎寨,埋锅造饭,睡觉休息,就等待明日的攻城之战了。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因此,城池都要依水而建。炎陵城也不例外,一条小河,经过改造河道,令其围绕着城池转了半圈,也权当是护城河了,城池方方正正的沿河而建。山区的地势不平,河道存不住水,因此山中的城大多没有护城河。炎陵也不例外,它的北门、东门就没有河道。进山的道路是从西北而来,北门是炎陵的交通要道,所以官军进攻就会选择北门。
七月初八的清晨,官军提前吃饭,集合部队,列队向前,进攻炎陵城的战斗即将打响。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我的新书“啊!东北军”已经上传,欢迎捧场!
---第562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