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末强国梦 > 卷七:巍巍中第553章 册封朝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卷七:巍巍中第553章 册封朝鲜

纪元2191年,崇祯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中午,中华帝国的使团到达汉城王宫,在朝鲜百官的跪迎之下,朱万文径直登上大殿的台阶,在大殿的门前面南而立,手持册封的诏书。

大殿的台阶之下设有香案,香炉内香烟缭绕,香案前跪着朝鲜王李倧(zong),李倧的身后是朝鲜王国的众官员。

朱万文展开诏书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惟赞朝鲜王廷衍庆,恩泽一方......

承圣宪亲王谕,着李氏倧,册为朝鲜王,尔其承中华之命,弥怀谦抑,治朝鲜之民,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种诏书的格式起始于明太祖,沿用于明清两代。如果演宋代的戏,宣读圣旨,开口就是这两句,那就穿帮了。

“承圣宪亲王谕”说明现在的中国还是朱万化说了算数。

以李倧为首,均叩首,口称“吾皇万岁!万万岁!”

双手接过诏书、金印、金册,供奉于香案之上。

这就完成了宗主国对属国国王的册封程序,接下来,国王李倧才能升王座,接见上国天使。

按尊贵等级来说,属国的国王相当于亲王,朱万文的爵位是县王,还是低了两级的,所以国王李倧可以坐在正中的王座上,朱万文坐在左侧下方,那是客位,其他的人只有站立的份了。

李倧是个懦弱的君主,且身体多病,导致大权旁落,大妃(国王母亲)专权。但是,册封国王与大权在握的大妃没有关系,大妃的权利再大也是朝鲜的内部事务,她权力的来源还是国王被宗主国册封的名分。这种隆重的场合大妃是没有资格参加的,中华帝国只认李倧这个国王,是不认大妃的。所以中国使节在朝鲜的一切活动都是面向国王李倧,是不会见朝鲜的实际当权者大妃。

这也是朱万化定下的原则,朝鲜王国内部派系斗争历来都很复杂也很激烈,但是,只要不危及到中国的利益,中国一概不过问,除非朝鲜自己解决不了,告到宗主国面前要求调停,那则另当别论。实质上就是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中国也没有必要卷入他们的内部纷争。

客观上说,这一次的册封礼仪还是提高了李倧的地位,让朝鲜的任何人物也不敢小看李倧。

朱万文奉上礼单:两尺高的大玻璃镜子共五面,这绝对是当今最高档的奢侈品。朱家初期生产的镜子,最大的边长一尺,现在已经扩大了一倍。实际上,朱家可以生产更大的镜子,并且技术上没有什么神奇的,但是对于市场要控制。大小尺寸要控制,数量更要控制,物以稀为贵嘛!数量多了就不值钱了。

礼物中还有全套的明瓷餐具一套数百件,银壳表五只,上等丝绸十匹,高档马车一辆。

汽车已经有了,但是不适于做礼物。因为,汽车的外形还不好看,开动起来噪音太大,并且技术不是特别的过关,发生故障趴窝是常事,开车的司机要兼做维护修理工。这些缺点导致它暂时不适合做高官的座驾。

这一套接见完全按照礼仪行事,也没有多少的实质内容。

接下来的贸易谈判才是比较实际的。

朱家这一系的势力在朝鲜设立商馆也有十年了,有关贸易的事情都是商馆在处理,还有什么需要与中国的使团来谈呢?

正常的贸易是不需要使团级别来谈判的,例如中国出口的日用品,简单的生产工具制成品,中国进口的铁矿石、煤炭、稻米,这些都属于正常的贸易,一直都在进行着。但是,复杂的制成品,如纺织机械、蒸汽机动力的船只,还有军火,特别是火炮,这些还是有严格的限制的,这些都超出了商馆的权限。

前几年,中国向清国出口了一套高炉炼铁的冶炼厂设备,这个情况朝鲜也知道了,他们也希望有技术先进、产量高的炼铁厂。

所有的这些都是需要中国更有权威的官员来解决,所以说这次中国使节的到来,朝鲜方面是盼望已久的了。

先进国家的技术垄断的行为是必然的,谁也不会吧先进的生产力奉送给别人。例如,大型的蒸汽机动力的船只,其出口利润当然很大,可是要考虑到,这种船只可以改造为军舰,如果没有数量的限制那就等于卖给别人一个舰队。同样的道理,炼钢、轧钢的技术、工业母机(就是机床)、先进的军火都是不能出口的。

目前中国对于出口机器动力海运商船的数量限制是:对于一个国家以十艘为限,并且要监督对方的使用。其他的关键货物也有类似的限制。

经过谈判,中国向朝鲜出口一套炼铁设备,水平不低于清国。用于海防的岸防炮第一批就有三十多门,朝鲜的海防线很长,这些炮还是不够用,以后还要继续的买进。

台湾生产的专门用于出口的岸防炮已经很先进了,出口对象当然是属国、友好国家了。它的结构就是老式火炮,类似红衣大炮的那种。由于钢材质量好,相对的重量轻,倍径大,射程远。由于炮膛经过加工,炮弹规范,因此准确度高。虽然还是采用老式的装填办法,射速慢,标准弹丸就是铁疙瘩,但是其准确度和射程的优势都远远地强于舰炮,对付当代的西洋战舰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是海防的必备。

中华帝国自己用的岸防炮当然比这个更先进,是安装于重型轨道车上,带有电机辅助动力,是有膛线的火炮,使用定装炮弹,后膛装弹等等,完全是现代的火炮。

朝鲜需要的新式火铳,*等批量也不小,朝鲜需要用新武器武装他们的部队。其他的还有纺织机械等也是朝鲜急需的。大型的机器动力海运商船也定了两艘,朝鲜的海岸线漫长,近海航线是他们最便捷的国内交通线,快速舒适的客船是他们的首选。

这一批贸易谈下来,中国就有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几年内需要从朝鲜进口的矿石、煤炭、稻米的银子就都有了,这就是技术出口的优势了,朝鲜人是在用大米换工业制品。朝鲜的稻米价格高,数量没有南洋那么多,毕竟也可以解决部分需求,中国的人口基数大,粮食需求量当然就很大,需要多渠道的粮源。朱万化知道,中国大陆上的自然灾害还会持续几十年,至少还有三、四十年,粮食就是中国的命脉,相当于现代的石油能源。

现代的人们有一个误解,以为北朝鲜农业落后,都是山区,不适于农耕,因而是缺粮的大户。实际上朝鲜不论南北方,它的气候、土地都是极好的,除非战乱等人为因素,朝鲜几乎从来不缺粮。现代的北朝鲜持续多年,没完没了的粮荒是穷兵黩武的结果,也就是他们自称的“先军”政治,所有的青年男子都是兵,都吃军粮,多富有的国家也受不了。

一个国家军队的数量与人口数量之比,比较合理的是一比一百,超过了,财政负担就要大。朝鲜人口才两千多万,合理的军人数量就是二十多万,可是他们却养了一百多万的兵,快赶上中国的军队数量了。这样的国家不缺粮那就是怪事了。

历史上直到康乾盛世,这次的小冰河期才算结束,从无穷尽的灾荒中复苏过来,才是康乾盛世的基本动力。

历史上的康雍乾盛世起于平三藩之乱,即康熙二十年(1681年),终止于中原的白莲教之乱,即嘉庆元年(1796年),共115年。

今年是公元1640年,到康乾盛世还有40年,就是说,大小灾荒不断的年景至少还有40年。

朱万化的获取海外粮食的战略,就是中华帝国的生命线。

朱万文提出:为了便于双方的官方联系,帝国需要在朝鲜王都开设大使馆,帝国的礼部将派出员外郎级别的官员作为常驻大使,住在汉城,用以解决官府间的事务,使馆中需要一支约五十人的微型武装保护使馆的安全。原来的商馆毕竟不是官方机构。为此需要在汉城购买土地,建造馆舍。如果朝鲜王国需要,也可以在开封开设朝鲜的使馆。

这一项建议当然是朱万化的主意,在古代,受到通信手段的制约,一般都没有这种常设的大使机构。相信常驻大使的方便性会使得这一制度迅速的推广开来,但是这需要电报这种便捷的通讯工具,否则使馆就形同虚设了。

朝鲜方面当然愿意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他们也同样希望在开封设立使馆,为此他们提出租用中华帝国的通讯手段,来建立朝鲜使馆到汉城的联系。

最后,吴达济又提出一项要求,是朱万文始料不及的,这就是:朝鲜王国要求中华帝国在济州岛开设海军基地。吴达济说,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平衡,因为帝国的海军在清国的福冈设有海军基地。

朱万文说道:“我中华帝国在朝鲜的元山同样有海军基地呀!”

吴达济说道:“元山的基地是帝国的北洋舰队母港——海参崴港的冬季替代港口,仅仅是临时的停泊之地,多一半的时间里那里并没有军舰,因此,算不得海军基地。”

朱万文旁边的使团成员,把朱万文拉到一边,悄悄的说道:“王爷,朝鲜的意思可能是希望我们的海军保护他们。王爷忘了吗?前两年朝鲜与清国的渔业纠纷都动了刀枪,就差没有出动军队了,朝鲜是在为自己找个*!他们与清国也算是世仇了,清国迁移海外之前,他们之间就是战争不断啊!”

这件事情不难决定,但是朱万文不能擅自做主,他需要请示国内,因此,他约定三日之内答复。

信息到了开封,相关部门的决策意见是一致的——可以考虑,此事却引起了朱万化的思量。

两年前,朱万化就曾经担心,满族人,还有蒙古人,他们到了日本四岛,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不是日本人的日本人,这或许就是大师们所说的“存在决定意识”了。满族人在辽东的时候就与朝鲜人有冲突,到了日本四岛上,还难免冲突。假定这是历史的必然,那么中国应该持何种态度?如何对待清国?如何对待他们两国之间的冲突?中国站在那一边?

从民族上说,满族人、蒙古人,清国还有不少的汉人,他们原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比朝鲜可是亲近多了。从文化上说就更亲近了,日语在清国基本消亡了,由于多民族的原因,汉语的语言文字基本上统一了清国,虽然清国规定了满语为国语,可是依然挡不住消亡的趋势,除了牌匾匾额上的几个满文文字那里还能见到满文?又有几个人认识满文?

假如有一天,朝鲜人打败了清国人,占领了清国的土地,中国出兵帮助清国是没有心理负担的,有点像帮自家人。

又假如,清国人打败了朝鲜人,登上了朝鲜半岛,中国能出兵帮助朝鲜吗?按照民族亲情这是有问题的,即便是帮朝鲜,也不会很痛快,行动也会打折扣。

如果再推论一下,清国人提出“打回老家去!”的口号,越过朝鲜向辽宁进军呢?

这不就是现代的日本人的进军路线吗?这与“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有实质的区别吗?

想到这里,朱万化直冒冷汗,想当初借后金之手灭了日本究竟对还是不对?会不会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是不是留下一个天大的后遗症啊?

朱万化自己不能活千年、万年,也不能对人们宣扬在现代日本人的罪行,唯一能做的就是补救,能补到什么程度朱万化自己也没有把握。

补救的办法首先是军事的,就是控制清国的周边。在北边的库页岛南端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加强海参崴一线的军事力量,加强北洋舰队。清国一旦有异动,可以从它的背后打击它。在南边控制或者干脆收回琉球,同样建立强大的军事基地。最后就是严厉的限制朝鲜、清国的冲突,不让他们的矛盾过分激化。

更重要的还是文化方面,一是加强儒家文化的渗透,使得清国人减少扩张侵略性,二是限制科学技术的外流,保持中华的科技强势,让清国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从而降低他们的武力,使得他们没有侵略的能力。

接下来使团就要到清国了,清国现在是个什么样?且听下回分解。

---第553章完---

纪念“九一八”83周年,抗日的英烈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