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末强国梦 > 卷五:纵横天第416章 鏖战嘉峪关(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卷五:纵横天第416章 鏖战嘉峪关(二)

崇祯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嘉峪关的鏖战还在继续。

对付明军的旧式大炮,蒙古人、后金鞑子都知道一个通用的办法,那就是盾车,也叫冲车。一般都是现场制作,用粗笨的圆木做成盾车,有带轮子的,也有人力抬着走的,为了增加强度,还可以把棉被浇上水,披在上边。

巴图尔当然也会想到盾车,但是眼前明军的大炮他是亲自领教了,那种开花弹的威力,盾车是抵挡不住的。更何况眼下就是想做盾车也做不成,光秃秃的山上也没有几颗树。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靠准格尔的蒙古勇士们往上冲。

他再一次组织起冲锋的队伍,这一次,他下了本钱,拿出三万之众,并且他打算亲自带队指挥,以鼓舞士气。这三万人马,可以把河西走廊的这一段填满,用三万人的性命换一条血路他也在所不惜。

冲锋的大队人马出动了,现在两军距离已经超过了十里,马匹小跑着前进,首领们都吆喝着,指挥马队分散,拉开距离。被炮击的次数多了,自然也会长见识,总结经验,战场是残酷的,各种战术动作都是用人命换来的。

国防军的一方绝对不客气,只要射程够,火炮立即就会开火,蒙古人的马队开始冒着炮火向前冲。

这个过程都是骑兵冲击国防军的阵地的故事,可是毫无办法,准格尔人只有玩命冲这一招,在这个狭窄的走廊上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故事成了老套子,也没有多少新意,我们的就简洁故事的过程,选重点的、不同点的叙说。

不同点就是这一次蒙古人冲锋的人数太多,是典型的人海战术,拿人命往里填。

这一次是巴图尔亲自督阵,冒着枪弹炮弹,踩踏着地雷,用数千人的代价,移开或者说用尸体填满了乱石阵,已经处于疯狂状态的骑兵终于冲过了第一道石头阵。后续的蒙古人会清理已经占领的这一道乱石滩。

国防军一方,当看到石头阵即将被突破时,当然不会组织敢死队拼刺刀,步兵的刺刀对骑兵的马刀那就是找死!

国防军用长城上的火炮,南侧山地上的火炮,以及城墙上的火炮,猛烈的炮轰,机枪拼命的扫射打击敌军,掩护着第三团的第98营撤出第一道防线进入外城,最后是六部重机枪战车交替着通过三条通道后退到外城的城墙下,欧阳兖亲自指挥着,重新组织第二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依然是地雷阵加石头阵,蒙古人还是要重头来一遍。冲完地雷阵再冲石头阵。

在嘉峪关鏖战处于最高潮时,准格尔蒙古人的后面枪炮齐鸣,还有十万之众的准格尔大军的本队大乱了!

最先看到这一情况的是气球上的观察哨,阚文明知道,这是快速支队到了!

阚文明命令迅速的向战场上鏖战的官兵传达这个好消息,鼓舞士气,坚持到底。

快速支队是昨天早晨出发的,到今日中午,历时一天半,行程近500里,并且途中还有数次战斗,他们的行进速度还是惊人的。

其中有一个有利的因素,那就是越接近嘉峪关,城镇、村庄越稀少,有城墙的县城一个都没有,这种地形最利于他们突击前进。他们为了赶路,减少了夜间的休息时间,把探照灯、气死风灯都用上了,连夜行进。只是在凌晨休息了两个时辰(4个小时),昨天他们用于行军的时间就超过了10个小时。所有的士兵全部乘车,在车上可以轮流休息睡觉,因此,部队并不过于疲乏。

只要路况可以通行马车,马车的速度保持每小时40里(20公里)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就看有没有大的道路障碍,另外就看敌方的阻击规模和强度了。

总之快速支队完成了突击行军的任务,提前到达了嘉峪关。

准格尔蒙古十几万人的一个军事集团,其各个方向上都会放出警戒,因此快速支队到达他们的身后,他们的指挥机构必然能够及时发觉。但是,得到情报后能不能及时的反应,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十几万大军能不能灵活调动?他们正在西面的嘉峪关做着浴血奋战,正在集中全部注意力于争夺嘉峪关的残酷战斗之上,他们根本就想不到后方会出问题。巴图尔随着出击的部队在最前线,指挥的位置上缺乏能够果断决策之人。后面出现的敌军规模多大?战斗力如何?意图是什么?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准格尔人的反应速度。

快速支队到达后,立即就投入的战斗,兵贵神速,不能给敌军反应的时间,这个道理一般将领都会懂得。

所以岳成命令部队快速的展开作战队形,以十六辆重机枪战车为核心,形成打击力量,立即出击。此时双方距离还有10里。

河西走廊在这里稍微的开阔,比较平坦的地形有十几里。十六辆重机枪战车不可能展开这么宽,所以就集中于道路的两侧展开了三里的宽度,快速的向前推进。十里的距离对于冲锋的马车最多是二十分钟的车程。

蒙古人没有火炮,国防军可以更接近射击,但是,蒙古人的骑兵转回身来反冲锋也是随时可以做到的。从重机枪的角度看最佳距离就是1500米,在这个距离上轻机枪也可以参战,火炮可以纵深打击。

岳成指挥着部队就在这个距离上停下来,并下达了开火的命令。十挺重机枪、二十挺轻机枪组成的火力,在三里宽的正面上,立即开火,射击不知所措的蒙古骑兵,蒙古的后队人马还在休息,列队等待命令,人员是密集的集合状态。在几十挺机枪的打击下,血肉横飞。

另外六辆重机枪战车分布在两翼,保护着自己的队形不要被蒙古人从侧面反冲击。

稍后,搬下车的火炮做好了准备也开始了炮击了,他们打击的距离更远,是三四里之外的鞑子兵,当然那里的蒙古人也同样是集合的密集队形。

国防军有备而来,打击毫无防备的敌军,这是偷袭的效果,打击的力度达到了最大,简直就是集体的屠杀。敌军人数太多了,来不得心慈手软,这十万鞑子兵反应过来,其力量也是很可观。

重机枪的子弹打击力度大,穿透力强,在密集的人群、马群中往往是串糖葫芦的效果,一颗子弹就不只是消灭一个敌人了。炮弹在人群中爆炸,与炮击分散的进攻队形区别也极大。一颗炮弹炸死炸伤几十人也是可能的。

鞑子兵的后队是等待的状态,绝大部分都没有骑在马上,而是三三两两的坐下休息,并且现在是中午,不少人都在吃干粮,马匹也有的在吃草料、饮水。在这种状态下被突然打击所造成的混乱是极其严重的。特别是马匹,没有被控制的马匹一旦受惊,会胡乱的蹦跳、奔跑。这么密集的人马,其自相践踏甚至比枪炮的杀伤还要厉害,这就是群体的踩踏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再有本事的军官、将领也无法组织、指挥自己的部队。对于士兵可以用杀一儆百来控制,对于受惊的马群那是毫无办法的。

在枪炮声中,这十多万鞑子兵还不如一千人好用,纵然有队形整齐的个别部分,也会被冲的乱七八糟。

快速支队的打击并没有停止,眼前的敌军少了,跑光了,他们就坐上马车前进。遇到可以打击的对象再停下来,周而复始,不停的前进,逐渐向嘉峪关靠近。

被打击的鞑子兵被迫向两边逃窜,客观上乱哄哄的准格尔军被分割成多个碎块。

在前面艰苦作战的巴图尔终于反应过来,发觉了身后的混乱,他走向高处向后了望,看到他的后队已经淹没在一片炮火的硝烟之中了,到处都是狂奔的马匹和士兵。

他不知道身后发生了什么事,可是十几万大军彻底的混乱了,形势摆在了眼前,经历过多年戎马生涯的他看得清楚:眼前就是兵败如山倒之势,没救了!

没想到英雄一世却栽在这里!他长叹一声:“这是长生天要灭我准格尔,要灭我巴图尔啊!”拔出佩刀,大叫一声,挥刀自尽了。旁边的卫士来不及制止,巴图尔就躺在了血泊之中。

在这么混乱的战场上,主将自杀身亡,其后果只有一个:准格尔军彻底的溃败,四散奔逃。接下来就是成批的投降。

面对十几万溃兵,国防军也非常难办。西路支队接近两万人,这还是算上了刚刚收编的四千多准格尔蒙古兵,快速支队不足700人。这么一点人怎么俘获看押十几万战俘?眼下估计战俘数量在十二万上下,原有的战俘还有一万多人。

可现实摆在眼前,也容不得他们多想,这混乱的局面必须马上收拾,否则,还会有一种可能:某一个准格尔的首领人物具有号召力,可以重新聚合这些溃兵。他们最终失败是必然的,但是垂死挣扎,拼死一战总是麻烦事。

岳成见到阚文明和欧阳兖,也顾不得寒暄问候,急急的商议对策,他们决定留下第三团由欧阳兖指挥,守卫嘉峪关的三处阵地,其余的全体出动,带上喊话器,收拢战俘。

就是前几天俘虏的,尚未收编的一万多战俘也要利用起来,在临时营的监管之下,来到嘉峪关的东部城墙下,建立多处新的俘虏营地,老战俘引导着新战俘,分配、进入战俘营地。

经过一番布置,大军从嘉峪关出动,好在河西走廊不太宽,部队不必过分的分散。

这一回蒙古族的士兵有了大用途,喊话器都由蒙古族战士喊话:

“反抗者杀无赦!投降不杀!遣送回家!放下武器和战马,徒步走到嘉峪关城下,那里有饭吃!”

战马很多,现在顾不过来了,只能先收拢溃兵。

国防军分成几路,齐头并进,向东前进收拢溃兵,战俘也没有人看押,自己向着嘉峪关城下走去,那里有几个临时营和老战俘在收拢他们,拿出大锅和粮食,每三五千人一个营地,战俘自己熬粥吃饭。混乱肯定是有的,不造反就行。

直到傍晚收兵回营,这边已经聚集了十六个营地,七八万战俘。

岳成、阚文明、欧阳兖都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没有出大乱子。

朱万杰得知这里的情况后,命令第八师迅速前进,到嘉峪关接受看押俘虏。第十师随后跟进,收拢沿途的乱军、溃兵、战马和敌军的物资。

---第416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