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末强国梦 > 卷五:纵横天第354章 公之于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卷五:纵横天第354章 公之于众

天雄军的安置是个问题,为此朱家父子还专门商议了这个事情,现在朱万武、朱万杰也已经到开封任职,他们一个是兵房侍郎,一个是陆军总监,可以说重要的军权还都在朱家手中。

因此,朱万武、朱万杰也经常参与讨论,对于这个问题,朱万武说道:

“再组建一个师也是可以的,一万人的粮饷不是问题,问题是军火不足,暂时就不能武装他们了。另外,现在也没有用兵的方向,陕西、河南、山东有三个师,还有三个超员的武警师部队,已经够用了。”

朱大典说道:“现在有一个用兵之处,需要大量的兵源,那就是黑龙江流域,但是中原人觉得那是苦寒之地,他们愿意去吗?”

在现代,黑龙江那可是中国的大粮仓,绝对是好地方。可是,这是大明的年代呀!

其实这是个误区,因为中原人很少有人到过黑龙江,天雄军在宣化、大同驻了两年多,那里的冬季和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差不多。当然了,黑龙江北部的漠河一带,或者到了兴安岭以北确实是过于严寒了,哪里的冬季,零下四五十度是常事,关里人的确受不了。

朱万化说道:“用兵之处还是有的,老哲布尊丹巴圆寂了,他的转世灵童也应该开始筹划了。这个过程我们要积极参与,而不是坐等。活佛的产生,在宗教方面有很多规矩,我们也要尊重宗教,不能全面的推翻这些规矩。完全按照我们的需要操作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该改的规矩也一定要改。现在,寻找灵童就要改一改,其中加上一条:必须有我联省督军府的认可,要求不算太高,这一条一定要加进去,若是不同意咱们就动武。下一步还有灵童的教养培育问题,我们也要想出介入的办法,介入的程度。这可是关系到外蒙古的安危,是国家大事,为此,杀几个不听话的活佛喇嘛也是正常的。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靠军队,用天雄军的兵源组建一个师,进驻青海,为此沿途的天水、定西、兰州等这一路都要驻军保持补给通道,一个师也很宽裕了。”

朱万杰说道:“这一个师只是驻防在青海,没有太多的任务,好像人数多了一点。青海也属于地广人稀之地,他们的敌人就是蒙古的骑兵,所以组建骑兵应该更合适,能否改为骑兵团,人数少了后勤也简单一些。”

朱万化想了想也就同意了,并且他补充说道:“这个团的任务就是守住青海城,保持我们在西北的存在,是一股威慑力量,并没有出击的任务。此外就是配合外蒙古,寻找哲布尊丹巴的转世灵童。因此这个团可以暂时沿用骑兵的小编制,就是一个团两个营,每营两个连,需要的时候再扩充。”

大都督府给出的番号是独立第六骑兵团,采用小编制。

朱万化开始考虑西北问题了,起码青海的核心地区先控制起来,毕竟到青海距离还不算太远,努力一下还不太困难。

明代的甘肃的大部分还在官府的控制之中,但是甘肃的西部、青海、新疆实际上已经失控了。所以国防军过了兰州就进入了蒙古人的地盘,这些蒙古人是不听朝廷指令的。走过去,并且在青海驻军,这就需要动武了。对于蒙古朱万化一直不想大动干戈,和平处理最好。办法有两条:一是利用宗教;二是大批的移民,同化这一地区,让各民族都认同大中华。所以动武只能是局部的。

朱万化又说:“东北人口太少了,扩建的第五师已经一年了,依然缺员严重,我们还是在天雄军中动员一批兵源为好,可以增加一些士兵的优惠条件,例如允许带家属什么的。”

作为军人要服从命令,不能太矫情了。所以,一方面朱万化亲自做卢象升的工作,通过卢象升做动员。另一方面也准备了一些黑龙江的有关资料,印发下去,实际的说明情况。此外就是提高待遇,军饷有定数,不能随便增加,可以给高寒地区补贴吗?可以带家属,军营旁边就修建家属住宅区,将来有的士兵能够定居东北地区就更好了。多方努力定会有好结果,能动员出一万人就是胜利!其他的就可以在二线部队以及退役返乡等方面安排了。

对于天雄军的改编工作还算顺利,首先动员到东北的兵源,三万人的队伍动员出一万三千人的合格兵源送往辽宁,已经超出了预期。东北太缺人了,所以动员出来的全部送往东北,充实那里的第四师、第五师,和两个武警师,为辽宁解决的大量的合格兵员。

东北之地人口太稀疏了,组建部队也不容易。

还剩下接近一万六千人,数量还是不少,足以选拔出一千优秀兵源组建新的独立第六骑兵团。考核选拔的标准主要是骑术。

第六团将在河南组建、训练,包括军官的军校学习。计划夏季过后即可开赴青海。

再剩下来的天雄军士兵还有一万多人,且部分是老弱病残,从中又为武警选拔了部分兵员和警官教导队的学员,其余的就只能是回乡和就业两种安置了。

......

新年过后,澳王国国王高迎祥派来的使者也回来了。他们也到了开封觐见联省督军朱万化,随后进京觐见皇帝,献上贡品,贡品中比较特殊的就是澳国的有袋动物,像什么袋鼠、袋熊之类的,求得大明皇帝的册封,确立属国地位。

崇祯皇帝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只是应付而已。

......

在新的一年里,清国的人口已经输送完毕,辽宁全境已经被国防军接收,热河的蒙古人也已经迁移完毕。在这种情况下,清国征服东瀛的消息就不应该再隐藏保密了,于是朱万化制定了一个逐步公开消息的计划给中华日报,让他们逐步的在报纸上透露出去。配合这些消息,也要发表一些评论,评价它的意义。

头一批就是评论东瀛数百年来对于中国的台湾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对琉球、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和骚扰。分析其缘由,介绍东瀛的社会,说明其侵略本性来源于他们以武士为主体的国家结构。

同时也介绍清国的情况,同样也分析他们的奴隶社会的构造,渔猎民族的经济结构,他们的掠夺性、扩张性的由来。

然后提出几个问题:可不可以让清国人登上东瀛列岛呢?大明开国以来就没有非朱姓的王爷,那么女真族的王爷能在大明存在吗?何况他们还是占据的大量的土地,有自己政权的王爷。

这样的评论只是引起一部分人的关注,思维敏捷者就已经觉察到这些评论不一般,再结合辽东的形势,他们就有所预感了。当然了,最关注的还是政治精英们,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了过来。

过了几天,爆炸性的消息就出来了。中华日报公布了:崇祯六年六月,首批清国部队在国防军的协助下登陆东瀛的九州岛!首战成功,占据了一片地区,站稳了脚跟。

这一下大明天下震动了,东瀛成了第一话题。

茶馆里又热闹起来。

“你听说了吗?金国的鞑子去了东瀛!鞑子和倭寇玩命去了,也不知道谁能拼过谁?”

“那鞑子们可是狠呐!崇祯二年冬天,在京城外,他们杀了多少人呐?哎,可怜的百姓啊!”

“狠点好啊,到东瀛狠狠地杀倭寇,这也是好事吗!”

“管他谁杀谁!不过这一招好,以毒攻毒!也不知道是哪位大老爷想出来的办法?好好好!”

“花皮呗,这一招就是花皮想出来的,报纸上说了,可是花皮的兵舰送他们过去的,那是几千里的大海呀!没有大兵舰过得去吗?”

“......”

朝廷的大佬们比较郁闷,这么大的事,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朝廷居然不知道?

以下是温体仁与大臣们的对话:

温体仁说道:“虽说是好事,但是这么大的事情他朱家就擅自做主了,他们眼里还有朝廷吗?还有皇帝陛下吗?是不是太狂妄了?”

这个指责也是对的,朱家对朝廷隐瞒确实有点欠妥当。但是就事论事,此事真要是征求朝廷、皇帝的意见,还不一定会生出什么枝节来。朝廷之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物大有人在,生出意外的事端也是极正常的。如此大事,朱万化可是不愿意横生枝节。

户部尚书侯恂说道:“想想朝堂上的事情,多少事议而不决,决而不断。那清国去海外征讨,事务定然繁杂,倘若今日放在朝堂上,能决断吗?想必朱家也是顾虑于此吧?”

侯恂是个运气欠佳的官员,本事能力如何不好说,至少没有太大的建树。也可能是人缘差点,他曾经两次遭人诬陷被下狱。不过他今天说的话的确是朝廷的弊病。

温体仁又说道:“朱家势力渐成,如今又搞什么联省衙门,这就是和朝廷唱对台戏了,与造反何异?他们今天抬出此事就是为了掩盖他们的僭越之罪,给自己建联省衙门找理由,收买人心。”

吴宗达说道:“哎!要说朱家还真是做了不少好事,于国、于社稷建树良多。可是他们也的确不忠君啊!有几分像曹操啊!”

温体仁接过话头说道:“对!就是曹操!大奸臣!妄图篡位!”

吴宗达的一句话,给温体仁点明了方向,从此,温体仁就用曹操比朱家。

其实崇祯同志早就自比汉献帝了,那朱家不就是曹操吗?

进一步的消息在中华日报上逐渐披露出来:清国已经占领了整个九州岛,改名为南满岛,建立南满省,并且去年又占领了四国岛,把四国岛更名为中满岛。并且已经登陆本州岛,占领了本州岛的大部分地区,日本人的都城也被清国占了;清国已经举国迁移到东瀛;科尔沁蒙古也追随清国举族迁移,祖大寿的关宁军占领了科尔沁,所以才有后来的热河建省,天下人这才搞明白热河的由来;国防军进驻辽宁、吉林、黑龙江;并占领了海参崴、庙街、兴安岭。大明人还是知道的,那里就是努尔干都司,是明成祖(朱棣)建立的边疆军镇。可是,那是久远的过去了,大明人都快忘记那里了。

这一切来的是那么的突然,都是爆炸性的消息,让人目不暇接,反应不过来,全国的百姓都沸腾了,民族主义的情结古代人也是有的。大明的北方疆土一下子扩大了这么多,有点像做梦一样。

清国近期的形势在此也简单记述一下:

崇祯八年的新年过后,清国继续进兵接收了京都、江户地区,向北一直到仙台,已经全部被清国占领。

日本的黄巾军和江户幕府的战场就移到了本州岛的北端和北海道,并且主战场逐渐向北海道偏移。

对待新占领之地,清国依然是先“减丁”,建立政权,更改地名,分配奴隶。因为皇太极决定清国定都江户,因此,京都、江户地区更名为东京。本州岛被更名为满洲岛。

满洲岛上的日本人的确太多了,人烟稠密,杀到手软也是杀不完。所以这一次,清国主动向国防军提出,他们可以大量的供应日本的青年男子、女子,数量不限,越多越好,价格从优!

是啊,上一次国防军要了5000人的精壮劳动力,清国觉得太少了,不解渴!

盛情难却之下国防军又要了男丁一万,用于东北的基本建设,那里人口还是太少,但是这些人用完之后不能安置在东北,应该另外选择其他地方分散安置,不要使其日后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女人要了两万,主要是给澳国的,国防军自己也择优留下一部分,分配给大龄的军官。结果清国买一送一给了三万青壮男子,五万年轻女子,搞得朱万化哭笑不得,只得在陕北煤矿、青海(修路)、南交口(开荒种地)等地分配苦力。另外给罗汝才准备了两万日本女人,这才算勉强消化掉。

......

接下来在中华日报上,大力的号召各地民众向东北移民,给出了很多优惠的办法,最吸引人的就是土地!在东北官府用极低的价格出售土地,并且是低息贷款,分十年用农产品偿还,比地租还低呀!种上十年,土地就是你的了。

于是,中原上失去了土地,活不下去的人们开始了“闯关东”。但是这次的闯关东可没有历史上闯关东那么悲壮。这一次是有官府资助的,行路有官府照顾,到达后有官府组织安置。住房、防寒衣服被褥、粮食、土地都有安排。

在大明民众的眼中,那里就是辽东,并非苦寒之地,原来就是大明的大好河山,只是多年的战乱让人们远离了辽东,多数人都知道那里土地肥沃,是个好地方,因此动员移民的难度不大。

为了便于协助移民,移民行走的路线都是沿着陆路到达山东登州,用船只转运的营口登陆。这一批移民,一年之内就达到了四十多万,极大地缓解了东北的人口需求。

给各位读者拜个年,马年吉祥!

---第354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