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末强国梦 > 卷二:初露峥第88章 皇太极离开遵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卷二:初露峥第88章 皇太极离开遵化

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三日下午,皇太极为后金大军今后的去向召开会议,皇太极的目的是尽量挽回自己已经低落的声望,为进兵中原争取更多的支持。参加会议的有: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二贝勒阿敏在辽东,因此缺席)。阿巴泰、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讬、豪格、杜度、萨哈廉、扬古利和幕僚及帐下各个头领。阿敏的缺席对皇太极非常有利,因为他是皇太极的坚决反对者。

皇太极首先放低姿态,说道:“大贝勒、三贝勒在破大安口之前曾言:中原凶险,恐无归路,此言甚善,有先见之明。今我后金健儿破墙入关,多有建树,损兵亦不少,已十之去一。然辽东饥荒,粮草缺乏,为止奈何?今边墙已破,长驱直入已无阻挡,为何不去?中原富足,取其粮草解我危难,除此之外,还能何为?”

皇太极这一番话,充分肯定了代善和莽古尔泰在进攻大安口之前的反对进入中原的意见。这既隐含了自我检讨的意思,又有拉拢这两大贝勒意思,使这二人心里舒畅了不少,面部露出了笑容。然后又提出了粮食问题,这问题对所有的女真贵族来说都是无解。本来入寇中原就是为了抢夺粮食,现在进入中原已经没有阻碍,可以长驱直入了,为什么不去呢?

和花皮交过手的阿济格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狂妄,他对花皮忌惮颇深,因此,他说道:“据京畿一带的密探来报,除了遵化,其他地方并无花皮踪迹,我后金大军直指中原定然所向披靡。但是,遵化未下,花皮仍在,我大军去中原,后路堪忧啊!若何?”

济尔哈朗(30岁,努尔哈赤的侄子,养子,后来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气势很盛,他说道:“有三屯营在我们手中,在遵化就有了一个立足之地,花皮厉害,我们现在不是一样自由进出遵化吗?今天能走,明天就能回来,他能奈我何?我们不但可以走大安口,也可以经过三屯营走喜峰口、冷口。谁能阻挡?”

杜度(33岁,皇太极的侄子,褚英长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长孙)说:“遵化不但有个花皮,还有赵率教,我知道他的,也交过手,是我后金多年的老对手了,他是袁崇焕手下最得力的大将,但是他们这些人都不足虑。我们全力进攻蓟州,甚至威胁、搔扰京畿地区,获得粮草财物。同时也迫使大明朝廷,调动这花皮和协助防守遵化的赵率教回防京城,这就是兵法上说的攻其必救。他们离开遵化后我们又回来了,连遵化城都可以一鼓而下,河忧后路?”

看着火候差不多了,皇太极说:“有三屯营,遵化之路无忧。我们对遵化城的几次攻击,均未奏效,并且造成极大的伤亡,旷日持久的僵持在遵化也是不行的。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进攻蓟州,也可以绕蓟州而过,直奔中原,京畿地区甚广,可以任我铁骑奔驰,劫掠粮食,迫使大明朝廷调动花皮和协助防守遵化的关宁军回防京城,这也是个办法。

据我们的各地探子报告,除了遵化,其他各府各城均没有花皮这样的军队。这花皮也可能是大明朝廷特别训练装备的一只新军,专门对付我们的。只要能调动花皮离开遵化,我们从中原返回来的时候,即便不能夺取遵化,也能安全地退兵回辽东。

花皮如此强劲,不但威胁到我们,在这乱世之中,对大明朝廷就没有威胁?崇祯小儿就放心他们吗?我们的坐探、暗线再尽点力,大明朝廷自己就能除掉花皮,何须我们费力?

毛文龙够强悍吧?死在他手里的八旗勇士太多了,最后还不是被他们自己人逼迫辞职,终死于内斗。若有毛文龙在东江镇,我们怎么能进入中原之地?大明朝廷杀自己人一点也不手软,帮我们杀几个劲敌他们也不在乎。

我后金自进入遵化后,以去一成人马(损失了大约一万),虽然损失颇多,还没有伤筋动骨,对付朝廷官军绰绰有余。我说过:‘八旗不满万,满万无人敌!’我后金铁骑天下无敌!

今破墙而入,所谋无非京畿、中原,劫掠粮草、财物和人口,以解我燃眉之急,损士卒,疲军旅为何?我后金不能无功而返。我意已决,进兵中原!”

应该说皇太极还是不简单,即总结肯定了大家的意见,又提出进攻中原和对付花皮的策略,口才和谋略均属上乘。他的这个谋略,应该说摸准了崇祯皇帝的脉搏,崇祯多谋少断,朝令夕改,急病乱投医的事儿没少干。

历史上后金尚未入侵时,袁崇焕多次提醒后金可能破长城隘口进犯遵化地区,崇祯和朝廷大员们全不当回事儿,毫无反应。等到后金大军破大安口,从遵化到了京畿地区搔扰劫掠,威胁京城时,崇祯急忙下令各方军队进京勤王。

各路大军到了北京,崇祯又疑心疑鬼不让进城。导致京城近郊的混乱。缺军饷,少粮草的官军抢劫百姓,与后金军的行为无异。缺少城池的依托,与建奴残酷野战,损失巨大,多支部队被打残、击溃,散兵游勇流落明间,也有不少断了出路的官军落草为寇的。

最后,进京勤王的袁崇焕,竟然被怀疑引领后金军入寇,找了几条罪状杀掉了,而且是千刀万剐,京城百姓争相食其肉!

假如北方支队是朝廷的军队,被调往京城勤王是必然的,作头头的朱万杰也有可能被崇祯拉到菜市口来一刀,京城百姓还得跟着叫好。

真是悲催的大明朝啊?尽干这种傻事儿。皇太极摆弄崇祯还是有两下子的。只可惜这次失算了,北方支队并非朝廷官军,皇帝也好,朝廷也罢,到现在为止还不知道有北方支队这回事儿。

北方支队低调行事是有道理的,的确不能张扬,不能争战功。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皇太极摆平了代善、莽古尔泰,他就无往而不胜了,其他人原本就是皇太极的支持者,现在更是全部赞成皇太极的意见:立即进入京畿地区!

于是崇祯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后金大军离开遵化,向京畿地区进军。

......

蓟州告急,赵率教奉命即将带领他的三千多关宁军离开遵化,驰援蓟州(蓟县)。临走前朱万杰和他见了一面,嘱托他暂时不要提北方支队的事,只说是孙家家丁遵化助战,无大建树。也不要夸张北方支队的战力,这次的战功都算在赵率教和王元雅的头上,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朝廷那些大员,打仗、治国的本事平平,捣乱、找麻烦、无事生非的本事可是一等一的。

北方支队俘虏营中的俘虏暂时还是原地关押(俘虏到了他们手里,就难免砍头的命运了),战事尚未结束,明军还要作战,交给他们也不方便。但是答应战后移交给二人,算是他们的功劳。

遵化城剩下的900多颗*,赵率教与王元雅软磨硬泡的带走了一半。

赵率教和王元雅还观看了曙光基地生产的新式火铳样品。无缝钢管加工的枪管(加工完成后,尾部用螺旋部件封堵)光滑规整,经过烤蓝处理后带着蓝黑色的光芒,后部配枪托方便抵肩射击,配准星照门。这绝不是工匠手工制作的粗糙货色可比。现代化工艺制作技术,从外观上就展露无遗。

在靶场测试中,50步(70多米)打靶,力道、准确性均优。朱万杰特意带来狙击手试枪,枪枪八九不离十,打中靶心,看的众人目瞪口呆。还特意设置了150步(约200米)的靶子,准确度虽说差了一些,同样穿透了木制靶子,射程上远远超过了弓箭。

赵率教还亲自操枪射击,对这款武器赞不绝口。官军的火铳没有准头不说,有效射程只有40步,装弹药也没有这么快捷。旧式火铳一般没有枪托,射击时,双手把持不稳,后坐力全部由手腕承受,极易受伤。

同时,还取来官军自己使用的火药铅弹,同样可以射击,准确度、威力比定装子弹差一点(因为铅弹外形不规范,且大小不一),可是比老式火铳强多了。

这种新式火铳,口径9.2毫米,枪长1.2米,燧发(人工燧石打火)火绳点火均可,抢上配一个清理枪管的探条,可佩刺刀。

赠送王、赵二人各100支是早就定下的事情,喜得二人眉开眼笑。一支新式火铳制造成本一两白银(合人民币500元),批量生产,成本比较低,这个底细是不能告诉他们的,告诉他们的价格是:带料加工的费用五两白银,刺刀加工费一两。定装子弹(钢珠和火药都包装在一起,使用消化的纸包装好的圆柱体,燃烧后基本没有渣滓),装填方便。每十发装在一个纸筒中,纸筒可以按事先制作好的切口撕下来,取用方便,还有专用的火药子弹背囊(背囊也是要钱的),携带方便。定装子弹一两白银一千颗(合人民币0.5元一个,成本只有0.15元)。还有备用的人工燧石、引火的专用药捻(就像鞭炮的捻子),当燧石打火失灵时,可以火绳点火击发,可以说万无一失。

当然了,以上这些的制造成本不能告诉他们。

赵、王两位大人觉得这个价钱是便宜的有点过分了。大明的火铳价格他们非常清楚,工匠们打制的火铳,质量差不说,一般要30到50两白银一支,和新式火铳比可是价钱、性能相差太远,他们感觉朱家就是白送给他们了,只是象征性的要点钱。特别是那把刺刀,钢口好,制作精良,三十两银子一把也有人要,朱家才要一两银子。冷兵器时代,人们对刀还是识货的。再看那滚圆铮亮的钢珠子弹一两银子1000个,还带火药,给工匠们一两银子做一个,也是造不出来的。

两位大人当即表示,每人至少需要朱家代造200支新式火铳,加上赠送的100支,每人得到300支新式火铳。加上子弹、火药,每人花费不到2000两白银,他们也很大度,说凑个整吧,就2000两了。另外,朱万杰还特意嘱咐:需要他们在直隶地区购买一批铁料运往浙江,说这是加工火铳的原料,并且经手的单据要全部交给朱家。这个过程看似多余,但是对朱家是必要的,宁可麻烦一点。说实在的,这些运去的铁料没有什么用处,纯粹是做样子。只有那些单据有用,那可是朱家的*。

王、赵二位大人要为自己装备一个使用火枪的亲兵营。朱万杰又赠送了维修工具,和一批易损备件。让赵率教、王元雅更是感谢不已,表示晚上请朱万杰和孙和京喝酒,不醉不休。

北方的山珍、蒙古草原的肥牛嫩羊、热气腾腾的火锅摆满了一桌子,酒宴上宾主尽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元雅在酒桌上提出购买通信设备的要求,朱万杰说此事要和父亲、大哥商量,自己做不了主,请王大人谅解。

直筒子赵率教喝了酒,说的话又是语出惊人,他看上了朱全柱!就是那个救援接应他进遵化城的连长。说自己的女儿芳龄十五,相貌端庄,人品一流!要招朱全柱为女婿,并且想收到自己的帐下听用,请朱万杰做媒。以赵率教的地位,这是高抬了朱全柱。朱万杰满口答应,说定会玉成此事,事成与否还要尊重朱全柱本人的意见。

---第88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