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起来卖的茶叶自然是茶叶之中品相比较好的部分,哪怕是低档茶叶,也得挑选叶片完整的、颜色自然的。茶叶制作完成之后,还要再筛选一遍,去掉因为火候不均匀等原因而变得有些过熟的茶叶,以免它们影响茶的味道。
如此精益求精的态度当然是好的,不过却降低了从生茶叶到成品茶叶的比率,多了很多浪费的部分。一开始,炒茶师傅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茶叶,又舍不得浪费,只好各自都收集一些,自己泡着喝。
不过,就几个炒茶师傅,哪怕每天喝,又能喝多少呢?最后还是不得不扔掉一大部分。
后来,李信巡查茶叶厂的情况时,听说了这件事,灵光一闪,便想出了完美的解决办法。
他让炒茶师傅将这些本来要丢掉的茶叶集中起来,研磨成均匀的茶叶碎末。然后,找来比较细密的麻布,分割成两三寸见方的小块,将茶叶末包裹其中,用细线扎好,如此一来,后世常见的茶包就这样诞生了。
总体算下来,一个茶包的成本甚至不到一文钱。相比起天然居卖的一两十文钱的低档茶叶,差了将近二十倍。第一批茶包出厂之后,李信先是满蓝田县地送了一大堆,各家各户都拿到了几包。众炒茶师傅体验过茶包的便利性以后,纷纷为李信的想法惊叹。蓝田县的庄户们也对茶包赞不绝口。
对于这些地里刨食的人,当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整什么茶具茶碗,甚至也没有这份心情和时间去品茶。对于他们来说,大热天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有婆娘到田边来送上一大碗香香的茶水,那滋味可太美了,解渴又解累,好喝还不贵。婆娘们也觉得用茶包泡茶不难,不过是煮开水的时候往里扔个茶包而已。她们也乐意做这样的事情,好让自己男人痛快一些。如此一来,当然所有人都对茶包这东西青睐有加。
得到肯定之后,李信便开始卖茶包。
茶包是不可能在天然居卖的,否则不就成了在高档咖啡店卖速溶咖啡了吗?且不说有没有人买的问题,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老板都不会做这种自降“店格”的事情。所以,这些茶包只是另外开了一个小摊在售。
本来,李信只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本意只是想节省成本,多赚点钱罢了。结果,他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茶包以非同寻常的魔力征服了所有人。
后来他才想明白,相比起正儿八经地准备一套茶具来泡茶,显然是茶包往开水里一丢,等一会儿就能喝上热茶来得方便快捷。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味道并不是首要的追求。哪怕是对于经常去天然居喝茶的人来说,他们也并非每一次喝茶都需要那样的享受,有时候仅仅是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喝上一杯热茶而已。这时,茶包显然是不可忽视的优质选择。
于是,卖茶包的收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长,很快就赶上了天然居卖茶叶的一大半.......真就传说中的薄利多销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