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姚的态度太恶劣了,那副你们不能把我怎么样,我就是玩你们的嚣张态度都要写到脸上。
游士们纷纷握住剑柄,随时可能从文斗演变成为武斗。
“我已解答了问题,你却耍赖不承认,其心可诛。”康泰表示自己化曲为直的办法已经解答了圆周长之问。
“那第二道题你可没解答出来。”
“你欺人太甚。”康泰拍案而起,怒斥芸姚欺人。
“欺人太甚的好像是你们吧,我拜师学艺,诚心探求天道真理,又没有得罪你们,你们听风是雨,不远千里跑来找我麻烦,还说我欺人太甚?我倒要问问你们敢不敢对天发誓,说今天来找我辩论是为了天道真理,是为了天下苍生,如果不是就招天打雷劈。我看你们根本不敢,因为你们就是因为看不惯我,所以前来挑衅,而非寻求大道。难道只许你们挑衅,不允许我反击么?”
“好,好,你口齿伶俐,我们不和你争。那你来回答没有绳怎么得到圆长?”如果对方答不出来,康泰必然带领游士群起攻之。
“很简单,你们随便画圆,然后用你们的方法来求圆长,到时候我们比一比就知道了。”
卫出公表示这个简单,于是就让人去画圆。
画圆还是很简单的,只要定一个圆点,然后拉着绳子绕圆点一圈就是一个规整的圆。
卫出公找来了长长短短的各种绳子,先画三个圆,双方分别进行计算。
“这个一丈二尺三寸六分。这个三丈一尺九寸二分。这个四丈三尺七寸四分。”游士连第一个都没计算出来,芸姚已经将三个圆周长精确到了分。
直木、康泰、尚京三人满头大汗,测量完了第一个圆是‘一丈三尺’,和芸姚的计算误差不小。
能没有误差么?绳子可是有弹性的,可是会伸缩的,怎么能完全测量出准确的圆周长呢?而且绳子的误差还出现了两次,一是测圆,二是直尺丈量,两次都有误差。
大家已经懵逼,因为芸姚的计算虽然和测量结果不一样,但已经很接近了,此时观众们还不能确定到底谁更准确。
“第二个是三丈三尺。”误差更大了,但在大家看来三丈三尺和三丈一尺九寸二分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误差。
在人群中的辛房不由笑了起来,芸姚可是神仙,掐指一算不就知道圆长了?这些人也是自寻倒霉,芸姚不过是拜了孔子为师,这些家伙就好像苍蝇一样围拢过来,实在讨厌,辛房也不喜欢咄咄逼人的游士。
不过这次辛房可错了,芸姚没掐指一算,用的是圆周长公式。
最后一个,康泰狼狈地说道:“是四丈三尺。”这次倒是和芸姚的计算差不多。
卫出公看向孔子,表示这怎么判?
孔子也为难了。
却听芸姚说道:“不如就用最长的那根绳子画一个大圆吧。”
用最长的绳子作为半径,那画出来的圆是远远超出绳子的测量范围的。到时候芸姚依旧可以计算,而游士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孔子说道:“我想不用了,芸姚你就不要卖关子了,你到底是怎么计算的?”
看在老师的面子上,芸姚就解释了圆周率和圆周长的关系,这可就不是简单可以说清楚的了,巴拉巴拉说了很多,显然周围的人都没听懂,直打哈欠。
只要知道半径,代入公式就能知道圆周长。
不过就算有公式,要完成计算也不容易,还是请工匠过来计算,才发现确实如此。
三位游士知道自己输了,虽然听不懂,芸姚确实了解一些不明所以的东西。
“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卫出公没有听懂,但他还是想要问问。
“这是几何,我想国君应该知道在测量土地的时候经常要计算线的长度和田的面积,线有长短,田有大小,如果学会几何,计算的时候就能方便很多。”最早的几何就是为了测量土地而诞生的。
据说几何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因为古埃及尼罗河泛滥,甚至到了一年一次的地步,所以每年都要测量土地,久而久之就累积了大量的数据,推演出了最早的几何公式,后来几何传到了古希腊,大受欢迎,成为了知识分子的门槛。
在中原说不读《诗经》无以言,而古希腊是不学几何你别跟我说话。
在中原各国也有测量土地的需求,不过没有那么频繁,所以几何大发展要到汉朝,秦汉时期发展的主要还是寻求长治久安的政治制度。而且如果黄河也每年泛滥的话,中原肯定会想到治水,而不是每年重新测量土地。毕竟两个文明的环境相差太多了,中原治水是因为黄河泛滥,淹掉土地是损失。而古埃及因为在沙漠地区,所以河水泛滥,反而会给土地带来水分和养分,让粮食长得更好。
环境的差距,让文明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当然水利也有很多数学知识,不过中原的水利学家没有总结出公式,只是大约的计算和推算。
而在古希腊,几何反复在纸面上变化,从几何图案到数字进行变化,虽然没有很多实用的地方,但确实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现在芸姚拿出几何,倒是让不少工匠受益匪浅。
孔子发现芸姚懂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不过他并不羡慕,因为几何不过是工匠的学问,作为贵族根本不用下地测量土地,不用自己去干活,只要确保大家各司其职就好了,孔子的局限性还是很大的。
后来孟子更是说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治人。可见儒家就没想过平等,也难怪在隋唐时期差点被佛教给干掉。
佛学传入中原之后,是大受受欢迎,特别是唐朝禅宗出现之后,人人都能顿悟成佛的思想非常有吸引力,唐宋知识分子在一起谈佛论道挑战儒家所代表的礼仪道德。
孔夫子没几年好活了,现在改也来不及了,能包容芸姚,不阻止芸姚标新立异,已经说明孔子是个开明的老头,也不求他还能在有生之年一百八十度转弯,突然就变得接地气,就开始亲近劳动人民。
孔子一生都在追求逝去的贵族精神,不可能临死之前幡然醒悟。
胜负分晓,游士的问题被傻姑答对,而芸姚的问题,他们却打不出来。游士只能灰溜溜地离开卫国,再也不和芸姚呆在同一个国家。
不过这次芸姚没出名,因为游士不会帮她宣传,帮她出名。所有士人都默契地遗忘了在卫国发生过的辩论,集体沉默。
芸姚长叹,就算是穿越者又如何能逆转历史的大势所趋呢?游士作为一个利益集团,会自发地自我保护,不会给别人抢夺利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