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明风流 > 第125章 转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是,后宫虚空,皇后独霸后宫,这件事是不正常的。坏了祖宗规矩,薄了国家之本。大明皇帝当后宫充盈,雨露均沾,方可子嗣绵延,福泽天下。世间百姓若都效皇上之行,天下人丁岂非要凋零。”李东阳道。

“皇后独宠,则外戚骄横。皇上因皇后之故庇护张氏兄弟,便是皇后对大明朝政的一种干预。实际上便是后宫干政之举。这些道理,我们是否应该上奏皇上,让皇上明白。”谢迁也大声道。

“不不不,谢大人,不能从这个角度入手,不能攻讦皇后,那会犯了皇上的大忌。切记这一点。要有所动作,也不能从这方面着手,而应该迂回行事。”李东阳忙道。

刘健点头道:“东阳说的对,不能操之过急,不能针对皇后。也不能……太过直接的上奏请求皇上选妃。皇上对皇后是真的宠爱。”

谢迁沉声道:“那我们岂非是干瞪眼?也不能上奏劝解,也不能对皇后攻讦,那我们还能干什么?”

李东阳起身缓缓踱步思索。刘健和谢迁都看着他,目光随着他的身影而移动。内阁三位大学士名声在外,所谓‘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那可不是调笑。事实上遇到棘手之事,出主意的往往便是李东阳,拍板的便是首辅刘健。李东阳一旦开动脑筋,必会有办法出炉。

李东阳停了脚步,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东阳,你有主意了?”谢迁喜道。

李东阳沉声道:“皇上是真心宠爱皇后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皇上便不会喜欢上别人,是不是?正如谢大人你,你和尊夫人相敬如宾,感情甚笃,但是你却也同样对年轻貌美的小妾宠爱有加,是不是?”

谢迁啐道:“你拿我举例作甚?是男人自然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子。皇上应该也不例外,只是碍于皇后的面子,或者是怕皇后不高兴,所以不肯那么做罢了。我不信皇上不喜欢年轻貌美的姑娘。这也并不会影响他对张皇后的宠爱。”

李东阳轻轻一拍桌子,微笑道:“正是如此,和我想的一样。皇上不可能对年轻貌美的女子不感兴趣。皇后虽仪态风姿不减,但毕竟已经不年轻了。皇上所以没有纳妾,不是不想,而是不愿伤皇后的心罢了。倘若果真如此,便有可为了。”

刘健沉声道:“你是说……让皇上接触其他女子?”

李东阳缓缓点头道:“正是。遴选妙龄女子,让皇上接触到她们,久而久之,必生情义。或者,选择个好的时机,比如……皇上饮酒之后,又或者……某些特定之时。总之,皇上是男人,怎会没有那方面的需求?只要临幸了其他女子,以皇上的性子,自不会当做无事。届时必加以维护。或可破专宠之局。”

刘健闻言哈哈笑道:“妙,妙。东阳果真是满腹计谋,这样的主意也能想出来。皇上在后宫之中其实也不是没见过美女,皇上用情专一所以咱们需得选派那些不光是有姿色的,而且必须是能打动皇上的那种。比如说……”

“比如说……像皇后年轻时候的模样的那种女子……”谢迁沉声道。

“哈哈哈,正是,正是。”刘健指着谢迁大笑起来。

谢迁也是哈哈的笑,李东阳更是捂着嘴呵呵的笑。谁也不会想到,这三位内阁大学士居然谋划的是这种事情,而且笑的如此开心。

“这件事我们不能出面。否则太过冒险。得找人帮我们去做。”李东阳道。

“谁肯做?找谁做?”谢迁道。

刘健看着李东阳,轻声道:“东阳,你想让周家人出面?”

李东阳缓缓点头道:“周家对张氏兄弟恨之入骨,又是皇亲外戚,出入宫中都方便。他们做,最为合适。成了,皆大欢喜。不成……跟咱们也没干系。”

刘健伸手指着李东阳的脸,下一刻,大笑声从他的嘴巴里发出,身子摇晃着,带得烛火也左摇右晃起来。

……

赈济之后的这段时间,张延龄的日子并不平静,虽然他很想歇息几日,但是现实却并不允许他这么做。赈济灾民之后,在京城百姓口碑之中,张延龄这个名字不再是和之前的那个纨绔的形象挂钩。或许有人依然记得之前那个横行霸道的张延龄的形象,但现在,他们在内心里自己为张延龄之前的恶行做出辩护。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你做了一百件好事,人人都认为你是个好人的时候,只要你做了一件坏事,便会遭到口诛笔伐,多番指责。可你做了一百件坏事,人人都以为你是个祸害的时候,突然发现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们会立刻对你百般赞扬。说出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大义不亏,小节不拘’之类的话来。

总体而言,如今的张延龄在百姓之中的口碑确实得到了扭转。耗尽家财,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救助百姓的义举,一时间成为京城街头巷尾茶楼酒肆之中的热门话题和人人赞颂的对象。

对张延龄而言,他其实并不在意自己在普通百姓心目中的风评。从现实角度而言,这些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际的好处。口碑这种东西带来的只是一些虚荣而已,张延龄需要的不是虚荣。而且百姓们是善变和健忘的,很快便会被另外一个热门话题吸引。正如他们已经快忘了之前雪灾带来的印象和恐慌,很少谈及之前的窘境一般。

张延龄在意的是勋贵集团的反馈,以及,从皇上那里,自己能得到些什么。而这,其实是他除了救济百姓本身之外的主要目的。

显然,张延龄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赈济交接过后的第三天,张延龄应邀前往定国公府赴宴。这一次,可谓高朋满座,宾客如云。不仅张懋和徐光祚在列,三位小公爷在座,更有十多位勋贵侯爷也在场。张延龄到来的时候,得到了众人英雄般的起立欢迎。

从那一刻起,张延龄知道,自己已经可以说真正的被这些老牌勋贵们所接纳,被他们视为自己人了。座上的这些人,可以说是勋贵集团中的主要力量了。座上众人几乎都是领着京营兵马或者中军都督府军职的实力派人物。他们齐聚于此,像是一种欢迎自己加入的仪式一般,也正式宣告了张延龄进入了他们的小圈子里。

原因当然很简单,在赈济灾民这件事上,勋贵集团露了脸,也将得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几年来,勋戚之家众人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外庭的压力。势力和权力越来越大的外庭文官们已经不止一次的对勋戚之家所占有的利益发起攻讦。皇上赏赐土地和其他恩赐也往往被文官们上奏阻挠,搞得皇上都要有所忌惮。

话语权掌握在文官们手里。有事没事他们便会拿着这些是出来攻讦一番,搞得全天下人都对勋贵们占据大量土地,躺在祖宗功劳簿上过的好日子生出嫉妒和不满。勋贵们自然很恼火,但是却也没什么办法,毕竟事实如此,他们确实是享受着既得利益,大明朝过的最舒坦的一群人。

但现在,当皇上站在永定门外的雪地里说出那番夸赞勋戚之家的话,且强硬的表示他就是要优待信任这些为大明朝尽心尽力的勋戚之家的时候,一切都不同了。勋贵们心安理得享受所获得的一切利益和特权的理由。找到了身为勋贵该享受这一切的支撑点。而外庭文官们不但在赈济这件事上铩羽而归,且当众被皇上抽了耳光,这是何等的大快人心之事?

“老子们是奉旨享受,不服?憋着!”这是勋贵们现在心中的潜台词。

而带来这转变的人便是张延龄。这个之前几乎被所有国公侯爷们当做笑柄,骂他们是靠着裙带关系上位的建昌侯,从他跑去赈济的一开始便被勋贵们私下里认为是作秀。而当最终他将所有的功劳归于勋贵集体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平时看着张延龄不爽的人,突然觉得他是那么的可爱英俊。对他不屑的人,突然觉得他是那么的值得让人推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