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福临安倒吸一口凉气,这才重新审视秦淮,再看他的眼神变的不同了。
毕竟,秦淮虽是大端锦衣卫中四大王牌部队之一的白虎队长,但只是位高,却不权重。
所以,在大端这种竞争激烈的官场环境中,没有实权,再大的官也成不了气候。
可要是秦淮娶了杨铁心的孙女杨不悔,那可就不一样了。
等于帮秦淮弥补了先天不足,并且给了太上皇重用他的借口。
对楚胥的恭维称赞,秦淮只是笑而不语。
但内心却相当震撼,没想到楚胥居然如此厉害。
他一直以为楚胥只是太上皇身边的谋士,厉害的确是有一些战略眼光,但大多是锦上添花的一些手段罢了,最多就是能跟上太上皇的思维,能在关键时刻说出一些让太上皇眼前一亮的声音。
可楚胥突然提到关于他与杨不悔婚事,并点破太上皇对他的布局安排后,秦淮终于明白,自己实在太低估这楚胥了。
这老家伙看问题看的太远了,绝不是现在的他可以面对的。
如果楚胥是他的政敌,那他多半会输的很惨。
秦淮拱手一笑:“那就借楚先生吉言了!”
楚胥立即回礼,笑而不语。
这时,一侧月亮门外,吕惊天走了进来。
当看到秦淮也在场,他顿时眼前一亮,热情迎上前,抱拳道:“原来秦先生也在这,那就好办了!”
福临安玩味道:“楚先生,秦先生,老夫说什么来着?”
楚胥和秦淮都含笑点头。
吕惊天看着三人那一副提前看透自己的样子,一脸惊诧。
“怎么?三位大人刚刚在议论本王?”
楚胥含笑道:“不是议论王爷,而是议论那个王祖空!只是顺道提了王爷一嘴,说是您肯定会第一时间赶来,没想到才过去不到一炷香时间,您就真来了!”
吕惊天无奈摇头,倒也不觉得意外。
在场这三人在大端可都是能呼风唤雨的人物。
哪怕是实力最弱的福临安,放在几十年前的巅峰期,依旧不遑多让。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福家现在虽然日渐式微,但吕惊天却从不小瞧。
因为他清楚记得,福临安现在并不是没有家人,也不是没有靠山,只是福临安因为儿子的突然离世,让他看不到希望。
但其实,福临安还有侄女,当年给太上皇宠幸,并进宫做了皇妃。
她就是福云珂,而且这女人还给太上皇生了一个儿子。
不过一出生就有眼疾,所以没能得到重视,福临安也没太放在心上。
所以,吕惊天见大乾没希望,真的保不住了,只能选择妥协,加入大端暂时做个异姓王。
等将来想要混入大端的核心层,就需要一个跳板。
对吕惊天来说,大端核心层正处于势力巅峰期的高官不可能看得上他。
所以福临安就进入了他的视野。
福临安落魄,这些年尝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肯定更容易拉拢。
毕竟,这年头雪中送炭的少,而锦上添花的多。
相对而言,拉拢福临安成功率更高。
吕惊天长叹一声:“既然三位都知道了!那本王就不过多介绍了!怎么办?这件事影响极其恶劣,那王祖空可是大姓氏族!除了他们那个小村子,在附近还有三个王家村,现在都嚷着要报仇!”
“就在刚刚,本王出门前,还听手下汇报,那三个王家村已经暗中招兵买马,购置军火了!如果本王不能将此事平息,估计内战很快就会打起来!”
“诶,大乾亡国这么多年,对这些百姓的控制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就算本王掌权时期,也无法压住他们想要复国的心!”
这时,秦淮问道:“那按照毒王的意思,是打算先出兵镇压这些王家村的村民?”
“没错!现在暂时还不确定王祖空的生死!这几天也一直没见到他!何况,就算他还活着,也够强能压住这些愤怒的村民!”
“这次是全村被杀光,受到波及的可不止王祖空一家!”
“不行!不能这么干!用武力对付这些王家村的村民有什么用?这不是激化矛盾吗?”
“治病也要标本兼治才行!不解决罪魁祸首乾盟,同样的悲剧迟早还会再次上演!”
秦淮神情严肃,转身背对着几人。
而楚胥和福临安对视一眼,也明白了吕惊天的主意,背后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似乎不想对乾盟出手,所以从开口的第一句,就直接点明王家村招兵买马,购置军火。
这个消息无论对他吕惊天,还是对大端高层,都相当刺耳。
因为这么做,王家村无形之中就与乾盟这个极端武装组织画等号了。
大端若是揪着乾盟不放,那也必须对这王家村一视同仁。
吕惊天长叹一声:“秦先生的担忧,本王自然是明白!但无论他们在生气,也不能擅自招兵买马购置军火吧?这帮刁民给亲人报仇是假,借机造反才是真的!”
一直旁听的楚胥,终于忍不住了。
阴阳怪气道:“毒王不愧是久经官场的老狐狸!这话随口一说,就能上纲上线!还造反?他们都只是普通村民,拿起武器反抗,也不过是为了争取自身利益!”
“正因为得不到公正对待,他们才会不得已拖家带口走极端!老夫没说错吧?”
吕惊天面色一沉,明白这楚胥不好对付,抱拳道:“楚先生别误会!本王也只是希望能尽快平息此事!毕竟,本王虽然不愿意,可还顶着个大端异姓王的帽子!要是不能妥善处理好这件事,将来太上皇追责下来,是本王担责,还是楚先生呢?”
福临安讥笑道:“楚胥,人家毒王说的也在理!那些王家村的村民的确是触犯了大忌,招兵买马购置军火,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杀头死罪!所以,咱们还是要一视同仁,干脆立即上奏凤帝,让冠军侯马超点兵三万,先将乾盟和这王家村荡平!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