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对韩魏发动灭国之战的时候,远在临淄的齐国君臣已经坐不住了,忙不迭的商议出兵事宜。
齐王吕壬一方面遣使到宋、鲁、燕、中山四国,请列国联军,另一方面以左相田恒为大将,鲍牧为副将,即刻发兵救魏。
至于韩国,鞭长莫及的缘故,列国是无法及时救援的。
田恒领了王命后,就来到了临淄城外的营寨中,凭借虎符调兵遣将。
去年的洹水之战,齐国精锐之师尽丧,二十万人马几乎有去无回。
即便是齐国在灭卫之后,国力损耗严重,也是难以弥补的。
这不,偌大的营寨中,年轻力壮的齐军将士不多,反而是两鬓斑白的老者,以及稚气未脱的少年居多……
这让田恒很是气馁。
如此齐军,如何能战胜吴国的虎狼之师?
那不是去送死吗?
“田子,下令吧。”
身边的鲍牧催促道。
田恒点了点头,将一众齐军将士都聚集到了校场之上。
齐国空国而出,连八万人都凑不齐!
如何是好?
怎么跟吴军斗?
田恒眯起了眼睛,而后高举着手中的虎符,朗声道:“二三子,我田恒奉王命,誓师出征,发兵救魏!”
“此役,务必大破吴师,一雪前耻!”
“……”
一听说是跟吴国的虎狼之师作战,所有齐军将士都被吓得瑟瑟发抖,很是惶恐不安。
毕竟,即便是没有跟吴军厮杀过的齐卒,都知晓去年的洹水之战的惨况。
他们的父兄、子侄,好多人都没有返回故土,生死未卜,不知道是战死了,还是被吴军生擒。
吴军的不败战绩,以及赫赫凶名,让齐军根本提不起多少斗志。
有鉴于此,田恒咬了咬牙,道:“二三子,吴人也是娘生爹养的,也是血肉之躯!他们并非是不可战胜!”
“我大齐锐士,焉能畏敌如虎?”
“现在,听我号令!”
“父子同在军营者,父归!”
“兄弟同在军营者,兄归!”
“是为家中孤儿者,留守大营!”
“诺!”
不少的齐军将士这才松了口气。
……
吴国都城,咸阳。
此时的庆忌,正在闲暇之余召见亡国之君韩不信。
时值农历九月,韩不信亡国之后,被安置到了咸阳。
庆忌还特意赐给他一座上等的宅邸,以及大片的良田,其余黄金、玉帛、丝绸之属,更是让韩不信可劲儿的花。
“韩侯,你这几日在咸阳生活如何?”
庆忌饶有兴致的问了一句。
韩不信回答道:“承蒙大王关照,臣锦衣玉食,过得很是安逸。”
“你还思念韩国吗?”
“此间乐,不思韩。”
“哈哈哈哈。韩侯,你可真是一个妙人,若魏君如你一般识趣就好了。”
“魏国……也亡了吗?”
庆忌微微颔首道:“寡人适才得到捷报,伍子胥率军攻破大梁,魏驹自缢身亡了。”
“……”
韩不信不禁三缄其口,被吓得脸色直发白。
魏驹血气方刚,难免会做出这种冲动的事情。
相对于识趣的韩不信,几乎不加以抵抗就直接投降的韩国,魏国选择了奋起反抗,最终却还是逃不过覆灭的结局。
不过,为了收买人心,庆忌还是能找一个魏氏的嫡系后裔,立为“魏侯”,给予其食邑五百户,聊表心意。
这待遇自然是不能跟韩不信相提并论的。
毕竟,韩不信属于主动归降。
而韩不信的儿子韩庚,倒是有血性,在野王被俘虏之后,不堪亡国之痛,最终还是找个机会拔剑自刎了。
眼下韩魏两国皆已覆灭,庆忌可谓是心中大定,再无后顾之忧了。
庆忌又宽慰了韩不信几句,随后就离开了他的府邸,在崇政殿召开一次临时大朝会。
“二三子,而今韩魏两国皆已覆灭,寡人之意,在韩地、魏地置郡。”
“故韩之地,置河内郡;故魏之地,置魏郡。”
“文种,你即刻选派能干的官吏到河内郡、魏郡走马上任。另外,让商贾入河内郡、魏郡,兜售囤粮,把粮食卖出去给国人果腹。”
“诺!”
太宰文种立即答应下来。
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吴国通过一场贸易战,导致韩魏两国的黎庶迫于生计,不得不耽误了春耕,纷纷锻造武器出售。
因为吴国的经济封锁,家中没有余粮的黎庶,虽有钱而买不到粮食,早已是饥肠辘辘的状态,宛如灾民一般。
现在,庆忌让商人们到新设立的河内郡、魏郡卖粮,价格一定是相当高昂的。
为了活下去,当地的黎庶也不得不把之前的钱财用来买粮度日。
有鉴于此,庆忌会考虑开仓放粮,接济难民的事宜。
但,绝不是现在。
毕竟一场贸易战,吴国付出的钱财也是非常之多的。
在增设河内郡、魏郡之后,吴国现在已经有整整三十五个郡,分别是:吴郡、会稽郡、九江郡、泗水郡、闽中郡、庐江郡、苍梧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南郡、南阳郡、豫章郡、黔中郡、滇郡、交趾郡、汉中郡、衡山郡、武陵郡、三川郡、淮水郡、巴郡、蜀郡、长安郡、上郡、陇西郡、河东郡、颍川郡、上党郡、济北郡、清河郡、恒山郡、太原郡、河内郡、魏郡。
古代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
吴国的河内郡位于太行山东南与黄河以北。
大概是野王、阳翟、河阳等十多个城邑,跟历史上秦朝的河内郡差不多,只是多了阳翟这座古代都邑。
至于“魏郡”,则是在砀山、巨野泽一带,相当于秦朝的砀郡,大同小异。
“寡人适才得到急报,齐、宋、鲁三国联军八万人,屯于陶丘,原本是想出兵救魏。却因为魏国覆灭太快,故而举棋不定。”
庆忌眯着眼睛问道:“二三子认为,我吴军是否继续东进,跟东方三国开战?”
对于列国而言,这实在是比较尴尬的事情。
齐、宋、鲁三国联军,这才八万人,而吴国随时都能动辄三四十万的大军进一步东征。
军力、国力之悬殊,高下立判了。
当然,齐、宋、鲁三国之间龌龊甚多,各怀鬼胎,如若不然还不至于连十万人的军队都凑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