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曹魏中枢忙着调兵遣将救援陇右之时,久无动静的杨清终于领兵抵达了陇西郡的郡治襄武县。
陇西郡曾是陇右第一大郡,鼎盛时领有狄道、临洮、襄武等十一个县,只是因建制调整和羌乱不断,现在只剩襄武、障、临洮、狄道、大夏、河关六个县了。
不过饶是如此,陇西郡地位仍是非常重要,此地东邻南安、西挨西平、北接金城、南邻羌中,是去往凉州、西域的必经之路,实为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曹魏的陇西太守乃是武威姑臧人游楚,此人文武双全、才干出众,曾得曹操器重,在陇右为官已有十余年,深得本地百姓爱戴。
此刻游楚看着城下戎阵严整、兵器精良的五六千汉军眉头紧皱,再望见汉军阵前高悬着的将旗更是脸色苦楚,只见那将旗上写着安汉将军、丞相参军领汉中太守、临昌亭侯杨。
这些年杨清在蜀中屡献奇计、官位骤升,名头在中原可能不显,但在关陇地界上还是颇为着名的,尤其是清茶在雍凉上层人士中风行起来之后,他的大名可以称得上广为人知了。
杨清在南安郡被高翔收复之后才率军至襄武城的,襄武城与南安郡治豲道县相邻,两地只隔着一条渭水,因此杨清从豲道出发渡过渭水之后只用了半日就到达襄武城下。
为了动摇襄武军民的人心士气,杨清此番前来不仅带了本部五千兵马,还将投降的一千南安郡兵也一并带了过来,让他们现身说法鼓动城内军民投降。
“襄武的父老乡亲们,大汉王师已收复了南安、天水、广魏、安定四郡,雍凉二州就要重归大汉旗下了。
我等本就是大汉百姓,只因曹氏篡位、伪魏残暴才不得不屈身从贼,如今大汉天子和诸葛丞相爱民如子、施行仁政,这才兴兵北上救我等于水生火热之中。
我们南安已经反正归汉了,现在只要乡亲们打开城门迎接大军,王师定当秋毫不犯、仁义待民!
襄武的父老乡亲们,大汉王师已收复了南安、天水、广魏......”数十名南安郡兵将杨清事先教给他们的话不断地大声喊道。
“府君,要不要派兵出战袭扰一下蜀军,若是让南安这帮叛徒一直这样喊下去,城中吏民怕是会受其蛊惑啊。”长史马颙向游楚进言道
游楚摇了摇头,微笑着说道:“不用,某相信襄武的军民。”
杨清骑在马上,眯着眼望着襄武城头上的动静,发觉喊话的效果似乎不是很大啊,城上守军除了最开始的时候有动容之色,后面就不为所动了。
“咦,这陇西郡的吏民对曹魏的忠诚度有这么高吗?”杨清在心中暗暗称奇。
他不知道的是,游楚早在大军到来之前就已做下安民之举,城中军民感念游楚往日恩德,自是人人听其吩咐、遵其命令。
原来当天水、南安等地相继陷落的消息传到陇西郡之后,游楚便召来城中吏民对他们说道:“我这个太守对诸位没有什么恩德,如今蜀兵已至陇右,诸郡吏民都已投奔响应蜀军去了,这也是诸位取得富贵之时。某是太守要为国家坚守本郡,义在必死,尔等拿着我的人头去投蜀军吧。”
众人闻言皆痛哭流涕,均道:“我等当与明府同生共死,无有二心。”
游楚又道:“诸位如果不肯杀我,某为诸位出个主意,如今东边的两郡已经投奔蜀军,他们必定会带领蜀军来犯陇西,我们可以坚守不出,等朝廷的援军赶到,敌人就会退去。
到时候,我等为本郡坚守义节,都可以获得封赏。如果朝廷的援军赶不到,而蜀军攻城很急,诸位就把我绑了投降去获取富贵,到这时也还不晚。”
听他这么说,一众官民更是大哭不已,纷纷言道愿与太守同心协力守卫城池。
就这样,游楚事先的预防之举坚定了全城吏民坚守之心,化解了杨清的喊话之法。
杨清无奈,只好让郡兵暂停喊话,自己驱马上前,在魏军弓箭射程外停下,喊道:“吾乃大汉安汉将军杨清,请游府君出来说话。”
“游某在此,杨将军有礼了。”游楚依住护心栏拱手应道。
杨清拱手道:“早闻游府君乃陇西高士,今日一见,杨某何其有幸?”
“将军过奖了。”游楚淡淡地回道。
杨清道:“游府君,当前陇右的形势不用杨某多言,公也曾食汉禄、为汉臣,今王师北上收复失地,公何不开城投降重归大汉旗下。
如此一来,不动刀兵、不用厮杀,公官爵不失,军士得以保全,百姓得以无碍,岂不美哉?”
“杨将军好意,游某心领了。别的虚言某也不多说了,只要君等能断陇,使东边的援兵不能上陇,一月之中,我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君等若不能,虚自疲弊耳。”
杨清闻言沉默不语,片刻后笑道:“游府君这番话却是不假,只是杨某以为我军能不能断陇与收复陇西郡并无关系,杨某率军前来焉能空手而归?”
哼,这游楚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想以此来拖延时间,原本历史上还真被他言中了,街亭大败季汉第一次北伐结束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降汉的官吏都被曹魏秋后算账,只有他游楚一人因守城有功得封列侯,不过如今自己来了,又怎能让他如意?
“既然如此,那就请将军回去,你我手底下见真章。”游楚也没想到杨清不接他这茬,本以为蜀将听了这个提议就会心动离去,不料这杨清竟然如此难缠。
杨清眼珠一转,笑道:“游府君,杨某又仔细想了想,觉得公适才所言确实有理,只是某奉诸葛丞相军令前来攻取陇西,不能就这样空手回去吧?”
“那依将军之意?”游楚见杨清似有松动,语气也随之一软。
杨清道:“某有一个提议,只要府君答应,杨某立即率军退走。”
“愿闻其详。”游楚来了兴致。
“请府君将适才所言写成文书,你我都在上面签下姓名,然后再送给杨某一批粮草,如此一来襄武军民不受兵戈,杨某也可以拿着约书和粮草回去交差,可谓两全其美,不知游府君愿意否?”
“这......”
游楚没想到杨清是这么个条件,写成约书自是为了让自己留下把柄,至于赠送粮草也是同样的道理,日后朝廷问起难免有通敌、资敌之嫌。
他有些不愿答应,但杨清的提议也合情合理,城上不少官吏和军士都有所意动,皆目光炯炯地看着他,希望他应下此事。
游楚两相为难,只好使个拖字诀,回道:“还请杨将军容某回去与众人商议一番,此事也不是游某一个人能决定的。”
“好,杨某就等府君一晚,还请明早答复。”
说罢,杨清扭转马头,回到本阵,然后又下令众军撤回营寨,休息一晚,明日听了答复再做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