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涉及的范围和人员太广,非常棘手,没想到东洋人这些年还真的是煞费苦心。

赵尔巽心里暗忖。

见此架势,他身边的两位高级幕僚也是面面相觑,一时半刻也没有好的主意呀。

“大人,夫人让奴婢过来催问,请大人回内院用晚餐,全家人都等着呢…”夫人房中的贴身丫鬟走了进来,她上前一步,躬身禀告。

“让她们等着,你瞎了,没瞧见本督正忙着吗?!”正在思索中的赵尔巽,听闻后雷霆大怒。

罕见温和的总督大人有发火的丫鬟,吓得卟嗵一声跪倒在地,叩头大呼道:

“奴婢该死!请大人息怒,奴婢这就去回话。”

赵尔巽头扭在一边,像赶苍蝇似的挥了挥手。

那丫鬟起身逃也是的离开书房,前往内院传话去了。

“这样吧俩人大人,此事今晚断不会有结果,你们回去之后,即速拟定一个正式详文,以守备府名义呈报上来,待督府讨论之后即刻下达训令,如何?”

其中一位高级幕僚开口道,他这是缓兵之计,这事确需多方面慎重考虑。

“对对,尹师爷说得对,宋卿啊,湖北境内的事,就有你的鄂新军第二镇全权负责,先将那些嫌疑分子的活动与居所监视起来!”赵尔巽说道。

“遵命!”黎元洪道。

“陈大人啊,稍安毋躁,此事本督一定会管,咱们得有个万全之策!”赵尔巽转身对陈天华说道。

“下官听从总督大人的训命行事!”陈天命躬身回复,心道,也只好如此啰。

“下去吧,本督也要去用膳了!”赵尔巽说完,就转身准备先行离开。

“下官告退…”

黎元洪和陈天华俩人从总督府,急急回到第二镇的白虎节堂,来不及晚餐便分工操作。

他嘱咐尚海波等幕僚将书册上的名录,重新分别抄录一遍,并着手撰写呈文,陈天华派顾祝年协助。

黎元洪即刻在白虎节堂召集,在武昌的第二镇标统以上军官议事,对名册上的嫌疑人进行秘密监视,巡警署协助。

陈天华他们没有具体的任务,只好在军营里等候总督府的训令。

他知道什么叫夜长梦多,这样折腾少说也要三五日,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敌人肯定会得到消息,他们会提前采取相应措施,例如转移人员,捣毁罪证等。

不过,陈天华决不是被动等待的主,他私下早就备有一份名单在手,他当晚就跟罗二虎,顾祝年等人商议,派出自己的队员,换成便衣去秘密监视名单中的重要分子。

……

五日之后。

武昌府城,东郊。

初夏的清晨,天已大亮,顾祝年在策马疾速地奔跑中,耳边是呼啸的夏风。

从昨日开始,他从来就没有像这样忙碌和紧张过,恍惚自己重回二年前的广德营盘山战场。

忽地,他勒住马缰绳,停在了一片很大的农家大杂院的前面。

他下马来叩响了门环,“咚咚咚…”

很快,门开了条缝隙,一名军人探头出来张望,见是一位身着便装的年轻大汉,正待发作。

“奉上将军之命,前来传达战令!”

顾祝年没什么废话,举起手上的军令金牌。

这块军令金牌,是鄂新军第二镇统制官,上将军黎元洪亲授金牌,见牌如见上将军本人,持此金牌者,即可调遣鄂军一个甲种营兵马。

这个金牌是黎元洪在十天之前,临时授信给陈天华使用的,他可调用镇直属警卫营。

那军士看清了军令金牌之后,门马上开了,两个鄂军警卫营的军士,很恭敬地迎入顾祝年。

这片农家大杂院里,实际是鄂新军第二镇的一个秘密军营,十天前,镇直属警卫营奉命进驻这里,共五百余人马,命令中强调,随时听候上将军调遣。

顾祝年进院一瞧,里面军士们都是刚起床不久,显得很懒散,衣冠不整。

“立刻鸣号,去让所有的人都起来,准备好装备,等待战斗命令。”

顾祝年一瞧,大为不满,他看了眼手边上的那名值日军士长,逐高举起手中的令牌,大声呵斥道。

在他的从军记忆里,从来就没有这种现象,也不允许有这种散慢现象出现,否则,军法从事。

那身边陪同的值日军士长,闻声后没有动作,只是咧嘴一笑,道:

“弟兄,先别着急,待进去见到咱标统大人和管带大人之后,再说不迟。”

此话比较委惋算是客气的,这位军士长以为顾祝年是只军中菜鸟,首次来传达军令,纯属外行,对军令程序不太清楚。

军队里,所有军卒只听从所在部队长官的命令,至于上级指令,必须经所在长官接受后,再由现任长官下达命令。

顾祝年举个令牌在那吆喝,等于脱裤子放屁,就是喊破了嗓子都没用。

没人会搭理他。

忽然间,顾祝年清醒了过来,面前的兵卒是鄂军,并不是他服役的浙省新军。

没辙,他只好跟着左手旁的那位军士长,让他带自己去见标统大人了。

大杂院后面,一个破旧的礼堂。

这里是警卫营的部属治所,也就是指挥所。

鄂新军第二镇直属标团副标统官孙武,和直属警卫营官带张廷辅,两个人大清早的正在掰着腕子。

无聊乏味!

孙武,现年二十九岁,湖北汉阳府夏口县人,武昌武备学堂陆军课毕业,留日二年后归国,就投在黎元洪麾下,是黎的亲信之一。

他家祖孙三代,都是佃户,属于寒门子弟,但孙武从小习武,长得高大魁梧。

孙武这个名字,据说是他家的东家老爷给取的,仿制古代军事名家,说他这小子虎头虎脑只有当兵,也许当兵能有出息。

果不其然,孙武十六岁入伍当兵,就进入张之洞的自强军,他表现出色,很快提携为军士长,士官,其间在军习所识字学文,后来保送入武昌武备学堂,毕业不久又被保送日本,学习陆军军事二年。

归国二年,不到三十岁的他,又是寒门子弟,现在官至副标统,那是祖坟上冒青烟,撞到大运了。

可他却是目前在鄂军军官中,上过战场的少数派之一,入伍那年,正赶上甲午战争,他所在自强军被派往威海增援,他表现得很勇敢。

后来,他随军参加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湖北自立军起义等军事战斗,在战斗中他的表现同样出色,受到上官表彰。

谁都没有想到,这位被清政府和上司如此重用的年轻军官,在留日二年期间被洗了脑,悄悄加入了同盟会,走上了反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