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9章 背后的人!
这一切还要从诸葛亮的恩师水镜先生说起,水镜先生原名司马微是名闻天下的儒士,他最得意的莫过于有两个资质出众的学生,虽然他指点过的人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徐庶在内,但是真正被他看重并且收为弟子的只有诸葛亮与庞统二人。
而二人也未曾令他失望,他也自信,这两个弟子,放眼天下去,没有多少谋士可以与他们比肩,而且水镜先生不单单擅长谋略兵法,更精通天文地理星象卜卦,在二人年幼的时候,他算准天下大乱,到时候中原战乱不休,必然会有诸多谋士陨落其中。
这个时候,正是诸葛亮与凤雏出山的大好机会,正是算准了这一点,水镜先生开始为二人造势,二人一个号称卧龙一个号称凤雏,更是慢慢的传出了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的这个说法,只是最终没想到的是,原本早该被董卓害死的刘辩,却因为穿越来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
巧妙的活了下来,并且迅速崛起,数年来,中原更是逐渐平定,水镜先生也发现了局势变化,但却也无可奈何,天下大势如此,就算是他也无法扭转乾坤,只是他的两个弟子,诸葛亮和庞统眼见天下即将平定,再不出山,就要老死山中了。
水镜先生其实并不反对,否则岂不是浪费了他们这一身的才能,只是卧龙凤雏虽是师兄弟,但二人私底下也是相互较劲,换做平时,庞统总觉输诸葛亮一筹,而这一次出山,二人也是相互比较,庞统与徐庶私交甚厚,最终庞统决定顺应天命,与徐庶一起前往洛阳。
可诸葛亮却不一样,诸葛亮自视甚高,她认为,既然卧龙凤雏得其一就能够安定天下,那他如今再去效忠这已占据天下大势的大汉,又如何体现他的价值?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其实真的是诸葛亮不愿意出山吗?其实未必如此,或许只是想要刘备看重他而已。
于是,出山之后,诸葛亮没有相庞统一样归顺大汉,他始终认为,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他想要寻找一个明主,能够扭转汉室的明主,才能够体现他的价值,荆州临近豫州,离开了荆州之后,诸葛亮来到了豫州。
豫州虽有孙策,但相对动荡,他一介文人,一个人行动难免引来山贼歹人,幸运的是,遇上了当时,正在剿灭山贼的孙策大军,被救下之后,便与孙策的大军同行,而孙策也发现了,这诸葛亮智谋过人,而且这卧龙凤雏之名也素有听闻。
于是便将他招揽到了麾下,然而诸葛亮看上的却不是孙策,诸葛亮也不是寻常人,一眼便看出,孙策此人,太过感情用事,凡事讲求光明正大。身边又有周瑜这样的谋士,他觉得孙策无法担当大任,却看上了孙策的弟弟孙权。
虽然孙权尚且年轻,但城府极深,最重要的是,他表面上对孙策恭敬,但实际上却不满孙策对当今陛下效忠,如此一来,正是符合诸葛亮的心思。于是他表面上是效忠孙策,但实际在接触孙权,并且给孙权出谋划策。
但是就算是诸葛亮,也没有办法无中生有,帮孙权变出军队来,思索再三之后,诸葛亮告诉了孙权,想要获得征战天下的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取而代之,取代孙策。孙策虽然只有豫州之地,但当年袁术战败之后孙策借机吸收了袁术残余势力。
而且这些年来都在豫州发展,更从老家江东招兵买马,这豫州瞬间壮大,兵马有接近三十万之多,而且当时刘辩赠送了孙策诸多战马,孙策也组建了一支数万人的骑兵,可以说,这天下,除了刘辩和曹操,没有人可以制衡孙策,等到他平定豫州士族之后,势力必然更加壮大。
倘若取而代之,立即便可拥有孙策的全部势力,听到了诸葛亮的话后,即便是孙权的城府也是吓了一跳,一开始并不同意,但是慢慢的在诸葛亮的劝说之下,潜移默化的开始赞同了,心中想着,历朝历代即便是天子之家最终谁当天子也是争出来的。
他为何就不能去争一争呢?最终同意的诸葛亮的做法,但是孙策自身武勇过人,身边又有江东十二将,想要取代谈何容易,诸葛亮便给孙权出了计策,那就是先与这豫州士族联合,并在孙策出征的时候,将孙策的动向,和兵马的数量告知。
孙策正是因此遭遇埋伏,最终含恨而终。这样一来,孙策手下之人,也不知孙策是被他们所害,得知孙策死讯,所有人都将怒火给转移到了豫州士族的身上,这个时候孙权再站出来,本身就是孙家继承人,孙权取代孙策名正言顺,更喊着为兄长孙策报仇的口号,自然得江东军上下呼应。
正因如此,此时的孙权成了江东军的统帅,这个时候,诸葛亮开始安排下一步的计划,现在大权在握,兵马粮草都有了,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一个借口,一个征战天下的契机。
试想一下,现在当今少帝在位,而且天下渐平,中原百姓可以说是难得的安居乐业,他们一来不敢轻易掀起战事,二来孙策在位的时候效忠当今少帝,倘若孙策亡故,他们却带兵反抗少帝,便是自己暴露了。
于是,诸葛亮与孙权商议之后,得知了逃走的周瑜,想要通知陛下,他们早已防着周瑜,在周瑜的身边安插了一个刺客,为的是调查周瑜的动向,同时也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时机,除掉周瑜,但知道周瑜要通知少帝之后,他们便让那刺客照办,混进洛阳刺杀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