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至尊系统 > 第1446章 凌烟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46章 凌烟阁!

刘辩探望了刘基之后,在司马府逗留了一段时间,在刘基苦劝之下,刘辩才离开了,不过还是继续让程咬金留下来保护他,同时加派了人照顾刘基,自己则是回到了皇宫去了,但却没有回御书房也没有去后宫,而是到了凌烟阁去了。

凌烟阁是刘辩效仿李世民所建,其实无非还是收拢人心,但自己建成之后,刘辩看着这凌烟阁才感觉到了这凌烟阁之沉重,能够位列其中的文臣武将即便是文臣,也都是拼尽心血换来的。可自从他建立之后,将画像名字全部放入其中之后,便未曾再来过。

“参见陛下!”不过这凌烟阁都有人看守。见刘辩到来之后纷纷行礼,刘辩微微摆了摆手,侍卫见刘辩要进入,便立即打开了门了,刘辩见状走了进去,这凌烟阁内倒是空荡,不过刘辩所做不单单是这些功臣的画像名字。他还派人打造了他们的木像,随后将他们画像挂在旁边。

同时在另一边,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雕刻着他们一生所立下的功劳。虽然他们都还健在,以后说不定还会立功,不过以后立下功劳也会继续加进去,如今他凌烟阁之中有二十一人,都是当前立下过大功的。

武将分别是薛礼、罗成、高肃、黄忠、典韦、宇文成都、黄叙、甘宁、张辽、赵云、徐晃、裴元庆、雄阔海。至于谋士相对少一些房玄龄、赵普、蔡邕、刘基、荀攸、贾诩、郭嘉、陈群。这些人未必是时常跟刘辩南征北战的。

但是却都曾立下过功劳,这凌烟阁并不看立下过的功劳多少,而在于立下的什么功劳,试想一下,为何尉迟恭只是救过李世民,就能排在秦琼之前?为何长孙无忌能够超过房玄龄、魏征排在凌烟阁之首?因为玄武门事变他最为支持李世民,支持李世民发动政变。

像薛礼、罗成他们是以纯功劳而排在武将之列的前端,他们立下的功劳很多,而且都是大功。而类似典韦、黄忠这般,则是多曾救过刘辩性命,甘宁这样的则是练兵有功,有了水军,大汉才能够更加向外扩张。张辽虽然只是镇守虎牢关,但是他曾经放过刘辩,让刘辩得以逃出生天,也算护驾有功。

高肃自不用说,光凭当初并州之时,单枪匹马取了并州六郡就足够进入凌烟阁了,更不用说后来又连连立功,徐晃算是很早跟随他的了,而在他离开并州,攻回洛阳之后,徐晃一直镇守边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黄叙还未曾入他麾下的时候,就在益州破了张鲁邪阵,后来加入之后也是屡建奇功。

赵云帮他平定冀州,又在凉州取了韩遂首级。宇文成都虎牢关前战吕布,青州之时又再胜吕布,自不必多说。裴元庆、雄阔海先助他平定冀州,又陪他南征南蛮。百国大会上也都表现优越。他们入凌烟阁,都是名副其实的。

当然还有其他大将,如马超、秦琼、张合、姜松等人,而且穆桂英、杨妙真理论上也有资格,不过既然是他的妻子,就免去了。至于马超等人则是因为追随他时间太短了,而张合与马超同时在凉州镇守,所以暂且没有立下足够功劳,但是即便他们日后没有立下什么太大的功劳,刘辩也一样会让他们进入。

至于文臣刘基自然不用说了,是他真正意义上的谋士,以往的功勋不说,如今他帮自己斩了司马懿龙脉,已经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劳了。房玄龄、赵普虽然没有征战在外,但他们二人在自己不在京城的时候,帮自己治理朝中上下,井井有条。没有什么出名的故事,却让汉室各地百姓日子蒸蒸日上,就是最大的功劳。

荀攸不必多说,在刘辩最势弱的时候,只有他选择相助,冒着生命危险送自己出洛阳。贾诩本来是董卓的谋士,不过不得重用,曾经还帮董卓出计对付过自己,当时刘辩也给了他一些惩罚,不过加人自己麾下也算是尽心尽力,没有让自己失望,平定益州他也功不可没。

郭嘉不必多说,在并州的时候,就不远万里来投靠自己,他当时体弱多病,老远从豫州前来,真的不容易。而且归顺自己之后,多次为自己出谋划策。陈群则是他在并州落地生根之后,应荀攸的邀请前来,可以说是自己当时在并州时候的房玄龄和赵普。

当时自己再并州的政事都是陈群处理,蔡邕则是帮他管理各地设下的书院,也是不小的功劳。至于沮授、田丰、徐庶、庞统等人则是后加入的,还没有立下过太多的功劳,所以还尚未进入其中,但以他们的才智,相信以后也不成问题。

看着这些,回想着重重过往,刘辩才发现,不知不觉也经历了那么多了,可是自己有系统在,却也不知道,这些老臣们能够陪伴自己多久。就算里面有长生不死的仙丹,也不是自己随便可以换到的,自己几乎要平定中原了,都还凑不够一个。

而获得奖励的方式只有不断征战,就算是平定了全世界,只怕都不够让自己手下所有人的人活得长久,而且他也不打算那么做,一切上天都有安排,上天安排他来到这个时代,他就做自己能做的,难道真要活到现代去继续让华夏延续这种战火纷飞的君王时代?

虽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多年,已经当自己是一个古代人了,但是他还是认为,未来的那种日子,更加适合人类,事实也证明起码对于华夏来说,君王制度是不合适的。就算是还遵守君王、女王统治的国家,也是普遍趋于民主化的,而他能做的,就是减少一些,历史长河上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