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李治你别怂 > 第八百七十五章 不分嫡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生娃是喜事,人类的繁衍是严肃且隆重的,而且也是收礼发横财的好机会。

李钦载今日收获不小,登门的宾客们没有空手来的,每人身后都跟了一队抬礼担的下人,各种值钱的东西不停往库房里搬。

托滕王老丈人的福,最近李钦载的财政压力有点大,承诺建滕王阁的两万贯一直拿不出来,就这样拖着。

这次生娃倒是缓解了不少压力,李钦载估摸了一下,再凑一点大约便能给滕王一个交代了。

实在凑不出来也没关系,薛讷那货最近纵横商场成了霸道总裁,从他那里周转一点问题不大,眼看快到冬天,今年许家的冰块买卖差不多也该到分账的时候了……

盘算许久,李钦载舒了一口气,他开始考虑要不要再开一门新买卖,刚生了娃,家里添了丁,全家上下那么多张嘴嗷嗷待哺,养家湖口压力大呀。

要不干脆卖保健品吧,弄个面粉丸,里面掺点人参鹿茸灵芝啥的,治不了病又吃不死人,对外宣称是从太上老君身上搓下来的泥垢,凡人吃了延年益寿早登极乐……

心绪有点混乱,满堂宾客欢谑之时,李钦载却走神了。

良久,突然察觉衣袖被人拽了拽,李钦载扭头,发现是上官仪。

一把年纪了,居然还调皮地朝他挤眼,那模样,那五官……这副猥琐的样子,很难想象是历史上跟武后掰腕子的狠角色。

上官仪朝门外示意了一下,李钦载会意,二人走出前堂,来到院子东侧的回廊下。

“上官爷爷您这是……”

上官仪捋须呵呵一笑,道:“先恭喜景初喜得麟儿,老夫昨夜听闻喜讯,连夜准备了薄礼差人送来……”

李钦载急忙躬身感谢。

上官仪摆摆手,道:“前堂人多嘴杂,不好说话,老夫倒是有件事想跟你聊聊。”

“上官爷爷尽管吩咐,小子无不从也。”

上官仪捋须笑道:“年初之时,老夫与你说过,家里生了个女娃,欲与景初结个亲家,这都快过一年,家里的丫头也长大了不少,咱们两家结亲之事却没了下文,老夫耐不住性子,想问问景初的意思。”

李钦载懂了,飞快朝前堂方向瞥了一眼,笑道:“上官爷爷肯与小子结亲,当然是小子的荣幸,只是儿孙年岁尚幼,将来长大后若脾性不合,处不到一起去,说来倒是长辈害了他们……”

上官仪眼睛一瞪:“谁不合?谁敢不合?别的不说,我家丫头的脾性好得很,虽说才一岁,模样上已看得出温婉贤德,宜家宜室,旺夫兴家之相。”

李钦载目瞪口呆,才一岁的小姑娘,居然能从模样上看出这么多内容?

大唐要是有市场管理局的话,上官仪得被请进去喝茶,因为涉嫌虚假广告,传播商品不实信息……

“呃,上官爷爷的意思,是我家荞儿与令孙女……”

上官仪眼神微闪,下意识朝前堂一瞥,没吱声儿。

李钦载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

上官仪改主意了,结亲当然还是想结亲,但他想跟李钦载刚出生的嫡子结亲。

至于原因,那还用猜?

荞儿终归是庶子,不但无法继承家业,也无法继承李钦载的爵位,当初上官仪透露出结亲的意思,是因为李钦载当时仅荞儿一子,而上官仪又急着想跟李钦载攀上关系。

如今嫡子出生,上官仪当然有了更好的选择,再说上官仪的孙女跟李钦载的嫡子年岁上相差只有一岁,两人似乎更适合结为夫妻。

李钦载却有点不爽了。

特么我家向来不分嫡庶,你一个外人倒对我家挑挑拣拣,稀罕跟你结亲么?

上官婉儿又如何?再过几年上官仪致仕告老,你上官家还有谁出来挑大梁支撑家业?

我家荞儿配你即将没落的上官家绰绰有余,轮得到你来挑拣?

于是李钦载打了个哈哈儿,笑道:“上官爷爷,孩子都还小,太早定下终生大事,我可有点不放心,我家犬子顽劣无礼,怕是配不上您家的孙女,此事便作一桩笑谈罢了。”

上官仪一愣,李钦载突然改变了口风,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以前聊起儿女亲事,李钦载虽然也是含湖其辞不肯给正面回应,但此刻李钦载话里的意思分明已是拒绝了。

上官仪毕竟是老奸巨猾的老狐狸,立马开始反省刚才自己哪句话说错了,然后很快反应过来,自己刚才的态度显然有些轻慢了李家那位庶子,让李钦载生气了。

反省之后的上官仪立马亡羊补牢,拽着李钦载苦笑道:“景初真是……心思太重了,误会了老夫的意思。”

“老夫可什么都没说,一直都是心属你家荞儿的,看荞儿英朗俊俏的模样,正是我家婉儿之良配,早就说好的事,景初可不能反悔呀。”

李钦载澹澹一笑:“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做长辈的倒也不好干涉太多,不如等两小长大后多来往,看看彼此脾性是否投契,再决定结不结亲,上官爷爷以为如何?”

上官仪无奈笑了笑,道:“老夫真没别的意思,景初……罢了,你我便留个说法,待两小长大一点咱们再说。”

…………

宾客来得快也去得快,像一场爱情的龙卷风。

照例饱餐一顿后,宾客们纷纷告辞,留下前堂一片狼藉。

李家别院恢复了宁静,全家继续过着岁月静好的日子。

李钦载仍然有点忙,侍候崔婕坐月子的事倒不必他太操心,可学堂授课不能荒废,还有科考阅卷也是一个重大的任务。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李钦载两头奔忙,明明只想做一条咸鱼,李钦载却莫名有了一种被扔进油锅炸至两面金黄的煎熬感。

李治采纳了李钦载的谏言,阅卷不仅用了湖名制,而且还是数名官员交叉阅卷的方式,每一份试卷至少要经四位官员之手,此举极大地避免了徇私和错失,让真正的人才能够被毫无意外地发现。

整整阅卷了五日,李钦载长出一口气。

金榜已定,人才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