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完螨洲以及规划好辽东以及更北方地区未来的发展,又和朝鲜签订了一张不平等条约,大大加强了大明对这个藩属国的控制后,朱慈烺便班师回朝了。
他出兵时几乎将京畿所有的力量都抽调干净了,如果谁这个时候来京师地区掳掠,那京师百万军民就只能干瞪着眼任人宰割了。
而且朱慈烺觉得自己是时候把重心往内陆,往南方移动一下了。
现在的明军虽然质量依旧一般,不过得益于装备、补给体系的日渐完善,已经有一种王朝开国初年那种精兵强将的样子了。
再加上现在大部分明军都打过仗,见过血,算得上是一只敢战之师,朱慈烺觉得自己有必要将其他地方的问题解决。
不仅仅是为了大明的未来考虑,也是为后世中华子孙考虑。
否则等到这些久经沙场的官兵老去,明军的战力又回回到原样,到那时,再想解决大明后周边一些地区的问题,就难如登天了。
例如交趾、蒙古、西藏、西域,没有一只能征善战的军队,大明想要将自己的影响力和统治投射过去,简直比登天还要困难。
如果现在不把这些地区的问题解决了,朱慈烺觉得等过几十年,甚至一个甲子的时间后,大明能对这些地方保持羁縻统治就不错了。
于是一回到京师,朱慈烺就命张勇部出兵西北,往西域的方向打去,一路上凡有不服从大明统治的,无论男女老少,皇亲国戚,一律格杀勿论。
不过张勇手下只有几万明军,还有近万闯军的降兵,想要攻略面积达到上百万平方千米,内地几个省份那么大的西域,还是太吃力了。
于是朱慈烺又用内地、辽东的田庄作为礼物,诱惑卫拉特、察哈尔、准噶尔、喀尔喀等蒙古大部落出兵协助。
见到朱慈烺竟然肯用田地作为礼物,这些蒙古王爷们当然乐得出兵攘助大明。
因为草原上的生态承载力非常差,而且最多只能种出来畜生才吃的青稞,可草原上又吃不起肉,光吃奶制品难以生存,必须和中原交换茶叶、粮食,才能艰难的生活下去,渡过草原上一场又一场的灾难。
不要以为放牧的就能随便吃肉了,中原种地的农夫不也经常吃不起白面吗?哪怕他们田地里种的全是小麦,一年收成能有几千斤。
那些蒙古王爷们以前之所以一次次南下中原劫掠,很多时候其实都是为了茶叶、粮食、铁器这种草原上无法产出的东西,而不是为了能看不能吃的金银珠宝。
而得到中原、辽东的田庄后,就意味着这些蒙古王爷们有了自己生产粮食的能力,而不需要在边关市场中处处受制于中原朝廷和中原商人。
所以这些王爷在见到朱慈烺的地契,得到内地、辽东的田庄后,非常高兴,立马就派了大量的奴隶和牧民到田庄里,为自己耕种自己想要的作物。
除此之外,他们又派遣了总共三四万草原骑兵帮助张勇进军西域,听候张勇的差遣。
当然,他们不仅仅是看在朱慈烺送他们田庄、土地的份上才出兵,更是盯上了西域的财富,几百年前成吉思汗来到中亚,打败中亚大国花剌子模,抢了个盆满钵满。
他们这些蒙古王爷,不说想恢复祖先的荣光,也想趁机发一笔财啊。
明蒙军加在一起将近有十万人之多,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军民人等莫不稽首归降大明,阻碍张勇行军的反倒是西北广阔的地域,还有糟糕的补给条件。
因为十七世纪的西域早就没有一两千年唐汉时那样繁华了,自然气候的变迁把这里变成了沙漠和戈壁,数百万人只能生活在少数河流的沿岸和绿洲里。
而广阔的沙漠、戈壁,则成为了无人区,如果不是没有商队、军队可以同行,当地百姓根本不敢穿越。
不过饶是如此,张勇也就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将西域全境收复,不仅仅是因为明军的火力强大,更是因为西域现在没有什么强大的国家和势力。
西域的问题结束了,朱慈烺就该处理蒙古人了。
之前他赠送田庄、农田,其实不仅仅有让蒙古人帮助自己出兵的打算,更有利用经济手段将蒙古纳入大明统治下的想法。
蒙古虽然距离大明近在咫尺,察哈尔蒙古距离京师更是只有一日的行程。
不过因为蒙古人骁勇善战,明军不善于在这样广阔的地形作战,即便大多数战斗可以依靠火器取胜,也无法长久的在这里停留。
所以一直以来,蒙古都游离于朝廷的统治,至多大明和蒙古关系缓和时,大明可以委派蒙古一些部落头人做某卫的指挥使,或是让他们进京朝贡,做生意。
可一旦关系紧张起来,双方立刻就想起自己同对方是几百年的世仇。
这一点,蒙古比朝鲜差远了,如果不将蒙古人的问题解决了,朱慈烺觉得这颗定时炸弹迟早要爆炸。
说不定等过上个百十年,俄罗斯人扩张到这里,蒙古人还会在俄罗斯人的诱惑下同大明死战呢。
不过蒙古人不是软柿子,虽然他们的战斗力远不如明军,就算千万骑冲来,明军万炮齐发,一眨眼的功夫就把蒙古人全打成筛子了。
但只用武力,大明在这里的统治注定不会长久。
在这一点上,朱慈烺觉得自己可以学习后世螨清的做法,虽然螨清耽误了中国几百年,不过有一说一,他们统治各民族还算有点办法。
那就是用政治、经济、宗教的手段加强对蒙古的控制,朱慈烺觉得自己可以学习这一点。
反正西藏那些番僧都是怂包,只要大明天兵打上去,他们就连一个屁都不敢放,让他们做大明统治草原的工具,可以说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在高杰、刘良佐部攻入四川,将张献忠以及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绞杀后,朱慈烺便命高杰遣一偏军五千人,携带精良武器到高原上,并且一路上还要带着几十个大明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