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顽贼 > 第四百七十六章 鸠占鹊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日强走了,走得心满意足。

刘承宗的兵锋一路向东,直抵高台绿洲,一场针对车营无趣的包围战开始了。

甘肃副总兵李鸿嗣的战术并不复杂,他是老将,除了没在甘肃打过仗之外,军事经验无可挑剔,看见唐明世求援就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不该准许唐明世出战。

但错已铸成,李鸿嗣能做的只有弥补,在其难以速胜唐通、且尚有高应登在侧的情况下,他得想办法把唐明世拔出来。

可如此一来又显得太过吃亏,正逢甘肃总兵杨嘉谟率军自甘州赶来,李鸿嗣便决定来场大的,不论高应登身后还有没有援军,都按有援军来准备,用一个车营拦住他们,高台倾兵南下,迅速吞掉高应登。

他派出来的车营将领是甘州路参将林成栋,这是个老家在西安府的武举人,同样是经验丰富,曾率领车营参与抵御察哈尔的战役。

在李鸿嗣的设计中,林成栋的使命是计划能否达成的重中之重,林成栋自己也非常清楚,他这个车营是拉出来扛战线的。

车营的主要军事思想是先守再战,首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伺机而动。

哪怕甘肃的车营在物资上比不得辽东,那边一个满编车营有将近七千人,林成栋的车营只有四千人,不过粮草比例一样,都是照着脱离补给四十天准备的。

车营也不过是一种装备,军队的底子还是步骑兵,机动能力较差,在成本上很贵,这是因为大量车辆带来非凡的运输能力,让他们在同等兵力条件下,携带大量火炮、火箭和粮草数量。

林成栋对这次的行动谈不上信心十足,但也并不害怕。

经过初战失利,他们对元帅军的认识更新了,重炮较少依然是弱点,但是修造营垒与轻型火器上很强。

林成栋的作战目的,是拖住元帅军,为主力歼灭高应登部创造时机。

因此两支军队见面的情形没什么好说的,双方的应对都是很常规的公式化操作。

林成栋的车营在行军中得到塘骑汇报,元帅军两个马营自西向东席卷而来,立即止步,以营中马队前出拖延时间,车营就地展开,挖掘壕沟摆设炮兵阵地。

刘承宗麾下四个营前驱,最先跟车营接战的是张天琳部马队,双方交锋片刻。

张天琳跑得最快,因为他的使命是援助高应登,临近车营二里,驻马看了看,意识到这个车营不是自己的目标,立即带兵脱离,换后方的冯瓤、魏迁儿两营来接战。

林成栋的车营扎下阵脚,立即以火炮对进入车营一里地的元帅军进行射击,掩护马队还营;魏迁儿与冯瓤决定用火炮还击,试图逼近冲阵,失败后转变战术,就地挖壕筑墙围困。

林成栋也乐见如此,敌军修墙,短时间内车营就安全了,还能达成拖住敌军主力的战略目标,等着后面的大军集结就行。

李鸿嗣的设想很好,他的军队把西边、南边的战场遮蔽,修造大量工事的高台就能安全等到杨嘉谟进驻。

只不过他忽略了一个小问题,刘承宗的诱敌军队并非仅高应登一支,而是高应登和莫与京两支。

此时的战场上,莫与京正率领军队向南运动。

莫与京本来是芦塘营参将,因为陕西的平叛战争升任甘肃的西宁副总兵,士兵厌战严重,调进河湟正赶上河湟闹农民起义,随后元帅府发兵,他手下没兵没将,就一帮子被大明削弱的土司,没撑到河湟大战开打就投降了。

投降以后,莫与京在元帅府是出工不出力,一不去给书院的军官讲学、二不搀和虎贲营的军事事宜,但除此之外他也没别的办法了,因为莫与京的情况跟王承恩比较相似,他们都是西宁人。

河湟大战尘埃落定,整个河湟成了元帅府的地盘,都是世代勋臣,利利索索给刘承宗做事于心不忍;起兵反叛,元帅府在河湟的政策又很得人心,那便只能消极配合来缓解自身尴尬了。

后来莫与京落了个屯牧旅旅帅的官职,更是开始放飞自我,干脆蹲在德令哈,带察哈尔、和硕特两营牧马放羊,根本不搀和元帅府中枢的事。

不过莫与京虽然不搀和帅府中枢的事,但是在戈壁里军政一把抓,倒是干得很好。

他在德令哈修了旅帅衙门,以衙门为中心管辖两个营的牧地、耕地,配合几个土司,在德令哈、格尔木、都兰山、乌兰山之间招番抚夷、修路架桥、屯田凿渠、采造盐场,干得有声有色。

这也正好合了刘狮子的心意,本来让莫与京领屯田中旅的旅帅,就没指望他干啥,主要是互相牵制。

莫与京管蒙古人,蒙古人想反有莫与京,莫与京想反有蒙古人,双方造反的利益诉求根本不一样,谁也别想造反。

这次远征本来都没有莫与京的事,是察哈尔营参将粆图台吉、和硕特营参将多尔济台吉在新城书院学有所成,他们想出兵,才把旅帅莫与京带上。

说是一个旅,其实只有四千多人,九成都是和硕特和察哈尔,基本上算是个蒙古加强营。

到这个时候,莫与京是最希望元帅府取胜的人,因为这场远征让格尔木到乌兰山的蒙古营元气大伤,如果不能取胜,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几乎归零。

元帅府的和硕特营是从卫拉特南侵军队中遴选出的精锐,但其本身人员构成就决定了他们不是一个部落,而是天山和硕特部的牧兵与战兵。

元帅府下辖六个蒙古营都是如此,哪怕他们全员骑马,缺少后勤人口也决定了这些骑兵里有一部分人,每天都需要把时间花在遛马、刷马、饮马、伺候马身上。

他们往好听了说,是全民皆兵,但实际上尽数出战的代价就是生产停滞,没人放羊、没人牧马,更没人种地了。

起初莫与京接到的命令是占领黑河上游,进行筑坝,后来收到刘承宗的命令,让他率军南下进攻高台。

率领这样的军队,执行对明军堡垒发动攻击的命令,是挺让人心惊胆战的一个事。

不过本以为会有一场恶战的莫与京风尘仆仆跑到高台,却发现让他喜上眉梢的一幕——嘿,没人!

刘承宗的主力部队没到就算了,高台千户所里也没啥人,骆驼城的防御工事更是没人,只留下沟壑纵横的营寨堡垒,和硕特营的马队一通乱撞,硬是没遇着像样的敌人。

当然,小股明军,莫与京确实看见了,就在黑河沿线的长城边堡墩台上,从八坝堡到四坝堡,每座堡子里都有零零散散几十名守军,没完没了地打放烽炮。

但莫与京也不在意,反正烽炮响了就已经被发现,再多响两声也无所谓。

他理都不理那些被调走驻军的烽堡,一头扎进高台千户所,当天就干了三件事,第一是告诉刘承宗,高台被攻占了;然后立刻退出高台带兵奔赴李鸿嗣在骆驼城修建的防御阵地;最后下令改造防御阵地。

莫与京很清楚,就凭他手里连炮都没几门的蒙古加强营,凭借马力,快打快走还行,想要用阵地战的形式守住高台千户所,那是痴心妄想。

所以他只让粆图台吉给高台插了个旗,扭头就让人收拾明军留下的破烂儿出来了,城里的火药、冬衣、马草、工具甚至铁锅,全部卷走,一屁股坐进骆驼城外李鸿嗣精心修造的防御阵地里。

李鸿嗣的阵地挺好,但不适合莫与京。

明军阵地是里面是营,中间是矮墙,外边是两道壕沟,一重拒马和铁蒺梨,对明军来说合适且坚固。

两重壕沟都是大片倒刺,仅留了几处空位站人,这几个空位不是为了让士兵以壕堑据守,而是作为炮兵的观察哨。

明军经常把炮称作铳,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就是把炮当成铳用,甚至有时候列装的炮比铳还多,装火药、塞弹丸、成排列的瞄准、射击,是铳没错。

唯独炮是不能在壕沟里打的,所以就会出现这种壕沟阵地,几个人在壕沟掩体里观察敌情,指挥炮队瞄准。

莫与京手里没炮,他本身就是明军将领,对明军战法很熟悉。

元帅府上下有一股蒙古兵弱、汉兵强的风气,但在他眼里不是这回事,人跟人说到底能有多大差别?人不能脱离环境,就像战法不能脱离武器装备一样。

这种壕沟防御方式对他的蒙古兵没有意义,他们就算躲在营里,等明军攻过来也得被炮子压制到死,因为他们没炮。

所以他让人把内层壕沟里的木刺都拔了,直接埋在两曾壕沟中间的平地上,挑了近半没铠甲的士兵钻到壕沟里当掩体放箭使。

其实战场上,最迷湖的人还得数东边率领新募甘州军的甘肃总兵官杨嘉谟了,他就寻思这烽炮怎么还一直响呢?

其实仗打到这会,烽炮烽火这种传递军情的方式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是个预警装置,一直没完没了的响,后方也不能分辨情报,杨嘉谟只知道肯定有支敌军驻扎在哪儿了,但具体驻扎何处,谁也不知道,因此他的行军速度就非常慢,生怕叫人把军队偷了。

其实这两个新募的甘州营,士兵都来自甘州五卫,尽管除了旗军,还有各行各业的适龄青年,但甘肃本就很难找到跟军事无关的闲杂人等。

毕竟这不是个省份,而是个军区。

但这对杨嘉谟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地方自然是在甘肃募兵很简单,身体没有残缺的适龄青年有一个算一个,都有一定的军事常识,是当兵的好苗子。

坏的地方则在于,杨嘉谟必须保证他们尽可能活下来。

俗话说穷文富武,练武费钱,但费钱的地方并不是吃喝这些显性花费,在万历年间一个长工的收入,就已经足够支持一个习武青年三天吃只鸡,或者每天吃半斤牛肉,一个月不过才四钱银子。

穷文富武真正费钱的地方在于这个青年需要脱产,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练一门一辈子用不上几次的技术。

就万历朝那样一年只有一到两次边境冲突的太平年岁,练这样一门技术对平民百姓家庭来说压力太大了……主要是没用。

正常年景人当一辈子兵,没打过仗的大有人在。

归根结底,是习武的上升渠道在正常时期非常狭窄,文就不一样了,即使不能做官,也能从事其他职业,赚取不错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是很好的谋生工具,而武艺更像是爱好。

对普通人来说,谋生是实际的,而爱好是奢侈的。

这些年轻的士兵在此之前离战场再近也不是军人,他们终究要在打过一两场仗之后,才能变得更像战士。

现在杨嘉谟最怕的就是半路杀出一支敌军,直接把马蹄子踩在他们脸上,当场把人吓破胆,跑到沙漠里当土匪。

杨嘉谟手里现在没老兵,总兵标营在庄浪河呢,他也没打算把这俩营当成主力使,只是想作为预备军,偏偏就在这节骨眼上出事了——高台千户所,怎么插了杆鞑矛呢?

他并没有疑惑太久,很快士兵就登上空无一人的高台千户所,把粆图台吉摆在城上的察哈尔黑纛取了下来,随后各路塘兵的消息传到杨嘉谟耳中。

整个战场就像一场赛跑。

唐明世汇合了李鸿嗣,俩人撵着高应登一路向东狂奔,后头的张天琳像疯了一样穷追不舍,骆驼城下四千个鞑子抢占了防御工事,还有一个车营满身大汉被围在战场中间。

杨嘉谟很快就意识到危险,这不单单是因为他心里想把元帅府叛军挡在张掖以西的计划,出现了巨大失败而全面泡汤。

关键在于甘肃的官军部队在初次冲突中已经被扯得不成形状了,东西脱节,而敌军主力还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站在高台千户所城头,杨嘉谟听见暂领甘州新募左营的副总兵王性善问道:“大帅,救不救林将军?”

救不救林成栋?

说实话杨嘉谟想救,即使不说下属、不说四千兵力,一个车营能在即将到来的决战中起到战场支点的作用。

但他还是缓缓摇头:“车营能耗得住,先看他。”

杨嘉谟说的是刘承宗:“看他救不救东边那两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