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顽贼 > 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理素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钟虎将军的美好假期结束了。

在刘承运的号召下,南山堡守将钟虎曾参与了协助王文秀击溃临洮边军的战斗,在那之后,他率军返回南山,投入伟大的广种薄收事业里。

南山堡因为是保护青海湖的锁钥之地,这里的守军和戍边一个样儿,甚至还不如明朝的戍边军队。

自从大明开市,戍边军队总能见到人,但南山堡不一样,这常住人口本来就少。

平时每月有一趟运盐队从南山出关,隔几天满载青盐的驼队再经关口进入海西渡,登上水师衙门的车轮战舰运往北方。

除此之外,只在冬季时才会出现一个蒙古游牧部落,一开春就又游走了。

在没人的地方戍边本就是件寂寞的事儿。

钟虎的兵还天天被队长带着练,五日一次把总级的小操、十日一次千总级的大操,辛苦得很。

但不论想不想,把守关防的驻军总会变得和野战军有些差别,没人愿意每天圈在山堡里。

所以这些陕西老兵在训练之余,集资出粮,雇海西县的匠人过来造了个砖厂,又雇工给他们在山下盖房。

说到底还是这帮人富有,能轻轻松松雇佣海西县的工匠工夫帮忙干活儿。

虽然在元帅府没有军饷,在崇祯四年和五年之间,有刘承运居中调配,给他们提供的兵粮马粮和物资配给能把官军羡慕死,他们一个人,基本上能养官军一个什。

南山堡普通士兵的每月发粮分为三份,分别为兵粮、行军粮和家眷粮。

兵粮是白面八斤、黄面十八斤、小米二十斤,腌菜八斤、酱肉干五斤、咸鱼二尾、酥油三斤、茶叶三两、烟草三两。

行军粮是炒面六斤、醋布一尺、酱菜和肉干一罐,以备出兵被围食用,不出兵就等新粮到了吃掉。

至于家眷粮就简单粗暴多了,是一百斤青稞面和一块值七钱银子的盐砖,不管有没有家眷,每人都能得到家眷粮,作为元帅府鼓励成婚、鼓励生育的支出。

除此之外还有不经军士手的马粮和特殊用途的青稞酒,是直接运到堡里,马粮分配给各队,酒用来奖励士兵或日常治伤驱寒,由钟虎分配。

这里面大多数副食都归周日强管,每月配好了由运盐队送过来。

其实水师衙门是元帅府最大的水产基地。

周日强以前在山东当知县,就非常重视渔业,到了青海又操持上了老本行,这里要盐有盐、要鱼有鱼,而且还有车船运送之利,把青海湖畔的水师衙门建成了元帅府最大的咸鱼工厂。

元帅府尽最大的努力让戍边军队吃饱,但自然环境就这样,想吃好是难上加难。

河湟那边的练兵营军士偶尔吃点鲜肉鲜菜倒还好说,海上就想吃新鲜的就比较难,而在他们这个南山堡,想吃新鲜的只能夏天在山上捡点虫草,回来蒸一锅,也勉强算是有肉有菜,过个嘴瘾。

本质来说,刘承宗军队里的汉人士兵并非为战而生,他们全部都出生在物价低廉百货俱贱的万历年,短短十年身边的一切翻天覆地,最终只能选择为生而战。

因此当他们走出一条活路,人们希望能过上更好的生活,那就必须盖房,房子不重要,关键是营房不让养猪,有自己的房子就能在家里养猪了。

啥是家?一个宝盖一头猪,遮风挡雨能养猪就是家。

前年他们盖好了房,发现周围河流不少,有不少土地都能开出来,而种地需要很多人手。

别管军士们对鲜菜的追求有多大,钟虎都不敢让他们去种地。

钟虎是什么人?他可能是元帅府将官在千总这一级别里最敢折腾的人,他给大帅挡过铅子。

甚至对元帅府来说他是个划时代的人物,自从他挡在刘承宗身前挨了一铳,血的教训让狮子军的火器装备率节节攀升。

就这履历,意味着只要他不瞎折腾,这辈子荣华富贵少不了,就算瞎折腾,一样的事别人干了死了,他肯定也能保命。

唯独就一个,他不能折腾军队。

大帅大帅,有军队才是大帅,军队如果垮了,那大帅就不是大帅了,所以就算士兵很想去种地,钟虎也万万不敢让他们去。

那士兵想干的多着呢,想吃鲜菜想种地、想睡姑娘想发大财、想在河边纵马想在海上钓鱼,他们啥都想干,唯独就不想训练。

让他们如愿,等大帅南征回来,就得让钟虎在树上挂着。

钟虎一开始的想法,是从山北边的海西县、山南边的古如台吉部雇点人,开片菜地。

偏偏,刘承宗为他解决了开垦荒地的人手问题。

随着南征的战争进程,每隔一段时间,大元帅就会从南边送来一批贵族劳工、冥顽不灵的俘虏或者僧人啥的。

钟虎分不出这帮人是干啥的,也听不懂他们的言语,但这些目的很明确,都会被带去海北祁连山下的采石场。

他寻思反正是干活儿,在哪儿不是干呢?

所以每批采石场监工劳工在抵达海北之前,都需要先在南山堡给他开垦俩月田地。

这解决了人手问题,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人要吃饭的嘛,这帮人既然是俘虏,那就不能让军士们养活他们,那不成祖宗了?

钟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一问题。

身为大明军事体系出来的精锐士兵,钟虎对卫所的运行门儿清……有人,就啥都有。

压榨军户难道不是传统技能吗?军户和这些劳工有区别吗?

好像在名称上有点区别,但真的有区别吗?钟虎觉得是没有区别的嘛。

每批劳工过来先领了大铁勺去茶卡盐湖取盐,取了盐在南山堡南边的小河边按规制做成盐砖,然后再去开垦田地。

盐砖被土默特的古如台吉用青稞面和糌粑买走,拿回家让牲口舔,换来的粮食就是劳工口粮。

刘承宗在南边打仗,钟虎在北边垦田,等刘承宗打完仗,南山堡失去了每隔一段就会送过来的劳工,但属于钟虎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了。

这地方开垦荒地很容易,本身土质不太适合种田,周围都没啥树木,最累的事儿不是开荒,而是从河里拉淤泥。

堡垒南边两山之间的河岸已经有了两座庄园、一座砖窑、两条水渠、两轮风磨、七口井、二百四十眼窑洞、四百间小院、三万四千亩田地。

唯独没人。

一开始是因为南边仗打差不多没劳工往北送了,后来是绰克兔台吉入侵。

钟虎开出来的这片地本来就没精耕细作,毕竟是生地,精耕细作也打不出多少粮,广种薄收也就那样,撒了一千多石种子、出了两千来石的粮。

就这,一半还被抢了,最后落个保本儿。

说起来南山守军也是精锐,没人能拿着刀子从他们这儿抢粮,但抢粮的全是蒙古的老弱妇孺饥民难民,钟虎的兵扛着抬枪都出去了,最后硬是没狠下心。

他们很富有,富有到拥有善良的资本。

紧跟着这些蒙古人内附,随后大明封边不准粮食卖入河湟,元帅府的兵粮顿时紧张起来,再度东征。

直到打完王承恩,西宁府的刘老爷正为安置俘虏担忧呢,钟虎自告奋勇,跟刘老爷请求把两千临洮俘虏放到他那屯田,不但能做好思想工作,还不需要元帅府提供口粮。

刘老爷问了问他的打算,大为惊奇,合着钟将军还是个屯田小能手,欣然应允他把俘虏带回南山堡的打算,还额外拨了二百石种粮和一名农博士。

农博士是各地推选出来的种田能手,属于乡官,因为前线战争原因,河湟有两成土地等不及被元帅府编户齐民、统一耕种,否则会错过农时,所以刘向禹准备的农博士和种粮都很充足。

钟虎问过俘虏待遇,这批俘虏有三个来源,一是王承恩的临洮总兵标营,二是临洮各营、堡、关的营兵,二为临洮卫的旗军。

标营的待遇很好,月粮月饷都能足数供给,对他们来说出战是辛苦差事,态度跟元帅府三大营的士兵一样,因为行粮没有驻军吃的好。

营兵的待遇还凑合,每月养活自己之余还能喝个小酒,但也只是凑合,那点结余根本不够养活家眷,除了喝点小酒也不知道够干嘛,出兵不出兵,对他们来说没啥区别,反正吃的都不好。

旗军就比较完蛋了,卫所收粮一石本该按一两二钱银子算,却按照八钱银子算;到了发粮饷的时候,却又按照一石折银八钱,而且是发四钱扣四钱来发放。

对旗军来说,能编军出征是好差事,仗打得越久越好,出兵就不用在家挨饿了。

钟虎用了最直接的方式安抚俘虏,向他们展示南山驻军的每月军粮配给,并告诉他们过去屯田,等仗打完跟着大帅只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他们也能得到这样的待遇。

而俘虏们也没有辜负钟虎的期望,除了少数冥顽不灵的总兵标营士兵,钟虎觉得大多数俘虏甚至比南山堡的士兵还要听话。

那些标营士兵也并非是认为待遇不好,只是想回家,钟虎同样做出承诺,告诉他们狮子军的传统,等仗打完可能大帅就放他们回去,没准还会发下几钱银子的路费。

当他们从钟虎那得知这个消息,没有高兴反而更多的是迷茫,因为他们只是想回家,而不是要回家。

连大帅王承恩都被请到西宁城里去,他们回去还能回哪儿去,可是留下自己又是谁呢?

至少看起来元帅府并没有把他们都杀掉的打算,这对俘虏们来说就已经算是好消息了。

人们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思,在钟虎的指挥下投入南山堡的播种事业中。

钟虎早就急不可待了,他是元帅府最不愿意打仗的将军,敌人打到脸上必须出战,但打完仗他对种地的愿望更加迫切。

经过两年淤灌,南山堡的土地今年应该有个不错的收成,如果一切顺利,今年秋天开始也许南山堡士兵每月八百石青稞面就能自给了。

这场仗他也立了功,元帅府收获这么多俘虏,钟虎认为自己可能会被调到其他地方,这些田地就是他留给南山堡的礼物。

在调走之前,这片土地收获一千石和两万石,在意义上对他来说有极大的差别。

不过就在钟虎以为自己终于能好好种地的时候,蒙古人来了。

四月初三清晨,钟虎正漫步在无边的田地中,看俘虏种地,去西边遛马的士兵就火急火燎跑回来,告诉他乌兰山下出现无边无言的蒙古军队。

随后没过太久,就有一小队重甲骑兵前来通报,说他们是虎墩兔大汗的使者,要入关面见大帅刘承宗,而且要寻找早前做使者的粆图台吉。

钟虎没让他们入关,答应代为通报,虎墩兔大汗却等不了这么久。

四月初三下午,又来了一队人,要和南山堡做买卖,要求买粮,却拿不出银子和狮子票,最后决定以物易物。

钟虎心想以物易物也挺好,万万没想到虎墩兔大汗派人拉来一千多个人,要用劫掠吐鲁番抢来的人跟南山堡换粮,被他一口回绝。

他心说你拿啥做买卖都行,元帅府啥都吃的下,唯独这人……如果是搁在刘承宗刚进青海的时候,听见这样的消息估计会双眼冒光。

但到如今,钟虎都不想把这种要求告诉刘承宗,他们穷得只剩人了,虎墩兔拉过来的不是一千多个人,是一千多张嘴,而且还是言语不通但能特别能吃的祖宗。

等到初四早上,插汉部的使者再次前来,这次更急了些,要找元帅府要粮,而且还要索要两次派来的使者。

好在此前其派出的使者也刚从海西渡下船,拿着刘老爷的手令通关,钟虎这才知道,原来在此之前就有一支使者从海北县进入西宁。

跟这批使者一起进来的,还有刘老爷对南山堡守军的叮嘱,外面有两支蒙古军队,加到一起可能接近十万,要他整军备战。

一旦开战,南山堡务必坚守十五日,为海西海北水师衙门撤入河湟、大元帅主力回援争取时间。

南山堡上的钟虎把目光转向山下的田地,再看向山那边滚滚扬尘,心里思索着十万蒙古大军的概念。

他知道,锻炼心理素质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