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封侯 > 第七百三十七章 同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垂安低声道:“我记得很清楚,吴阶是受岳飞节制的,现在又变成了大帅的部下,但岳飞颁布的防御构架中,还有吴阶的名字,吴阶不就变成了双重被统领了吗?”

张俊点点头,“先生说得对,这确实是朝廷的一个疏忽。”

杨垂安冷笑一声,“疏忽倒未必,上次岳飞弃官守孝事件,官家让张浚去给他赔罪,安抚他,张浚是文官,他一向心胸狭窄,岂能不记恨岳飞,这次明显是张浚给岳飞上眼药呢!”

“然后呢?”张俊又问道。

“大帅不如就把吴阶交给岳飞,吴阶空出来的位子补上自己的人,省得大帅整天看着他不舒服。”

张俊沉默片刻道:“恐怕张相公会不满。”

“办法也简单,把他调到光州,然后大帅对他置之不理,岳飞必然会用他。”

光州正好是中段防御和西段防御的交汇处,张俊的防线和岳飞的防线在光州这一段重合了,让吴阶守光州,他两边都可以服从,如果张俊不管他,那自然是岳飞来调用他。

张俊沉思良久,终于点点头,“可以试一试!”

张俊要用自己的心腹大将张宗颜出任都统制,自己的人用起来才得心应手。

........

在别人看来,郦琼那么讨厌的行为,像怨妇一样整天抱怨,事实上有它存在的道理。

比如士兵几个月不发俸禄,家里实在无米下锅,逼得士兵的妻子不得不去卖身养家,作为主帅,郦琼是不是天天要问上司讨要军俸?

再比如,他军队有十几万家眷跟随,被安置在江淮,张浚给他一个山区县城,县里一点点土地都是别人的,让他十几万的家眷怎么养活,他当然不干,一定要一个有土地的平原县,所以他天天找上司大吵大闹,要求换一个安置县。

再比如,他在刘光世军中的地位比王德高,军队也比王德多,他又是第一个投降朝廷,为截断刘光世的粮草立下了大功,甚至他投降了,王德还迟疑着不肯投降。

但最后,朝廷却封王德都统制,封自己为副都统,简直让郦琼懵掉了,换谁都不能接受,他心态当然会失去平衡,他当然会感觉到朝廷对他不公。他却无法向上司反应,那么抱怨朝廷待他不公也很正常。

郦琼的军队目前负责防御濠州,他军队的十几万家眷在濠州定远县,军队则驻扎在钟离县。

这天中午,郦琼独自坐在大帐内喝着闷酒,他心情很不好,就在刚才,一批底层将领过来向他哭诉一番,又是三个月的军俸未发,家里断粮,只得地里挖野菜,一名都头唯一的儿子也因此夭折了。

如果军俸都没有发,也就罢了,但据他所知,隔壁泗州韩世忠的军队十几天前就发了三个月军俸,甚至从来没有欠过军俸,他士兵一个月才两贯钱的军俸啊!

其实郦琼也听说过,有些上层将领拿军俸去放利子,放几个月赚一大笔钱,他现在也不知道是朝廷歧视他们的缘故,还是军俸被某些挪去放利子的缘故,还是朝廷本身就没有钱。

现在下面已经有传言,说他郦琼挪用军俸去赚钱了,这种传言比杀了他还难受。

这时,亲兵在帐门处禀报,“将军,营门外有个同乡找你,说是你的老朋友。”

“叫什么名字?”郦琼问道。

“他说叫做梁森。”

郦琼愣了一下,立刻反应来了,梁森不就是他的邻居梁二郎吗?他从小最好的朋友,很仗义,他父亲去世时,就是梁森替他办的后事。

“快带他进来!”

不多时,一名三十七八岁左右的男子被亲兵带了进来,正是郦琼的好友梁森,郦琼心中着实激动,上前拉住他的手欢喜不已。

两人走进大帐,郦琼请梁森坐下,让亲兵再去搞几个小菜和一壶酒来,他给梁森斟满一杯酒笑问道:“已经三年没有贤弟的消息了,最近混得不错吧!”

“又不是太平盛世,哪有什么混得好的,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能养家糊口就心满意足了。”

梁森的话勾起了郦琼的心事,他点点头,“现在养家糊口确实不容易啊!”

“兄长是说,手下士兵三个月没有发俸的事情吧!”

郦琼一怔,“贤弟怎么知道?”

“不瞒兄长说,我现在在齐国情报院任职,对宋朝的情况很了解。”

“贤弟.....投降齐国了?”

梁森笑了起来,“什么叫投降齐国,我已经做了整整十年的金兵百姓了,我们整个相州、整个临漳县,我们村,你的二叔、堂弟,我的父母兄弟,都是金国百姓,我为齐国做事情不是正常吗?我倒是想为大宋做事,宋朝要不要我是一回事,但我的家人怎么办?我父母妻儿,兄弟子侄都在临漳县,谁来养活他们?伯父可是眼巴巴地盼着见兄长一面啊!”

郦琼心中难受起来了,他父亲五年前在相州去世,他却无法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

“贤弟是来劝我投降的吗?”郦琼叹了口气问道。

梁森摇摇头,“这种劝是最没有用,我不劝兄长,我就是来给兄长搭一个桥梁,兄长想了解江北的情况,我来联系,兄长若想知道大宋朝廷的情况,我也可以通过情报院了解。”

“这样挺好!”

郦琼点点头笑道:“贤弟不妨先给说说朝廷财力的情况,我真的很想了解。”

梁森端起酒杯缓缓道;“朝廷的财力要从官家派使者去金国议和说起,为什么要议和?说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很简单,朝廷没钱了,战争支撑不下去了。”

.........

陈庆回到京兆城已经快半个月了,这半个月内关中有两件大事发生,一件是凤翔五县的游行事件,两万余百姓浩浩荡荡在京兆城内游行,反对土地清查,这件事很严重,但陈庆总感觉有些蹊跷,便派内卫去调查此事。

第二件事便是昭陵血碑事件,五天前,醴泉县九峻山昭陵前的农民从麦田里挖出一块巨型石碑,埋在土中之前居然没有发现,就仿佛从地底深处钻出,这块石碑长两丈,宽八尺,上面只有一个字迹斑驳的东字,通体呈褐红色,就像在血池中泡了几百年又被风干了一样。

这块血碑可是大凶之兆,它一出头就轰动了京兆,各种版本在京兆城内流行,其中最流行的一个版本就是,上面的字其实是一个陈字,旁边一半被腐蚀掉了。

血碑,半陈,显然都在暗指陈庆。

游行事件百姓都渐渐忘记了,但血碑却神秘,让人浮想联翩,所以非常受人关注,连吕绣和其他姐妹都听说了血碑事件。

吃饭的时候,吕绣忍不住对丈夫道:“夫君,那块碑到底是什么说法,官府调查过了吗?”

陈庆看了妻子一眼,淡淡道:“这种无稽之谈你根本不要放在心上,就算是古物也和我半点关系都没有,何况他不一定是古物。”

“不是古物会是什么?”吕绣急问道。

赵巧云在一旁道:“不是古物就是人造的呗!我就是觉得太奇怪了,从发现它到满城皆知,居然只用了两天时间,要知道从醴泉县走到京兆,都还要两天时间呢!”

陈庆微微笑道:“巧云是在暗示我吗?”

赵巧云有些不好意思道:“其实我觉得这件事要查的话,消息传播途径倒是一个方向。”

陈庆点点头,“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