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第322章 建安郡(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琮也接到了虞翻的文书,做的不错!这些地方必须要杀猴儆鸡,否则压根无法威慑,山越如今被四处驱赶,预计会遁入武夷山。

刘琮只需做好对武夷山的持久战,这些山越是顶不住的,除了山越刘琮便需要担心的是闽越地区的宗族势力。区区建平的宗族势力便如此庞大,如建瓯等地必然更加强大。

“公子,为何叹气?”

邓芝问道。

“你看建平的房屋,房屋较高,而且一丈半以下对外是没有窗户的,建筑都是方形,圆形,内有天井,几户或者数十户居于一起!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宗族实力远强过荆州!”

刘琮站在山上说道,其中有一些更是建筑群,都是为了防御外来敌人建设而成,因为有外力的侵扰而形成的强大宗族,其凝聚力不是荆州的这些能相提并论的。

“公子,一力破十会,公子又何须担忧!”

邓芝则不这么认为。

“能打服他们不假,但是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就很难了,我希望三五年内,建安郡能成为江南的粮仓之一!”

邓芝没想到刘琮对建安郡的要求是如此之高,刘琮内心的希望是十年内,但是对于下属,少报一些时间,他们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公子远虑,然芝以为,先考虑当下,再考虑未来!”

“南阳世家大多也猜到了我的野心,我对于此事也不藏着,南面向北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也会是持久战,因此更需要一个稳固的后方!”

刘琮很清楚,别看荆州军在南方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但是面对北方的豪强就未必了!这有许多原因,汝南一战,骑兵虽然经过两年的操练,依然像是骑在马上的步兵。

而中原大多为开阔地带,南方军士到中原就需要适应中原的作战方式,并非那么简单的事情,关中若非是将张济策反了,没有张济麾下的西凉骑兵,很难和钟繇五五开。

“公子,南阳百姓之在乎谁能给他们吃饱饭,何况如今南阳的皇亲国戚实力大降,已经不足为虑!”

“不足为虑?你太小看了你们邓家了,光是在我父亲麾下效力的南阳邓家战将都有十余人,文官也有七八人!这还只是一个邓家!”

虽然邓家这一辈没有什么名将,如今资历最强的只是邓济,但是为小校,军候的还是有十余人。

南阳宗家,来家,阴家等等,特别如阴家,遍布各个诸侯,包括二袁手下皆有阴家族人,只是出众的相对较少。

“公子,邓家,如今的邓家早就不是铁板一块!”

刘琮笑了笑的,这是邓芝在为邓家开脱,邓家如今两派,一派以邓义为首,和韩慧,韩嵩等人搅和在一起,包括南阳许靖等都与邓义关系极好。

另外一派以邓济为首,主要在军队,这些情况荆州是人皆知,邓芝这才不瞒着,直接挑明。

“不说这些,说说如果你们是建平县长,你们会如何处理?”

刘琮问道。

“公子,如果是我,那当然是依法办事,如果谁有意见,将其缉拿到县衙发落,如果不服,派兵剿灭了即可!”

刘威倒是简单粗暴,但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移民充实,是外来人口和家族势力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邓芝想了想说道。其他人则没有想出其他办法。

“不错,其实办法并不多,还有一种便是考虑如何降低这些宗族的势力,如何降低呢?迁一些家族人口出去!至于他们愿意不愿意,那不重要!”

刘琮看着手中的文书说道,刘琮已经收到董袭从泉县传来的文书,希望刘琮前千余户人口到泉县。

不仅仅是泉县,如汉兴也需要迁入一些人口,将这些人口分散开来便能有效的减少宗族势力。至于粗暴的方式也是一种办法,只是要恢复元气的话,没有十几二十年是无法恢复。

至于断案,刘琮也在学习律法,主要断案还是以赵奢,陈珪为主,陈珪这老狐狸几乎样样涉及,而且都还不错。

泉县。

“将军,这边有三百海贼,要不要审问一下?”

董袭点点头,对于海贼也是审理,若是有严重过错的,立斩不赦,并且张贴通告,宣传,如今沿海的海盗还不成气候,倒是无需顾虑太多。

“三营,你们那边什么情况?”

“将军,我们一曲人负责种树,其他人负责保证后勤,如一营,二营的粮食都是我们在运输!”

“好,四营,树木砍伐了多少?”

“将军,每日能砍伐百余大树,我营顺便为后勤解决了柴火问题!”

砍树也不简单,在古代砍不难,难的是运输出来,根据董袭的经验,沿海大风在夏天,因此在入夏之前要确保将房屋都搭建好!

董袭有一点不太明白,汉朝的县城大多都远离海边,而这次二公子却要求将泉县建在海边,这是他不理解的。

其实也不完全是海边,距离海边还有二里地呢,但是已经算是非常靠近海边了,像山阴,钱塘,海盐的县城都离海边相对较远。

董袭现在是太忙了,要剿匪,要修码头,还要修堤坝,挖井等许多事情,这些对他来说比打战难多了。

“将军,孙先生来了!”

“快请!”

董袭一听孙邵来了,瞬间高兴了,这些活他不行,但是有孙邵在行啊!

“元代,别来无恙,我前日抵达东冶,主公已经派人传信给文聘将军,让我前来协助于你,我这匆匆忙忙的便赶了过来!”

孙邵说道,文聘出身豪族,文武都不错,东冶底子也厚,相对来说难度会小一些,但是泉县就不一样了,底子差,董袭出身寒门,治理能力比起文聘更是差了许多。

“孙先生,堤坝我虽然看过,但是董某粗人一个,实在不会修建,还请先生负责,还有这个防护林,主公派人送来了图纸,但是这玩意我也看不太懂,也需要先生帮忙!”

董袭如同看到了救星一般,孙邵抵达吴郡后,在贾诩的协助下安顿好了黄珍等人便奉命来建安郡了。

“行,我来负责!不仅仅这个,先打井,修堤坝!防护林可以稍微缓一缓,这不是一两年就能出效果的!”

孙邵一过来就将问题梳理了一遍,董袭是接到刘琮命令就执行,至于顺序,对错,他不考虑,出了问题在想办法,孙邵过来稍微了解一下情况就有了主次之分了。

“嘿嘿,就听先生的!”

董袭开始大声招呼,孙邵从贾诩处已经得知对泉县的定位,未来泉县将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因此需要有足够的前瞻性,这也是对孙邵能力的信任。

这也是刘琮的规划之一,未来东南沿海有三大港口,分别是番禺,泉县,舟山!三小港口,揭阳,东冶,永宁。

通过这六个港口使得东南沿海的货物实现互通有无,东南沿海更多的考虑优先发展海运,陆地交通也会发展,但是属于次要地位。

建安郡的货物可以通过东冶或者泉县运输到番禺,在通过番禺运输到荆南或者交州各地,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两个港口运输到舟山,在从舟山运输到徐州或者通过长江运输到长江内陆各地。

历史的建安郡自宋朝以后便开始腾飞,主要原因便是占城稻,八山一水一地的格局,没有占城稻这种不挑地的水稻是无法发展起来的。

泉县有自身优势,泉县内陆便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安溪,后世或许很多人没喝过安溪的茶叶,但肯定听过。

安溪铁观音,后世谁没听过!除了这个还在于之前已经得出的一些地质考察,如今的建安虽然没有后世发达的水系,但是地下水充足,而且水位浅,低洼地带稍微挖一两丈深便能形成小溪,便于灌溉。

堤坝并非后世一般大规模建造,建造堤坝是为了建造港口所用,顶多是修建一段够用就可以了,日后劳动力充足在考虑大规模修建堤坝。

其次木匠缺少,搭建房屋,修城,都需要大量的木匠,孙邵看了看,这完全不够用,董袭目前依靠军中一些士兵懂一些木匠工艺的在指挥,这样是不够的。

匠人缺少一直存在大量缺口,扬州,荆州,交州加起来的缺口在数万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需求,刘琮在努力培养,但是哪有这么容易。

一个木匠从学徒到出师需要五到十年,一个泥瓦匠出师最少也需要3-5年,铁匠也最少需要5年以上,船工等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师!

从学徒成长为优秀的匠人,哪一行都需要十年以上,孙邵也清楚个中缘由,自家这位主公在努力培养,耗费了大量的金钱,但是也需要时间!

“元代,派人去将此信送给贾少府,他看到了会知道怎么处理!”

孙邵当然是去求工匠,哪怕能派个五个,十个过来都能缓解泉县的情况,同时还要让贾诩安排一些茶农过来。

“知道了,孙先生,您看还有什么要吩咐董某,董某就适合干这些粗活!”

“那就好好先把这些粗活干好了!你啊,放心,不世之功在等着你们!”

孙邵看着东边说道,有些事情孙邵是知道的,开疆扩土自然是不世之功,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