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改革大明之路 > 第七十二章 封建思想害死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十二章 封建思想害死人

秦睿则龟缩回范府继续他和莲儿的化学研究,至于朱厚照,让他自己折腾去吧,希望他老子早点来把他揪走,天天呆在里和莲儿吵架,烦都烦死了。要不是看在他背景深厚,这种熊孩子早就扔化粪池了。

算了,毕竟“他还是个孩子”,不计较了。

好在上天似乎听到了他的祈祷,在弘治皇帝回京的时候,打包把朱厚照带走了。

听说回京之后,太子因发现高产作物,威望大涨。

整个七月,秦睿都在科技学院和循环农业种植基地之间来回奔波。

种植基地主要工作就大棚建设,大棚建设分四块,一是夯土墙,一是搭支撑框架,一是玻璃木窗制作,一是草帘。秦睿也想用铝合金型材和胶条密封,奈何工业不配合,只能用木头做窗框,然后油泥密封。靠着人多的优势,终于在天冷之前将土豆、地瓜、玉米的暖棚给搭建好,开始播种。

要给矿工孩子进行免费教育,招聘老师的工作成了最大问题,6000多,至少要分100多个班。语文、算术前期肯定是重点,一共招了100多个童生和秀才,要求不高,教孩子认字就可以了。穷人家的孩子大都不识字,最前期肯定是以这个为主的,常用3000字就可以了,《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宋词》就是教材。秦睿强行推广了后世的拼音,接受的留下,不接受的闪人,好在秦睿有钞能力,看在钱的面子上,大家都勉为其难的接受了拼音。

数字秦睿自己编的教材,把平时虐待范子佩、莲儿、朱厚照的题目统统拿出来,虐待这群招聘的童生和秀才,通过集训,算是掌握了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小数、分数、初级代数等知识。从中挑出来50个当算学老师。

人多就是力量大,300多栋安装有玻璃红砖平房校舍,终于在八月初一之前建好了:100栋教室,200多栋寝室,统一用火炕。

6000多学生按照年纪分成9个年级,童生和秀才兼任班主任。

水泥墙上抹平,漆上黑漆就黑板。

粉笔对于秦睿来说就是easy的事了,石灰石加石膏磨具里灌就可以了。

语文课本天津卫没有,把北京城买空了;数学没有课本,自己记录。

每个学生一人发3本A4大小用绳子串好的宣纸,每人三只鹅毛笔,一个墨水瓶。

墨水,烧窑产生的黑烟不能浪费啊,加点骨胶加水搅匀,无限量供应。至于你想要的更好的墨水,毛病,不伺候,想用好的自己花钱去买。

每天上午四节课,语文、数学各两节,两个班主任相互搭配,自主安排,二三节之间安排跑步,没有操场怎么办。鲁迅先生已经给了秦睿答案,世上本没有操场,跑得人多了,也便成了操场。

下午三节课,1-3年级的小孩因为接受能力和体力原因,继续语文、数学,再加绘画或者音乐,4年级以上自由选课,根据自己兴趣选择通译、造船、木匠、养殖、冶铁、餐饮、烧窑、刺绣、纺织等课程,教师自由组班,多年级混搭上课,一旦选择了就至少学3年。

早中晚三餐,一人一个饭盆,黑面馒头、咸菜、略带油星的蛋花野菜汤。能吃饱肚子在这个年代就可以了。一到三年级每五天供应1个鸡蛋,如果嫌饭菜不好可以自备。

同时学校规定学生16岁才能毕业,优秀毕业生可留校,同时可以按照学习成绩及技能推荐工作。

没有轰轰烈烈的仪式,没有豪言壮志的演讲,初创的学校就这么开业了,秦睿从不做过高的要求,先把台子扎起来再说。

想要漂亮的校舍,想要健全的制度,想要营养的三餐,想要统一的校服被褥,这些都可以,需要时间,需要金钱。

秦睿游走在校园中,突然间发现,学校男女比例有点失调啊,有80%的是男孩,揪了十几个小孩问了一下,家里有没有姐姐或者没有,大部分回答都有姐妹。秦睿自己想了想,才发现“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害死人啊。

于是又招收女红学员的特招方式加招了1000名12-14岁的女孩。

秦睿开办的学校肯定不会学习八股取士的学校模式,他准备培养大批量的技术人才,走蓝翔技校模式。培训人才后,能撒出去独当一面的,就撒出去;不能撒出去的,就组建团队自己干。秦睿就不相信凭自己提前几百年见识还养不活这点人。

开学的时候,天气都已经冷了,学校里开始烧起煤炉来。建设房子的时候,秦睿的设计都是将宿舍的煤炉放在户外,通过炕来烘热房间,以防止煤烟中毒。这是血的教训,后世的秦睿,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就因为煤烟中毒被灭门了,他记忆深刻,所以特别关注。

但是对于自己,秦睿就不会这么凑合了。秦睿经过细致研究,做了一套土暖气系统放到自己的小屋,一个带水箱火炉,一套铸铁的暖气片,几根输水管道,翻砂工艺在大明很成熟,不会漏水。

莲儿觉得暖和,央求师父给自己住的房子按了一套;范子佩看了之后,撒娇使性也要了一套;范玄成看了之后,以年老体弱的借口也要了一套,很快家里头头脑脑的人物都配上了。秦睿突然觉得,好像,这是一门生意啊。

于是范府从流民和炼铁厂拉了一票人,到北京去给人改造供暖系统去了。

鉴于每日有很多东西要运输,两轮马车已经严重不适用发展需求了,在秦睿的建议之下,工匠们做出了四轮马车的转向结构。

今年的冬天来得比较早,中秋刚过完几天,弘治九年的第一场就飘落下来了。

早晨醒来,看到下雪,秦睿第一时间就骑着青花骡,带着吴二,就来到了循环农业种植基地。远远地就看见韩勇向他奔过来,跑到近前,韩勇就哭丧着这脸说:“秦公子,有两个大棚顶玻璃碎了。”

秦睿心里一惊,开口忙问道:“伤人了吗?”

“没有伤人。”韩勇回道,“但是暖棚中的苗有很多都冻伤了。”

“什么苗?”秦睿暗暗祈祷,千万别是玉米苗,因为玉米全部放在一个暖棚中育的苗。

“稻种和地瓜。”韩勇很丧气的说道,“老袁跟老吴吵得很厉害,因为昨晚老吴守夜,睡得有点死。等冻醒的时候,苗已经有些伤了。”

秦睿立刻松了一口气,还好。稻种虽然说珍贵,但是大明之内还能找到。玉米没有就想哭也来不及了。

秦睿赶紧跟随韩勇来到稻种暖棚前,听得里面吵得不可开交,赶紧出言阻止,“袁兄,吴兄,不要吵了!吵架能解决什么问题?”

听到秦睿的声音,两人停了下来,袁黍满脸愧色的朝着秦睿说道,“秦公子,这事是我的责任,稻种有多半冻了伤了,剩下的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说罢,蹲在了稻种前,一个三十多岁的大男人,眼泪“吧嗒吧嗒”的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