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五十九章 取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小傻眼了,相互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这是抬起石头砸到自己脚了?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说呢,他们还想着和先生一起去好好领略下大海的风光呢,这下自己一说,谢伯伯知道了,那姬家婶婶还会不知道吗?

还去个屁啊!

以姬家婶婶对先生的宠爱,要是知道他要跑到海上去冒险,那还不哭给先生看?

先生平时最孝顺,恐怕不等婶婶哭就打消了这个念头,那他们怎么办?

这次的事深深地给他们上了一课,那就是少说话,特别是关于先生的事更是尽量少说。

接下来三小和张氏说了会儿话,这才告辞离去。

刚才有一点他们确实说的是真话,那就是他们确实很忙。不管是财务的收支,当然,现在只有支出没有收获。

但都需要他们审查,这是先生给他们的任务,也是考验。

按照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没有经过实践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只有在磨砺中挺过来的学生才能真正的肆业。

而这次建造船厂的任务就是给他们的肆业考验,要是能通过,或者是让先生满意,那就代表着他们肆业了,就可以去选择去做自己的事业。

要是没有通过,那就只能待在这里,什么时候让他满意了,才能毕业。

这让他们都不敢大意,要是真的不能毕业,而其它学弟们都毕业了,那他们算是没脸见人了,还不如抹脖子算逑。

他们的任务看似很简单,那就是根据他们在那些匠人和造船大家那里学到的知识,设计出一种可以在大海上航行的海船。

听清楚,是海船。

以先生的说法,大唐现在的水师战船,就只能在内陆的澡堂子里游一游,但只要到了海上,那就只有被风浪掀翻的份。

所以,就要求他们按照海上的情况,设计出一种能在风浪中航行的海船,还要兼具攻击与防守,这........这简直就是............疯了!

先生疯没疯他们不知道,但在他们来到明州后,和那些海上了解过情况之后,他们首先快要疯了。

本来这些事情是那些人用自己命换来的经验,不是亲近的人是不会说的。

别以为只有大唐百姓知道将好东西都藏起来,其他民族其实都是一个鸟样,你以为世界上那么多民族为何很多好东西都没能留下?

还不是很多好东西都掌握在少数最顶层的权贵手中,普通民众你连接触的机会都不会有。

当这些权贵消亡之后,要么被其他人继承,要么就是因为藏得太深,没有被找到,彻底掩埋在地下了。

但当他们知道这三个少年是长安那位贵人的弟子时,那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能说的都说了。

这么一个能好好接触那位贵人的机会,作为成功的商人怎么可能错过?

听过海商们的诉说,他们这才初步了解了海上的危险和困难.............

海阔天空,苍茫浩渺。古人有“海者晦”之说,道出了望海者的困惑。

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就是以船为载体,乘风破浪,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

而掌舵者则必须掌握新的生活技能等等,实现从内陆到海上生存的转变,方能在惊涛骇浪中有所作为。

就以明州为例,明州濒临东南海域,是市舶贸易的发源地之一,连结着国外和国内两大市场。

此时的海舶,每年冬季启碇出港,航向溽城,才正式进入深海,直至南巫里“住冬”,候冈办货,次年返航;如连续航行,就进入风浪诡异印度洋。

一艘在大海航行的海船,犹如一个浮动的小坊区,包括了各色人等。

水手、管事人员、操作人员和给大家提供服务奴隶。而驾驶海船的船长则要操控整个航程,分工细密,各就各位。

张帆乘风为基本动力,船上的人结构稳定,管理体制也大同小异,这些都是大家经过多年摸索下来的成熟经验。

王玄策善于交际,就由他发出问题,姬青灵动,由他来补充,而刘先成则负责记录。

水分较少的陈米,牛苏,面粉,干胡饼,干蒸饼,干萡饼,捻头,毕钵、诃梨勒、胡椒、阿魏、石蜜、蔗糖等,蜂蜜,甘蔗等。

这是他们询问过多位海商,最后总结出的海上食物清单,里面主食,副食都有,还有各种他们也不了解作用的东西。

为了让他们更加直观的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一位海商让仆人拿来了不少样品实物,让他们辨认。

这就是权势带来的好处了,要知道这些可是他们耐以生存的东西,虽然在各个海商之间都不是什么秘密,但对不了解的人来说,这就是能救命的东西!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三小都知道了海上生存并不是自己等人想想的那么简单,所以就问的更加细致了,争取不放过任何纰漏。

也同样明白了为什么来的时候,先生要他们一定要先去找这些人了解之后在做决定。

此时才知道了先生的良苦用心,同时也震惊于先生的广博。要知道这些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谁又能知道的这么清楚呢?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甘蔗是经久耐放的农作物,蔗汁含维生素,在蔬菜、水果欠缺的海舶上,嚼生蔗,可以减少患坏血病的风险。

这也是古人的智慧所在,但这份智慧却是用活生生的人命换来的。

“接下来就是事关生死的大事——取给淡水。”一位海商唏嘘道。

“大家都知道海水咸苦,不宜饮食。一旦淡水枯竭,就会死难临头。因此,如何取给淡水,是历代海上航行的一大难题。”

刘先成快速换过一张纸,认真地听着。

此时,他们没有了任何侥幸心理,知道了海上的危险,那就要了解清楚。

不然,不但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同样也是对将来使用自己等人这份记录人的不负责。

汲水。根据前人的海图,沿线定点汲水。为防搁浅,自身不宜靠岸,而是放下名为“柴水船”的小船,去搬运淡水和一些必需品。

保鲜。淡水久存会变质,换水之前必须保鲜。竹筒贮水,最为简便,至于别的保鲜方法,限于见闻,他们也未得其详。

配给。海舶上的饮用水,得来不易,通常都是定量配给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合理的分配淡水,向什么洗澡之内非必要的用水都会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