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临高启明 > 第二章 新装备(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非常适合,非常好用,喜新厌旧的家伙!霍尔步枪才用了几年?”索普同志说道。

虽然有联勤对海军的喜新厌旧吐槽,但是海军对装备1637式的装备很是支持。这也自然,水兵配发步枪的备弹相对于庞大的战舰来说微不足道,而且水兵也很少用到步枪,弹药消耗可以忽略不计。至于根据地队和海兵,前者是守备驻扎,仓库就在身后;后者基本上在海岸线和河流附近活动,很少会深入船只补给不到的地方。而且其编制人数少,自持战斗时间短,多位突袭之类的小单位行动,对步枪的射速和射程都有一定的要求。

总参政治处也提交了一份报告。总政在报告中指出:使用新式步枪的部队,战术更加复杂,这对军官的文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只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才能理解好决运用好这些新式战术。

元老院自身教育体系培养的知识人才是完全不够用的。各部门也不乐于把他们充实到军队中去。政治处表示军官的素质亟待提高。

于是在军队中便形成了两种意见。工业部门也很矛盾,一方面工业口元老对产品升级抱着极其浓厚的兴趣,毕竟霍尔步枪投产之后的表现不能算“尽如人意”,如果能上1637式,意味着工业部门将会迎来产业升级。特别是1637式将使用的定装弹,对金属冲压和化学工业都有倒逼升级的作用。

另一方面,生产1637式对目前的机械加工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米尼步枪的结构简单到了极点,严格说来核心部件只是一根枪管,最复杂的部分就是它的扳机部分。零件极少,加工简单。十几毫米的口径也使得它对公差很不敏感――对弹药也是如此。

霍尔步枪虽然有所改进,但是增加的不过一个可动式的弹管,算不上太大的改进。

而1637式则完全是一支近代化的后装步枪。更复杂的结构,更多的零件,更小的公差和更优质的材料。以工业口现在的机加工和材料水平,要稳定的量产很难。

由于这是一支全新的步枪,实际设备和工装都不能和老老步枪的生产线通用,需要重新建厂,同时还要配套建设弹药的生产企业。就算原材料和熟练工人一切都能畅通无阻的保障供应,要稳定量产大概需要三四年的时间。

“边建设边生产也不是行,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质量不太稳定,二是产量很低。”展无涯在看完步枪的全部构造之后对来征询意见的邬德发表了意见。

“第一年能年产多少呢?”

“设备工装不全的前提下靠熟练钳工手挫装配,第一年大概可以造三百到五百支左右的合格品。设备工装配套完成之后量产就快了,年产一万支都不是问题――前提是你们能保证投入。对了,还有弹药,这个得化工配套。黑火药发射药可以用,但是最好用无烟药。还有就是黄铜弹壳的深冲工艺我们没搞过――不过这不算太难。对了,铜的供应能保证吗?”

“日本铜……”

“实话说,日本铜的那点产量真有些不够看的。不光是子弹,只是目前的工业需求,日本铜就捉襟见肘了。要尽快开辟新的来源。”

“这么看来还真不容易啊。”

“这事其实大家都知道有好处,但是做起来难关重重。”展无涯笑了,“陆军那几个炮兵天天喊着要把拿破仑炮丢进历史的垃圾堆,到现在还是得靠那些‘铁管子’去维持火力。好东西谁不喜欢,但是贵啊!试32年大队炮从1632试到现在,给海兵队装备的那几门都快报废了,还是没有量产,难道是陆军不想吗?”

当然不是陆军不想,而是财金省和企划院觉得没必要。邬德明白他的意思。在火炮装备上,一贯是海军的火炮技术比陆军要先进,技术上不如人也就罢了,偏偏海军在舰船和要塞上需要配置的火炮还特别多。挤占了大量的经费和工业资源,搞得陆军怨声载道。

“这事我们就不提了。如果要量产37式步枪,你觉得可行吗?”

“当然可行。”展无涯点头,“还是那句话,只要你能保证投入,我这里就能做到。”

于是征询意见书又回到了总参的桌子上,步枪对海军来说没什么用处,所以并不在意此事的主导权,那么最大潜在用户态度就决定了武器的前途。

虽然总参的意见是不换装,但是元老军官们各有心思,“换装”和“不换装”各有支持者。在总参的会议室里,陆军的元老军官们爆发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持续了两三天,双方各自摆开沙盘、地图和前线拍摄的视频,进行了反复论证。为此还把首批配发37式步枪试用的海兵队指挥官石志奇也就叫来“论证”。

石元老是1637步枪的忠实爱好者,在“试用”中每个战例都做了记录。结论是这枪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早点装备部队。

当然,期间又扯到了步兵需要不需要装备胸甲的问题,又爆发了一阵元老院特色的跑题争论。

征询意见书在周游元老院一圈之后终于落地了,最终的结论是元老院式的和稀泥。马国务卿在国务会议上做了总结性发言。认为1637式步枪“是先进的,是进步的,是代表了新军事趋势的”,然而“该枪大规模量产需要时间”,既然该枪已经定型,投入量产进行换装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于是会议决定,在儋州工业园新建步枪工厂,至于弹药厂暂不上马,而是和米尼弹的生产厂合用,逐步过渡到定装弹生产。

当然,新步枪工厂要形成产能是需要时间的,为了让部队尽快熟悉,所以1637步枪将采取“少量多批次”的形式分批装备部队。

第一批装备的部队是元老院护卫总局指挥的临高警备营,侦察总局特侦队也会少量采购;海兵队目前已有了大约一个排的“试用品”,会上决定该枪将全面装备海兵队第一远征队。取代原本的霍尔式步枪。

在陆军部队中,先期装备的对象为山地连和轻步兵连。逐次在扩展到战列步兵。同时1637还将生产短管型号,用来装备炮兵、骑兵和海军

这个议案算是尘埃落定了。对于反对派来说,逐次换装自然不会冲击到部队的现有体制;对于赞成派来说,这算是从法律层面上批准了步枪的换装。而且确定了订货单位之后,步枪的订单也有了保证――虽然是兵工厂,也是要核算成本和利润的。

现在,37号工厂落地的事情自然就到了东门吹雨眼前了。虽说这是工业口的事,但毕竟又是兵工厂,许多事情都得他来批准。

从来行文的内容来看,牵扯到1637步枪设计的好几位元老都到了儋州,预备着卷起袖子大干一场――毕竟这是他们的亲生儿子,得充分证明其“优秀”才行。

众所周知,武器好不好用,设计性能只是一方面,组织生产才是重头戏。这世界上有无数设计指标看起来很美好的武器由于生产上的欠缺搞成一地鸡毛的,轻武器上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尤其多。

目前发给海兵队和护卫总局试用的步枪,都是机械口元老带着技术骨干精心制造加工出来的,材料也是千挑万选的。自然表现出色,但是批量制造,又要假手于水平低劣的速成工人,质量下降是必然的。

“这李一挝又没设计过1637,他跑去凑什么热闹?”再一看才发现原来这联勤37厂是预备拿“侦察总局修械所”作为底子。

所谓的“侦察总局修械所”,其实就是个造枪的小作坊。专供李一挝手搓各种“现代”轻武器,以满足于某些元老对某些轻武器的执念。比如不少元老都有一支的托卡列夫tt33、勃朗宁和鲁格之类的元老院版本的“化隆造”就出自这个修械所。

“原来如此!”东门吹雨想,难怪他们要拉李一挝入伙。

原因之一自然是因为他本人就有好手艺,是个相当优秀的钳工,又熟悉各种轻武器的结构,经验丰富。其二是这个修械所接收了过去北美分舵运来的各种枪械设备。虽然在旧时空这些设备只能算是玩票用的东西,但是到了本时空却是高精尖,该修械所装备的本时空制造的设备也是最新最好的。而且这个修械所长期为特侦队做武器保养、维修和翻新工作,培养了几十个有丰富的现代武器维修经验的技术工人,这对一家新工厂来说可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够聪明的!”他不觉一笑,心想既然有这个心,就看看他们到底能出多大的奇迹吧。反正现在就是邬德头疼的事情了。

东门吹雨思量片刻,在来函的末尾写上:“联勤37厂所需土地、设备和人员调配工作总参没有其他意见,一切以企划院计划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