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从大学教师开始 > 第九一二章 祭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宅是叔叔的老宅,不是沈光林的。

老宅里的一切,都是沈光林所不熟悉的。

不过,这一切确实都是沈光林花钱置办的,各种东西一应俱全,也不能算不熟了。

老宅里长久不住人,各种物品都是用布围起来的,防止落灰尘。

还要,一直有人过来养护,各种家电都还没坏。

沈姐姐看了这样的两进的传统院子很是惊奇,各种逛,各种惊讶。

“哇,还是panasonic的彩色电视哎,你们是怎么买到的?我们家用的还不是扶桑产的呢。”

这位便宜姐姐也是大惊小怪,咋咋呼呼。

沈光林也不理他,自行坐在藤椅上,等着叔叔烧水泡茶给他喝。

这已经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了。

沈光林到哪里都要喝茶,但从来不自己烧水,姐妹俩不在的时候,都是身边人烧给他的。

所以,叔叔知道他有这个爱好,很自觉的去烧水了。

年关将近,金陵特别阴冷,烤火就不用了,打开空调还是有些效果的。

这也让沈姐姐更为惊讶。

湾湾一年四季热的可怕,可她的家里都还没装空调呢,晚上都是吹风扇睡觉的。

冷风机不是只有商场里才有的吗,家里装这个,太奢侈了吧,原来冷风机也可以制热的哦。

“大胆用吧,咱们这里用电不要钱。”叔叔在旁边回了一句。

这要感谢沈光林。

这个年代的农网并不好,停电也是经常性的,因此沈光林在老家附近的后山上装了几百千瓦的光伏电站,而且为了让乡亲们用电有持续和稳定性,还配了储能的铅酸电池。

大家用电是不要钱的,因此,沈家村落向来灯火通明。

老沈烧好水就出去串门去了,一会儿功夫就带了各种菜回来,有藕有芹菜,有咸鱼腊肉,还有一条上好的五花肉。

在金陵这个地界上,还是他的头面最足。

沈光林就躺在那里安详的休息,这里是沈家的老宅,虽然不存在沈光林的记忆里,但存在于现实之中。

而且,因为沈光林的关系,这里想必以后不会再拆迁了吧。

说不得,以后这里的大门上还会挂一个牌匾呢,还是金陵市政府给立的,上面写着《沈光林旧居》。

茶香氤氲,沈光林整个人都升华了。

厨房里,沈姐姐也不感慨了,跟着叔叔一起做饭。

女人么,再啰嗦再清高,厨房里的活还是不能不干的。

沈光林微抬头,端起顾景舟版的紫砂壶,抿上一口茶水,旅途的疲惫似乎也就这么消散了。

如果只是养老,住在老宅真的也不错。

这个年代污染少,食品蔬菜都是既有机又环保。

当然,养老的前提得是衣食无忧,生活小康。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华夏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啊。

沈光林来了,是不是能够加快这一进程呢?

望着夜色中迷蒙的紫荆山,沈光林想,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茶水喝完,休息够了,沈光林去了书房。

书房里的书很多,沈光林看了忍不住的笑,因为这些书都是包了书皮的,是用牛皮纸包的,外面用毛笔字小楷写着书的名字,分明都是自己的着作和过往发表过文章的刊物。

估计,这是叔叔和婶婶的杰作。

哎呀,有心了呀。

什么叫做“着作等身”,那就是着作比身高还高的时候,就是着作等身了。

沈光林的文章所刊登过的报纸和杂志,摞起来肯定比他的身高要高多了,所以沈某人是对得起“着作等身”这个词的。

“小弟,别看书了,先吃个炸藕合吧。”沈姐姐拿了个盘子过来,又匆匆出去了,口中还念叨着:“这厨房好先进呀,我要留这里多做几顿饭。”m.cascoo.net

沈光林笑了,沈姐姐似乎也没那么讨厌,毕竟是自家亲戚。

晚饭是带皮红烧肉,香煸鱼块,一盘酱肉外加一盘芹菜,确实是难得丰盛的晚餐了。

餐桌上并没有出现藕盒,原来那是“靠油”用的,这个年代吃的植物油大部分是棉籽油,这玩意生吃有毒,容易造成不孕不育。

当然,棉籽油也不是没有好处,那就是可以抑制胆固醇的上升。

世事难两全。

第二天,沈光林准备睡个大懒觉。

只是,外面悉悉索索的声音,似乎一群人在那里低声说话,好烦。

沈光林摸出手表一看,也才凌晨十点钟。

还是起床吧。

起床之后,前面的院子里有好几个人在呢。

看着就眼熟,原来是几位叔公和叔伯围在那里抽烟,还有一些女子热心的围着沈姐姐说着话。

看姐姐眉飞色舞的样子,肯定是恭维的好听话。

“光林起来了。”

看到沈光林出来,大家都站了起来。

即使是长辈,他们也是下意识的站起身迎接,毕竟沈光林的江湖地位可不一般。

沈光林当然也不能拿乔,赶紧掏出烟散发一圈,是小熊猫,大领导最喜欢抽的烟。

乡亲们既是来看姐姐的,也是来看沈光林的,甚至,他们看沈光林的成分居多,这可是他们沈家的文曲星。

既然沈光林已经来了,叔叔便笑着说到,“咱们陪着你姐姐一起去祠堂看看吧,回来再吃早餐。”

确实,谁让沈光林赖床了呢,如果吃了早餐再出门,这得是多大的脸啊。

一群人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村子后面的山坡上,这一片坡地是沈家祖坟的所在,祠堂就在坡地的最前面,是新修的仿古建筑,占地很广,很气派。

沈光林出钱,大家出力。

说起祠堂,大家都是骄傲的,因为十里八乡没有那个村子哪个姓氏的祠堂比沈家更气派了。

这种高大的建筑,既威严又沧桑,看着就像宫殿一样。

要知道,当初为了修建沈家祠堂,村里老少爷们兄弟子侄一起上阵的,大家忙活了整个冬春这才修好。

“给工钱了吗?”沈光林笑着问。

如果没给,他就再出一些,反正沈某人不差钱。

“当然给了的,给算了公分的,男女劳力都算大工,半大孩子算小工,只要能干活的,谁都得搬上几块砖。”说起这个,沈家人都很骄傲。

“那就好,那就好啊。”沈光林很欣慰也很满意。

姐姐在一旁也算看出来了,沈家家族的大事,现在都在看沈光林的眼色了,这个弟弟果然不一般。

看过了祠堂,祭过了祖宗牌位,他们还去坟地走了一圈。

在华夏传统农村的封建习俗里,对于坟地林场是极为讲究的。

这不仅要求风水要好,而且每个人埋哪里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族老指着某块地说了,“光林,这是你父亲的,这是你的,这是你儿子的......”

姐姐插了一句嘴,“那我的呢?”

“你又不是沈家人,怎么会有你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