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雪淞散文随笔集 > 左宗棠出山1、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左宗棠借着烛光伏在桌上一丝不苟地绘制着中国区域地图。他弓着的身子,在粉墙上留下厚重的身影。

妻子周诒端守在丈夫身边帮衬着,端茶倒水,涮笔研墨……她面容端庄娴淑,颇有大家闺秀风范。虽是女人,可她从小饱读书,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看着在烛光下专心致志绘图的丈夫轻笑了一声说:“季高(左宗棠字季高),你熟读经史,又专心研究经世致用学问多年,为妻知道你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可你已年近不惑,什么时候才能济世出山,一展鸿图呢?”

左宗棠听此言也轻笑一声,说:“怀才有遇需要时机,时机一到,自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现在是万事俱备,只差遇到一个伯乐了。相信为期不远,伯乐将至。国家现在处于危难之时,正是需要人才,特别是需要军事人才之时呀。”

周诒端一笑说:“我也是这样想,夫君巧遇东风的日子也许不远了。”她倒了两杯茶, 笑对丈夫说:“来,夫君,为了东风早临,我们以茶代酒,共同祝愿一杯。”

左宗棠笑着举起茶杯:“借夫人的吉言,早遇东风。”

两人相视笑着碰杯,一饮而尽。

周诒端又拿出一张纸递给左宗棠,笑说:“我又写了一首诗,是专为你写的,你看看吧。”

“好,让我来欣赏夫人的大作。”左宗棠含笑接过这张纸,只见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轩轩眉宇孤霞举,矫矫精神海鹤翔。蠖屈几曾舒素志,凤鸣应欲起朝阳。清时贤俊无遗逸,此目溪山好退藏。树艺养蚕皆远略,由来王道本农桑。”这是夫人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呀。自己因家贫入赘到周家,进京赶考不中,只好在书院教书。可夫人却一直这样看重、鼓励,真是让人感铭肺腑呀。他眼睛热热地望着贤妻,紧握着她的双手说:“谢谢贤妻的鼓励,季高一定不断努力进取,以不负贤妻的期望。”

1836年9月,两江总督陶澍回老家省亲,要路过湖南醴陵。他是朝廷的重臣、名臣,醴陵知县对他十分景仰,要隆重地接待他。

刘知县知道陶澍学养深厚,为了取悦他,也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识,想在县衙里悬挂有份量的对联。可他让县衙里的师爷和县里的文人墨客写了数幅对联,都觉着份量不够,不是文采不足,就是内涵不深。正在着急之时,有人提起了左宗棠,说他必能担此重任。其实刘知县不是没有想到左宗棠,只是认为左宗棠过于清高、孤傲,没有敢请他。现在别无它法,只好临时抱佛脚了。

左宗棠对陶澍也有所耳闻,对他的学问、政绩也很佩服,便应邀写了对联。刘知县一看这幅对联,就觉出手不凡,当即命人悬挂在县衙大堂上。

刘知县到江边迎接两江总督陶澍下船,又接引他到驿馆休息。

陶澍进到驿馆前厅,迎面便看到一幅对联。首先是对联的字体吸引了他,这字体刚劲潇洒,有岳武穆遗风。再看内容更加吸引,“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这上联描述的是,道光皇帝去年底召见陶澍,询问陶澍的家庭状况和成长历程,并特赐御笔“印心石屋”匾额。下联借晋代陶渊明的曾祖父掌督八州军事的典故,引出陶澍远祖的光荣历史,并展现出家乡父老对陶澍荣归故里的祈盼。此联对仗工整,寥寥26个字将陶澍及祖先历史、荣耀全部囊括,敬仰之情融于其中。

陶澍在心中感慨:这写对联之人一定是位高人。他转首问身边的刘知县:“写这对联的是什么人?”

知县见陶澍被这副对联吸引,正心中高兴,连忙回答:“这人名叫左宗棠,字季高。就在本县居住。”

“噢?就在本县居住,那我倒想见见他。”陶澍摸着胡须说。

“他是本县渌江书院的山长,我这就叫人去书院找他。”

“渌江书院的山长?不必去找他了。我想去渌江书院看看,就在那里见他吧。”

“也好。那陶大人先在驿馆喝茶小憇,然后下官引领大人去渌江书院。”

“我现在就去。”

刘知县见陶澍心情迫切,也不再劝他休息,引领前往书院。

到了渌江书院门前,知县派一名衙役先进门去通知左宗棠。

陶澍见庭院里茂林修竹整齐,便说:“我们到庭院里看看吧。”

在庭院中有一古樟树,高大繁茂,树旁刻着明王守仁一首诗:“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陡然增添了渌江书院古雅、高贵的气氛。

庭院里还有泉水,名洗心泉,清澈见底,水味甘甜,正可抵消暑气。

陶澍一边观赏,一边向里走。

衙役在后院山长住所找到左宗棠,他正在给学生批阅考试试卷。衙役对他说:“左山长,陶大人来看你了,你快出门迎接吧!”

左宗棠正专心致志看卷子,没有听清衙役说什么,也没有抬头,只回了一句:“什么人要见我,让他在前厅等我一等,我批完卷子就出去。”

这时陶澍已走到左宗棠住所门前,只见门旁写着一幅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更觉左宗棠此人气度不凡。

知县见左宗棠没有出来迎接,心中不快,在一旁小声说:“此人清高孤傲,自视甚高,自称‘今亮’。”

衙役等了片刻,见左宗棠仍没有起身迎接之意,心中着急,便催促道:“左山长快起身迎接陶大人吧,不要让大人等急了。”

左宗棠仍没听清是什么大人来访,不耐烦地说:“我不是说了么,批完试卷再出去,就让他等着吧,是他要见我,又不是我要见他!”

衙役急得不行,正要发作,只见陶总督已经走到门前,便张开口没发出声。

陶澍对衙役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出声。让后轻轻走进屋来。他看到墙上挂着中国各区域的地图,每张图都签署着“左宗棠绘”几个字,他又看到书架上摆着许多书,其中有经济、生产类书籍,也有兵法类书籍。他赞许地点点头。

这时刘知县对左宗棠说:“季高,陶总督来看你了,你抬起头来。”

左宗棠这才抬起头来,他有些迷惑地看着眼前这个身穿普通便衣的小老头,嘴中不由嘀咕了一句:“陶总督?”

陶澍点头微笑着说:“我是淘澍。”

左宗棠这才意识到是自己敬仰的陶澍陶总督来到面前。他连忙站起躬身说:“晚生专心批试卷,不知陶大人屈驾光临,实在是失礼了!”说着就要叩头行礼。

陶澍连忙扶住他,“不要多礼了。我们坐下谈。”

左宗棠为陶澍摆好椅子,又吩咐书院杂役端茶。

陶澍坐好后笑对左宗棠说:“我来到贵地,看到你老弟写的对联,字写得好,联也作得好,就想来见见老弟。因为我也是个喜欢吟诗作对的人啊,以文会友么。”

左宗棠拱手说:“大人过奖了,晚生愧不敢当。”

陶澍又指着书架说:“我看你还阅读不少经世致用的书籍。”

“是。晚生认为当前世道危难,不能死读八股文,要研究经世致用的学问,研究军事才能于国家有裨益。所以我也教学生读农桑、水利、地理学问,也教他们一些军事知识。”

陶澍赞许地点头:“好,好。我也认为当下的书院、学堂应该学习这些知识,培养经济、军事人才。”

陶澍又指着墙上挂着的中国各区域地图说:“这些地图都是你绘的?”

“是。晚生认为研究经世致用的学问,研究军事,就要认知地理,认识利用好地图。当前刊印的地图有不少错误,我就试着自己描绘,加以纠正,这也能丰富我的地理知识和认知地图能力,也便于教授学生地理知识。”

陶澍又赞许地点头:“好,好。可绘制这些地图是很费功夫的呀。”

“晚生已经绘制了八年,还要继续绘制下去。”

“好,其志可嘉,其行可嘉!”陶澍又不停地点头。他喝了口茶又说:

“我看书架上还有顾言武的着作,你对他的着作有什么看法?”

“本朝学者有根柢者,以言武为最。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他思想中最光辉之处。”他喝了口茶继续说:“匹夫不贱,肉食者鄙,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生灵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吾辈之任也。当为此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乃炎武先生毕生大志,亦是晚生终身榜样。”

陶澍听了又赞许地频频点头。他看着左宗棠又问:“你研究经世致用的学问,那么你对当下世情有何看法?”

“晚生对世情颇有些看法,但不好多说呀。”说到这他看看其他人。

陶澍知道他当着众人的面不好多说,便对其他人说:“我要和季高好好谈谈,你们就请回吧。”

“那,下官就告辞了。”刘知县知趣地带着其他人离开了。

陶澍看着左宗棠说:“现在就剩你我两个人了,正可以敞开心胸畅谈了。”

左宗棠看着陶澍说:“陶大人,您是正直之人,官声甚好。在您面前,我就真人不说假话了。我认为现在世风日下,官场腐败严重,百姓民不聊生。因而时有民变发生。长此以往,必会小乱积成大乱,国家非发生大的动乱不可,殷鉴不远啊。”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显出忧国忧民之色。

“那你看问题要怎样解决才好呢?”

“革除弊端,延揽人才。用真正爱国,有真学问,真本领的人士替换下昏庸、腐败的官吏。这样国家才会走上复兴之路。我与龚自珍相熟,他和我的观点相同,故而作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也是个人才,学问、见识均属一流。可惜在官场中郁郁不得志。”陶澍轻轻叹息一声。

两个人就这样畅谈天下大事,一直谈了大半宿。第二天陶澍又决定延迟行程一天,再与左宗棠畅谈了一天。临别时,陶澍语重心长地对左宗棠说:“古今成大事者,一要有大志,二要有大才。诸葛亮就是如此。你左季高自称‘今亮’,就要向他看齐,不断继续努力,将来国家是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出大力的。”

“陶公的嘱咐,季高铭记在心。”左宗棠庄重地说。

“季高,以后你有什么事,可以去南京找我,我会尽力而为的。我们是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了么。”

“是,有机会时我一定去看望陶公,再次聆听谆谆教诲。”

左宗棠依依不舍地同陶澍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