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李迩安一早去了厂里,姜瑾年在家里陪两个孩子放松一下。

又商量着定下了接下来近两个月的行程。

之后的两个月,李迩安跟姜瑾年带着两个孩子看了申海的名校也看了旧时的园林,去了城隍庙也去了大教堂,吃了中式的大饭店也去了申海有名的西餐厅。

逛过老街景,也逛过百货商场,看电影,拍照片。

两个月的时间似乎很快就过去了。

因为李迩安要开始忙着厂里秋装赶工的事情。回去的时候便只有姜瑾年去送。

依旧是当天去,次日回。

在村口目送着姜瑾年离开。

姜中良掏出在申海时拍得照片,感慨道:“二伯家真好,希望明年也可以去。”

直到姜瑾年坐着拖拉机远离,连背影都看不见了。姜中余才放下一直挥舞的手臂,道:“我将来也要住那样的大房子。”

姜中良‘切’了一声,道:“阿爸说了,二伯住大房子是因为他书念的好。你才考几分?高中都考不上,还想住大房子,做梦......”

姜中良说完,收起照片,准备去跟他的小伙伴炫耀自己这两个月的见闻。

姜中余则有些沮丧的坐在田边,但很快他又振作了起来。

姜中良说得没错,他确实考得不好。但他不觉得自己是因为笨。那几年因为周围的环境,别说是他,整个镇上的学校都没有几个人是在正经念书,每天大家去了学校后,便戴着袖章到处闲逛。

好象读书并不重要,越多人怕你,就越有面子。

姜中余因为在同龄人中一直都是最高力气最大的,所以很快成为一霸。

但去了一趟申海,他才发现村里乃至镇里同龄人中的一霸,并没有什么用。整个镇上最好的房子就是三层楼的教学楼。

不走出去,留在这里是没有前途的。

可是二妈说了,在申海,要饭都得是个机灵的。

姜中余想过好日子,想去大城市,他不仅要去申海,还要去首都!他下定了决心好好好读书。

第二年,姜中余和姜中良没有再去申海。

范昌华找了一整年,终于打听到海岸那边的台省有可以生产六十支针织的厂家。

几年前两岸已经恢复了‘三通’,为了考察实际情况,姜瑾年特意陪着李迩安还有范昌华一起前往台省。

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打听,他们终于找到了那家纺织厂。

和禹航、越城等地的纺织厂比起来,台省这边的厂子规模有些小,但他们的机器却远远比北边那些城市的要先进。

虽然姝色女装的名气还没有传到台省这边来,但软妹币的魅力足以让这边的厂家对他们以礼相待。

在李迩安阔气的拿出图纸定下近千匹面料并爽快的付了三成定金后,这家纺织厂的老总便亲自过来陪着李迩安一行人参观流水线。

姜瑾年是行外人。纺织和制衣几乎是两个行业,李迩安对纺织业也只是一知半解。倒是范昌华当年虽然纨绔了些,但到底家学渊博,对各种纺织机械及工艺都有所了解。

一入车间,李迩安和姜瑾年走马观花。他则在后面细细的观察每一台机器的运行,仔细到似乎恨不得看清楚那机器上拧了几颗螺丝,挂了几条纱线。

跟纺织厂的老总一起吃了午饭,再次回到厂里看了看半成品的白坯和纱线。拒绝了老总的晚饭邀请。

姜瑾年等人回到了暂住的酒店。

三人坐在套房外的客厅。

“怎么样?”

“北面现在确实没有一家有这样的机器。印染倒是好说,这是我们的长项,范氏的老员工随便找几个出来都能做得比他们好。

但是那织布的机器我们没有,恐怕以现在的技术现有的机器也改不成那样,他们的机器是圆形的,和我们的完全不一样。”说到印染时,范昌华是骄傲的,但说到机器他又十分懊恼。

他们不是没试过调试机器,但从来都没成功过。现在他才知道,原来这已经完全是两种工艺了。

李迩安道:“如果买几台机器回去呢?能操作好吗?”

范昌华愣了下,道:“他们肯卖吗?”

李迩安道:“钱到位的话,为什么不卖?”

范昌华已经习惯了李迩安忽如其来的财大气粗。

“如果他们肯卖的话,我相信我能弄清楚操作原理。而且你都砸钱了,再请个技术工仔细的教一下就肯定没问题了。

不过我今天看了他们机台上所用的丝线,其他的我们北边都能做出来差不多的。但他们用的氨纶丝很特别。又白又细,韧性还特别好。

我们现在做得很多针纺品之所以上不了档次,就是因为氨纶丝容易断,影响成品的品质。如果要做到他们那种质量,那氨纶丝一定要换。”

李迩安有些犹豫:“这么麻烦......”

范昌华急道:“你不是对这个产品十分有信心吗?我相信,要是能在北面大批生产,有这个品质,再加上你我的眼光,这样的针织纺品至少能在国内盛行十年!到时候你就是第一家还是独一家,肯定能挣钱!”

李迩安知道范昌华说得不是虚的,毕竟当初在末世来临之前,范氏的厂里都依旧是在主打针织纺品。那不是盛行十年而已,而是在引领潮流近十年后,依旧盛行了数十年......

虽然后世的工艺更加精密,品种更加繁多。

虽然知道一定能挣钱,但李迩安还是嫌麻烦,一个服装厂已经够她烦的了。

而且那是范氏的基石。

那一世,范昌华或许是在很多年后才来到这里,买回了第一台机器。

所以如果她现在就做了,那势必会影响到范氏纺织厂的未来。

李迩安道:“这样吧,反正我也不懂纺织,行外人不做行内事,你既然这么有信心,我借你钱,你来办纺织厂。”

范昌华愣了一下,借着一阵狂喜,又收敛了一下,道:“你可要想好,只要这边肯卖机器,这绝对是笔挣钱的买卖!不行,我不能占你便宜,要不然我们合股?我也攒了一些钱......”

李迩安却摇摇头,道:“我知道能挣钱,但我真没兴趣再做一行了。有那时间我还不如跟瑾年多去些地方游玩呢,是吧,瑾年?”

姜瑾年笑了下,握住李迩安的手,道:“你说的都对。”

范昌华莫名觉得自己现在有点饱。

想到大事,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拿了下杯子,想喝水,却又放下,站起来走了几圈,又坐下。

认真问:“你能借多少?”

李迩安,道:“你需要多少,我就能借多少。你也看到了,我需要的订单量不小,今天那机子的运行速度我也是看见了的,一个机台最多一天一百米左右。

你按我平时的订货量估算一下,至少需要多少机子才能供上货。再来,你要是办厂,肯定不能只有我一个客户。这些你都考虑清楚。

接下来这几天,我跟瑾年要去看八景,你要是不去的话,可以到厂里看看问问。也不拘一定是那家,这东西在北面虽然还没有,但在这边肯定不是独一份。你比比价。”

范昌华也是跑了几年业务的人了,货比三家的道理他比谁都懂,何况是这样的大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