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云泱文士 > 第十六回王解元杏榜夺首名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十六回王解元杏榜夺首名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又说薛氏母女自王宅离开之后,便是回到了梨香院,此时薛宝钗被母亲薛姨妈一并叫到里间,至于原本伺候的丫鬟仆人则是被赶出了屋子,不得靠近。

“我的儿,今日你是怎么了?”

“母亲,我......我也不知道。”薛宝钗毕竟还是个十二岁的姑娘,今日之事事发突然,但若是被传出去,有损名节。

“平日里兄弟姐妹之间相互玩闹也没什么,只要别太过分,失了礼数,别人也不会说什么的,攸哥儿平日里是个行为有矩的,此番之举......”薛姨妈教训的说道。

“母亲,你多想了,攸兄弟想来也是一时间情急,没想到罢了。”

“嗯,也许吧。我的儿,你如今十二了,也是时候为你准备准备了。”

“母亲,哥哥还未......”薛宝钗当下便是理解了薛母的意思,只好赶忙拒绝了。

“对了,有一事我倒想问问你,攸哥儿是咋知道冷香丸的?你告诉过她?”薛姨妈疑惑的看着薛宝钗,问道。

“女儿也觉得奇怪,这冷香丸之事我就和宝兄弟一人说过,难道是宝兄弟和攸兄弟说的不成?”

“想来应该如此,他们是表兄弟,平日里又亲近,不过今日我还是头一次见攸哥儿发怒的样子,想来也是好笑。”薛姨妈不由的打趣了一下自己的女儿,但看到女儿脸色有点不好看,又说道,“好了好了,母亲不说了就是,此事你舅母想来也不会再提,以后你注意就是,这冷香丸你带在身上为好。”

“嗯。”薛宝钗点了点头,轻嗯了一声。

......

时间缓缓流过,很快又是新年将近,这年,因王子腾不在京都,所以王攸也不用像去年那般繁琐,不过石氏还是安排人将一应的礼物送到各家,作为上次王攸中举之时的还礼。

由于春闱将近,这年王攸也并未走出王宅,依旧在青云轩内发奋刻苦,石氏和王鸾则去了荣国府,给贾母请安的同时,顺便探望一下王夫人和薛姨妈。

谁知王夫人不在上房,问丫鬟们时,石氏才知道到王夫人去薛姨妈处闲话去了,于是便是在一众丫鬟婆子的带领下,来到梨香院。

梨香院外周瑞家的见到石氏到来,连忙进去传话。里间听到消息后,赶忙欣喜的迎了出来,一阵寒暄过后,众人进屋落座。

“怎么今日攸哥儿没来?”王夫人担忧的问了起来。

“这不,春闱将近,攸哥儿自是不好懈怠。”石氏含笑着回答道。

“这大过年的,本就是应该放松放松,嫂子未免紧了些。”一旁的薛姨妈插了一句。

“并非我管的紧,攸哥儿自个儿决定的事,我也不好多干涉,这读书上进毕竟是正事,又是他父亲同意的,我这母亲的自然是支持的。”石氏怎能听不出薛姨妈言语中的另一层含义。

“嫂子说的极是,不过还是得让攸哥儿注意身体。”薛姨妈回道。

妯娌之间又是说了好一阵闲话,无外乎一些家常琐事,不谈也罢。

且说王攸这边,十二月月初的时候,他便是安排人送了份节礼去了扬州,顺便让那人看看林如海现今身体状况如何。根据朝廷的安排,此次春闱设在京都贡院之内,并于二月初九举行,算算日子,也就不到一月有余了。王攸是此次江南贡院秋闱的解元,若是没取得好的名次,不仅仅丢了面子,严重的很可能会得罪江南士子。

这也是他为什么从扬州回来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断的研读四书五经,虽说这些书早已经烂熟于心,但是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再加上王攸毕竟是现实世界中人,有着更为优化的学习方式,自然是更进一步。

正月二十一日,是薛宝钗的生日。王攸想了想,还是亲自前往荣国府,送了份礼,宴席上,众人见到,少不得一番赞美之语,薛蟠原本想拉着王攸出去吃酒,顺便大肆庆祝一番,不过却再次被薛姨妈劝阻了。贾母笑着赏赐了些东西给王攸,又说了些让他注意身体之话。

贾宝玉原本对表弟禄蠹行为本就不感冒,但看到表弟言谈举止,依旧如往日一般潇洒自若,心中的怨气倒是少了许多,认为表弟和那些人不一样,于是兄弟俩自是无话不说。

对于贾宝玉,说实话,王攸更多的是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若是易地而处,指不定自己还不如这贾宝玉。

二月初九之日,王攸再度进入贡院,进行这春闱之试,相较于去年秋闱,更为的严格,不过号房相对于江南贡院,更是好上不少,至于试题也更加的偏僻和困难,比如第一场四书内容的默写,并不再是给出上句,让考生写出下句,而是直接问某个名篇之中第几局写了什么或者是直接就是对名篇的大段默写,不过此次倒是没有什么作诗,但是却有着需要对以往着名诗人的词句进行分析和理解。

关于策问的辩论和对时事的理解,王攸也不禁感叹这春闱不愧是举人的战场,时事的理解之中更是有着对国家大事的探讨,例如某地发生洪水之后应该如何解决,考生毕竟不是官员,他们的思想还太过于狭隘,大都不过是按照自己曾经听说过的办法作答,但千篇一律的作答必定不会脱颖而出。

王攸身为现实世界中的人,他所了解的则是两千多年来,或者说是近七十多年来,更为优化的决策,所以对于这洪水之题,自然写的条理清楚,考虑也更为全面,从朝廷写到官员,再写到地方官员和百姓,顺便练赈灾过程中所出现的意外,包括解决方法都是一一写了上去。

很快,在评定春闱考试的主考官的桌上,王攸的答卷再一次被摆在了桌上,因为太过详细和与众不同,惹来不少人的注意。此次主考官李贤乃是圣上钦点,和莫青山一样是文渊阁大学士,但也是吏部侍郎,发现这与众不同的答卷之后,连忙将这答卷送往宫中,交予圣上定夺。

御书房内,圣上看见这送来的答卷,心下也是惊奇,因为这最后一场的考题是他出的,此事也就李贤知晓。当看了王攸的答卷上一列列作答,条理清晰,并无不实之处,反而从各个角度剖析并给出相应的措施,可谓是深得朕心。

于是圣上便是用朱批在上面写了一个善字,便是让一旁的太监将答卷再次送回了李贤。

“李大人,那份答卷宫里还没消息吗?”一旁又官员看向上首处的李贤,问道。

“答卷已经呈交给圣上,想来也快了。”李贤笑着对众人说道。

“......”众考官听见圣上,自是不好多语,只好等待着。

“真不知道是哪位写出这样的见解来,着实令我等汗颜,若是圣上高兴,此人想来在四月的殿试之上少不得三甲之名。”有人羡慕的说道。

“是啊,是啊。”随后又有着不少人应和道,在场的所有考官都认为那份特殊的考卷当为此次春闱头名,但毕竟如今那答卷被送往了宫内,只好等着圣上的裁夺,至于其他,早已按次排好。

此时,只见一个太监从门外进来,众人连忙跪下,高呼万岁。只听得太监走向李贤,说道:“圣上很是高兴。”说罢,便是将答卷递给了李贤,随后便是离开了。

李贤起身,取过那答卷,发现上面居然有一个鲜红的“善”字,便是大喜道:“快!此卷当为头名,圣上亲表善字。”

众人稀奇,连忙凑上前来,但随后有人问道:“这考生是谁,有此殊荣!”

李贤也知道众人的心思,心下也不由的好奇,好在其他考生的答卷早已审阅完,此时就差这最后一份,直接将遮挡姓名处的封纸撕开,入眼便是王攸二字。

“王攸!”

......

到了放榜之日,王攸高中进士,且又是头名会元的消息传了出去,更有甚者,说王攸答卷乃是圣上亲批,且用朱批赐了一个善字。

京都之内,所有人都是羡慕不已,也在猜测王攸到底是何许人也。

此时的王攸正在接见从年前往扬州林宅送节礼回来的小厮,从中知道老师情况很不妙,心下不免有些着急和担忧。

“大爷,门外来了一大批官员!您快去看看吧。”川儿有些惶恐的说道。

王攸听到川儿慌忙过来禀报,只好先让小厮下去休息,自己则是跟随着川儿去了中门处迎接,父亲不在家中,他如今又是举人身份,有些事情不得不由他来处理。

行到中门处,只听得外面锣鼓喧天,好不热闹,随后便是有官员从中门而入,但见他们脸上都是喜气,王攸心下也是镇定不少。

“考生王攸何在?快去请他出来!”为首的官员喜气的对着门内的仆人问道。

“大人,学生在此。”王攸高呼出声。

前者自然望了过来,见到一俊逸公子快步走来,心下不免惊奇,但想到此番任务,便正色道:“考生王攸,年十一,乃同德七年解元,今同德八年,春闱一试,深得朕心,赐善,取杏榜头名,为会元。”

与此同时,宫内御书房处,圣上对着身边的一个太监问道:“此次会元是谁?”

“回主子的话,会元名王攸,乃是现任九省统制王子腾之子,此外这王攸还是扬州巡盐御史林海的学生!”

“哦?难怪如此,对了,听说王家和荣国府贾家有姻亲?”

“是!那贾家乃是昔日荣国公,宁国公之后,如今贾家史老太君的孙女贾氏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一名女官。”

圣上并未立即说话,只是背负双手,看着窗外的天空,似乎在思索什么事情,随后听得圣上说道:“有空去皇后宫里坐坐吧。”

“是!”那太监恭敬的回道。

......

王宅之内,众人听到面前官员说的话,都是喜不自禁,王攸也还在恍惚之中,没想到自己的答卷居然得到圣上亲赐,这着实出乎意料,也令他欣喜的同时,更添了一份惶恐,这也是他恍惚的原因。

那官员见到王攸恍惚,连忙提醒道:“王会元,接旨吧。恭喜了。”

被官员的话打断思绪,王攸连忙高呼万岁,随后起身接过,并吩咐打赏事宜。后宅内的石氏和王鸾也听到了消息,同样是喜不自禁。

寒暄过后,官员便是离开了王宅,王攸便是来到石氏的上房内,见到儿子,石氏很高兴的说道:“我的儿,娘真是为你骄傲,要是你父亲也在家,那就更好了。”

“母亲,孩儿殿试过后,需要离开京都一趟。”王攸面带忧色的说道。

“是不是要去扬州?”

“是!孩儿收到消息,老师命在旦夕,作为弟子的我不得不去侍奉!”

“唉,人皆有那一日,攸哥儿你想开点。”石氏叹了口气,随后又说道:“若是去了扬州,见到你父亲,就和他说我们都很想他,希望他在外面做事的时候多多照顾自己,多多想着家里才是。”

“是!孩儿明白,母亲,孩儿对您不孝......”

“好了,你的心意我明白,如今你是两元进士,若是殿试之上,圣上封你状元之名,那么......”说到这,石氏也不禁有些期待,本朝自立国以来,高中三元者不过一掌之数,若是她的儿子也高中三元,那可是要名垂青史的。

王攸看着母亲的样子,心下不语。

高中三元,若是真的高中三元,父亲王子腾的路就立即断了,母亲不清楚其中的平衡之道,这也不怪她,但也不好向母亲解释,免得她担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父亲和老师皆是被打上上皇的牌子,当今圣上若是想要培植新的势力,必定会雪藏自己,这两元进士之名已经让我名声大噪,但我毕竟还是十一岁,圣上就算赐了三甲之名,也不会立即安排官职,这就是平衡之道,至少在自己十六岁之前,王家依旧无虞。”王攸又是一番剖析,“不过两元进士之名身后也有着江南士子的影子,免不了又要得罪京城士子,若是多年之后,自己做官,想来圣上先是将自己派往外面历练一番,有了相应的政绩之后,再调往京中。又说圣意难测,天命难违.....”

三月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王攸带了份礼物敬献给姑父贾政,荣国府昨夜便是知道王攸高中会元,且有圣上亲赐善字的旨意,都是羡慕高兴不已。

贾政对于这个侄子,更是满意的不得了,和清客相公之间免不了又是高谈阔论一般,原本想留下王攸一道吃酒,但后来转念一想,还是让王攸去了贾母那边。

虽说是两元进士,但毕竟还是个十一岁的孩子,而且王子腾不在京都,贾政虽然是姑父,也不好让王攸陪着自己一道推杯换盏。

贾母正厅处,王熙凤早早的就安排了数桌酒宴,此时看到有一熟悉身影站在门外恭敬行礼,便是定睛望去。

其实,王鸾和石氏也被贾母邀请了来吃酒看戏,其中意味不明而知。

“老太太,太太,攸哥儿来了!”王熙凤小声的走到贾母和王夫人中间,提醒道。

贾母一听,连忙说道:“快,快让他进来,如今的他可是进士出身,怎能怠慢,让宝玉去把他领进来,算算好像我一年多未见攸哥儿了。”

众人听了,含笑称是。

贾宝玉见到王攸,心中也是高兴,没想到他居然会来到这里,原本还以为父亲贾政会留王攸在前院,这也果真如先前所想,表弟与众不同,和自己一样不喜欢那腌臜去处,但随后意识到表弟已经有了进士之身,且有圣上亲赐之语,便是恭喜道。

王攸知道贾宝玉不喜那仕途经济学问,所以只是笑了笑,并未说出什么你上进的话,便和贾宝玉聊了聊扬州风情和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后者听到扬州,便是想起了年前离开的林妹妹,不免有些思念。

两人一道进了正厅,所有人都是停下了手上的筷子,毕竟王攸昨日高中会元,一时间风光无量,少不得众人瞩目。

来到贾母面前,王攸跪拜在地,叩首道:“给老太太请安!”

“好,好孩子。”贾母颇为满意的笑着说道,随后又让王熙凤将王攸扶起,王熙凤才算是一年多未见到这个弟弟,上次宝钗生辰,因家中琐事太多,王熙凤抽不开身,所以才每一道去庆生,这日得见王攸,果真如当日秦可卿所说她这兄弟来日是要做大事的,果真一语成谶。

“弟弟,你来!”王熙凤将王攸领到一桌前,让他坐下,这桌三春,薛宝钗,贾宝玉都在其中,三春姐妹见到王攸到来,都很高兴,薛宝钗也笑着看着王攸。

外间酒宴上,突然有一门吏忙忙跑了进来,道贾政面前说道:“六宫都太监夏老爷降旨!”原本兴头上的贾政和贾赦等一干人吓了一跳,不知道是什么消息,连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香案,叫小厮开启中门迎接。早见到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随。那夏守忠也是不曾负诏,捧敕,此次得到圣上身边的公公的命令,自是欣喜不已,于是来到荣国府正门前下马,满面笑容,走到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道:“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罢,也不及吃茶,便乘马而去了。

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一面安排人去内院通知贾母,一面急忙更衣入朝。

贾母这边王攸刚刚落座未久,便是听到前院之事,心下都惶惶不定,石氏和王鸾连忙将王攸唤道身前,贾母这边也不住的安排人飞马来往报信。

约莫两个时辰,忽然见到赖大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的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等语。此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迎春姐妹以及薛姨妈和石氏母子三人都站在一旁,其中王夫人,凤姐,李纨,迎春姐妹,薛氏母女等人站的离王攸进了一些。

听到赖大这么一语,贾母便问了其中详情,赖大说道:“小的们只在临敬临敬殿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对了,老爷还说道此事沾了王家大爷的光,让我等不可怠慢了王家大爷。如今老爷又去了东宫,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

贾母等人一听,心神安定了下来,随后又看向王攸,更是觉得此子真是天佑之人,福缘深厚,可惜不是贾家子孙,但想到贾宝玉那块通灵宝玉曾经治好过王攸,这才让王攸有如此大的变化,那贾宝玉每天佩戴,日后不也是要为官作宰的,心下不免更是高兴不已。

石氏听道这贾元春加封之事和自己的儿子有关,也有了一丝别的心思。王攸握了握石氏的手,让后者镇定下来,石氏知道儿子可能要对自己说什么,在意识到接下来这荣国府贾母等人要进宫谢恩,便是看了一眼薛姨妈,薛姨妈点点头,于是两人便是向贾母告辞回了梨香院。

宁荣二处得知家中出了一位贵妃,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各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觉。

梨香院内,石氏,薛姨妈,王鸾和薛宝钗都看向王攸,只听得王攸说道:“母亲,姑母,圣上隆恩自是不必多说,不过我等也不好过于欣喜。殊不知福之祸之所倚祸之福之所伏,有些事我不会和你们说,到了那边若是遇见父亲,说与他,他想来必定会明白。”

“攸哥儿,你......”薛姨妈刚想说些什么,却被薛宝钗打断了。

“母亲,我们低调行事就是,攸兄弟想来有自己的道理。”薛宝钗向薛姨妈劝解说道,随后又不免担忧起来“不过哥哥那边......”

王攸听到薛宝钗这般言语,自然想到了那个呆霸王薛蟠,这个惹事的主,指不定日后会闹出什么事出来,但毕竟是大表兄,近弱冠之年,自己是管不住的,若是父亲能够回到京都,想必还能管教一番。

石氏深意的看了一眼薛宝钗,但也没说什么,有些事毕竟太早,需要经过时间来考较。虽说那日薛姨妈透露出一丝意思,不过自己当时以王攸年龄还小婉拒了。

四月,殿试之上,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连中两元的王攸却是被评了个一甲第三,也就是探花,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别的进士都有了相应的官职,唯独王攸没有,只得了一些金银赏赐,但有心人也发现原本应该赐予王攸的功劳却是被分摊给了荣国府和其父王子腾的身上,这不免也让人感叹圣心难测。

荣国府上层知道其中的原因,就连贾母也是颇对王攸愧疚,王夫人更是亲自前往王宅向石氏道歉,说什么女儿夺了侄子的功劳,原本侄子要为官作宰的,可如今却是这般。倒是贾宝玉颇为高兴,他并非幸灾乐祸,而是庆幸自己的表弟并未成为那国贼禄蠹。

此时的王攸早已经离开了京城,坐上了前往扬州的船,至于京都之事和风评他也不在意,至于有没有官做,他也不在乎,此时他心里最在乎的是老师林如海。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