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里正,应该知道这宅院和30亩良田究竟是谁的,孩子们有马家亲戚出头,今天必须给个交代!”
里正挺为难的,童婆子是亲戚又收了钱,傅氏娘家没人,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下马家族人来了,他不好太过偏向。
“都是一家子亲戚,吵吵嚷嚷的没意思,进屋坐下商议!”里正愿意说句公道话,事情就好办。
一番扯皮,最后定下协议,二房三房不姓赵,毕竟是马兴柱子孙,得一半产业。
赵木生虽死,继母还在,大房有赡养义务,赵一林兄弟替父孝敬老人,折算后从大房产业中扣除。
在马家强烈坚持下,童婆子不甘不愿拿了十两银子,和十亩良田给大房。
赵一林并不感激,原本都该属于他们,只得到三分之一,不过是欺负他们年幼。
他知道强求不得,又看见两位叔叔恶毒的目光,心中一凌,事后他们迟早以后会下黑手,开始思索退路。
马家族人兴高采烈的,十亩良田有一半是属于他们的,兴冲冲回来。
明月依然是一副要死不死的模样,惊喜的眼泪汪汪,“多谢各位长辈,不然我们哪能得到这些。”
“你们三个快给诸位叔爷磕头!”明月使唤三个小崽子。
赵一林就带着弟弟老老实实磕头感谢。
马老头摸着胡子,笑道,“我去看过,庄稼差不多能收割了,你们病的病,小的小,索性族人再帮一把,过几日来帮忙收割!”
赵一林不含糊,当场拿出五亩田的地契,诚恳道,”我家五亩田就够维持生计了,这些都孝敬给长辈!”
“哎呀,这是你们安生立命的本钱,堂爷爷不能收!”嘴上推辞,马老头还是笑嘻嘻的接过去。
“你娘的病耽误不得,手上有钱赶紧请个大夫瞧瞧吧!”见明月没有反对,老头叮嘱一句。
“是!”赵一林垂下眼帘,一副孝顺模样。
他不得不孝顺,胡三姑恼火他隐瞒傅氏的病情,害她白跑一趟。
去看热闹时,就跟着八卦一番,说出傅氏被儿子怂恿,才去老宅门口撞墙的,一番慈母心肠让人感动。
反过来,三个崽子必须孝顺亲娘,否则会被唾沫星子淹死的。
主持一回公道,就得了五亩良田,马家族人满载而归,几日后,果然如约来帮忙收割。
粮食收回来,终于不用天天吃野菜了,两个小的很兴奋,喜事临门,明月的精神也好多了,能勉强坐一会儿。
到了晚间,赵一林来到床前,“娘,我有事跟你商量!”
毕竟才11岁,虽然瞧不起懦弱的娘,终归是大人,不能和懵懂的弟弟商量。
这几日来看,他觉得自己杞人忧天了,娘依然是嗫嚅无能的,应该没被妖怪附体。
他曾旁敲侧击说过娘的情况,马老头经验老道,听说过曾有人假死,过了两天又活过来的。
男主不怀疑,对娘也不抱希望,更不指望她拿主意,就是想找人倾诉。
明月完全以他为主的模样,“这回的事你做的很好,想要说什么就说吧!”
“五亩田够我们生活了,可我担心老宅那边不死心,马家族人离的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就怕有人暗中下黑手,弟弟还小,我担心……。”
明月立刻做出惊恐模样,“天呐,我怎么没想到,那我们怎么办?”六神无主。
“娘想离开这吗?”赵一林沉吟片刻,说出他的想法,“我想搬到镇上!”
明月暗笑,剧情中,原主也是很快带三个崽子搬去镇上,没想到自己没管,这小子也有能耐操作。
“娘一直想送你们三兄弟去读书,可那时娘做不得主,白白耽误了,搬去镇上你们就能去学堂读书了,娘死了也甘心!”
天天把死挂在嘴边,赵一林不免烦躁,“读书的事回头再说!”
他何尝不想读书,以前在家时,明明有钱,童婆子不肯让大房孩子读书,却送堂弟去学堂。
赵木生服徭役,可以交钱免除的,死老太婆不答应,爹才活活累死了。
想到过往种种,赵一林眼中多了一股戾气,明月只当没看见,“娘没本事,你想搬就搬,想好以后靠什么营生过活吗?”
赵一林顿住了,“暂时没想好,走一步看一步吧,我想把五亩田卖了。”
“卖了?”明月故作惊讶。
“留着也会被搞破坏,索性卖了省事,就卖给马家那头!”
明月依然是毫无主见,别人说什么她都唯唯诺诺的。
有了粮食,一日三餐能吃粗粮饼,明月舍不得吃喝,分给孩子,他们也习以为常了。
粗粮饼被明月丢到空间,山珍海味多的是,谁稀罕吃这个。
决定搬离,赵一林天天早出晚归,知道他要卖地,马老头很高兴,给出市场价高一成的价格。
交易结束,还主动让儿子过来帮衬,母子四人在镇上租下房子,手头的钱,仔细过够生活一年半载的。
此番搬家,对外宣称明月病情严重,去镇上看病。
男主有光环,轻易租到合适的小院,他也够机灵,找到在书馆打杂的活。
请来大夫给明月号脉,结论是操劳过度,身子亏空厉害,可能会影响寿元,只能慢慢养着。
交代了日后不能劳累,开了温补方子,明月再三表示不吃药,反正活不长,就不必浪费钱了。
又抱歉总是头晕目眩,做不了活,家务事只能让孩子们打理。
这番表示让孩子们挺激动的,娘为了省钱,竟不肯吃药。
劝说无果,三个崽子就主动分担起来,两个小的负责洗衣做饭等琐事,赵一林在书馆打杂。
转眼过去大半年,明月的情况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能在屋里转转,但很快就头晕回去躺着。
不能干活可以说呀,在明月口述教导下,赵三林学会了各种家务,厨艺有了很大提升。
赵二林在附近的杂货铺找了打杂的活,弟兄俩一起挣钱,加上手里的积蓄,日子步入正轨。
赵一林在书馆做事勤快,工作完成后就偷学,坐馆的许先生发现后并没责怪。
某日抽空考教一番,发现他竟是过目不忘的天才,大喜之余,破例不要束修,收他为弟子。
赵一林感激涕零,读书也不忘做杂事,让先生更欢喜,了解到他家的情况,感慨学生自强不息,许先生惜才,决定登门家访。
(本章完)
wap.
/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