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佣兵1929 > 第559章 长城抗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帅再次沉思起来,他在考虑周文推测的可能性。

其实周文还真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的长城抗战就是在明年,也就是1933年的3月,日军在攻占山海关、热河之后,又进一步向长城沿各军事要口发起进攻。

又一次,长城眼睁睁看着侵略者的铁蹄漫过了自己古老的身躯。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是燕山山脉的长城各关口及附近的制高点,因此这次作战被称为“长城抗战”。

而此次长城抗战是民国军队不同派别、不同所属的军队的第一次联合一致的抗日作战。总数达25万人的中国军队,包含有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和晋军四大派系,可以说是中国军队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一次联合作战,对后来的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

但是,由于校长“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行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缺乏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整个长城抗战期间,只派中央军四五个师的兵力北上参战,再加上作为前期战场总指挥的那位少帅确实水平有限,对各不统属的联合部队缺乏有效的掌控,既做不到令行禁止,更做不到赏罚立决,导致25万大军始终无法拧成一股绳。

但是虽然如此,这位张少帅的抗日决心还是坚决的,毕竟他丢失了东北后已经处于全国民众口诛笔伐的风口浪尖,再没有作为,就是手下的官兵也将会离心离德,再无人愿意追随他了。

长城抗战开始阶段,3月15日以前,长城各守军接连打了几场胜仗:冷口的进攻战;喜峰口两次绕攻;滦平青山梁阻击战;古北口阻击战等都重创了日军,取得不同程度的胜利。

客观的说这还是张少帅部署的结果。

但是等到少帅迫于丢失热河全省的罪责下野后,那位外号叫做何婆婆的何上将主持北方军事,战场瞬间就转入被动,各个战场处处挨打,步步撤退,致使前线高级指挥将领抗战信心动摇,由观望到保存实力,消极抗战,进而导致冷口失陷,全线退败。

在周文熟知的历史中,这位何上将的军事生涯中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可见其人军事指挥能力之平庸,而且其人对日寇畏之如虎,是南京军委会中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在这位何上将的部署之下,在战略上消极防御,死守阵地,被动挨打。中国军队处处设防,往往是一字排开,没有纵深,消极死守,线长兵薄,工事简陋,一点被突破,全线即溃。

周文看来,中国军队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日军,而且有地形上的的优势,如果在日军进攻时,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以大量杀伤敌人的生力军为目的,采取运动战、伏击战,夜袭战,或派出小分队,攻其后方,是能给日军以杀伤或遏制其进攻的。

事实上,局部的出击是有奏效的,如第29军在喜峰口、罗文峪的夜袭作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最经典的奇袭战之一。

是役,29军为争取主动、消弱日军的进攻势头,军长宋长官决定进行夜袭。他在全军挑选组织装备着大刀和短枪的上千名夜袭队,分两路向蔡家峪、小喜峰口等处日军发起突然进攻。夜袭队手持大刀,奋勇冲杀。

而此时日军还在梦中,不少日军未及清醒即脑袋已经搬家。夜袭队乘着日军慌乱,一路向日军纵深冲杀,接连攻占日军十余处据点,趁势破坏了敌装甲车、大炮、给养车、弹药车等,缴获无数。

大刀队不但摧毁了日军前线指挥所及炮兵阵地,光是大刀砍下的鬼子头颅就有六百多颗。一夜之间就将不可一世的日军杀得心惊胆战,不得不将防线后退十几里,为29军后期坚守住阵地赢得了时间。

可惜的是,这种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战法却没有得到高层的重视,既未推而广之,亦未持久,这是由最高指挥者消极防御的指导思想造成的。

而此次长城抗战,周文不可能参加所有的战斗,必须要有所选择。

整个长城抗战的失败,战略层面来说就是南京高层各种消极思想及没有决死一战的决心和信心导致的,而从战术层面来看是由于冷口被日军突破从而导致全线崩溃。

长城冷口的防御战决定了整条战线的成败,周文就决定佣兵团的参战地点就在冷口。

按照周文的想法,他不仅仅是只想帮助中国军队守住冷口,消极防御可不是佣兵团的风格,而是以冷口为突破口,不但要大量杀伤进攻的日军,还要寻找战机能够歼灭其一部,动摇日军的作战信心,从而改变整个长城防线的被动局面。

这是周文第一次尝试要改变历史的走向,哪怕中国军队最终还是不得不放弃长城,那也是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撤退,而不是历史上那样全军溃败,被日军一路追击到了冀东平原,导致整个平津地区的门户大开,处在日军的武装监视和支配之下,日军随时可以进占平津和冀察。

这个计划里就有两个最重要的环节需要解决。

一个是必须有一支能够完全信任周文,同时具备一定战斗力的友军与佣兵团进行协同作战。

周文可没有狂妄到单凭一千多人的佣兵团就能守住冷口的同时还能给日军以毁灭性的打击。

冷口防线可不只是长城的一个关口,其地形延长达数十里,需要守住的制高点多达十几处,佣兵团一千多人撒下去,平均每公里防线只是几十人,要守住肯定不现实。

何况佣兵团的习惯战术是在运动中寻找日军的薄弱环节,或偷袭或伏击,出其不意给日军狠狠一击后又再次远遁,继续寻找新的战机,就像一只隐藏在草丛中的狼,等待猎物再次落入攻击范围。

而对日军来说,这样一支规模不算小的部队对他们补给线和后勤部队的威胁非常大,就如芒刺在背,要么分兵防守漫长的补给线,要么主动出击,在茫茫大山中搜寻佣兵团以求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