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建造盛唐 > 第二十一章 “中山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这是什么东西?”

老半晌,鲁元才说得出话来。

元凌一脸的高深莫测,这可是动力学物理方程式,而且他计算所用的是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古印度的印度科学家巴格达,公元八世纪左右才随着佛教传入华夏且并未被当时的中文书写系统所接纳,直到光绪元年才正式为使用。

这时候的唐朝子民根本就不识得阿拉伯数字。

别说中国人不识得,就算发明阿拉伯数字的古印度,现在也没有将一到十发明出来。

故而鲁元看着方程式,就如看天书一样。

“这是术数的一种计算方式,至于这些数字起源于古天竺,较之我们的数字会简单一些,用来计算更加方便。”

元凌只是选择简单的解释,而没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基础,根本是听不懂,真要他解释也解释不过来。

总不能从小学数年开始说起吧!

鲁元有心深入了解,却不知怎么询问,张了张嘴,还是问不出口。

元凌对于鲁元这个工部侍郎印象极好,在研究畜力筒车的这段时间里,他最是勤快,问的也最多,求知欲望一点儿也不比阎立德差,他也不吝啬的指点解答,除了那些真解释不清楚的东西外,没有半点私藏。

顿了一顿,说道:“侍郎若是想学,我可以教你。只是这其中深奥无比,没有深厚的术数功底,谈也别谈。”

鲁元带着几分质疑的道:“不用验证,不用对比,就凭这个真的行得通?”

元凌道:“成与不成,一试便知。”

根据元凌给出的比例,鲁元另外制作了两台畜力筒车,一个更大一些,一个略小一点,对比下来,动力完全没有问题。

鲁元心服口服的对着元凌一拜,说道:“商王所学惊人,下官佩服的五体投地。”

畜力筒车的功成,大大激发了工部上下的士气。

元凌一鼓作气,大手一挥展开了高转筒车的研究。

高转筒车以十丈为基准,由上、下轮、简索、支架等部件组成,下轮有一半埋于水中,汲水高程可达十丈,两架筒车上下配合则需达二十丈,是筒车中最难的一种,但是也是最有必要出现的形态。

因为高转筒车服务于黄河、长江、淮河两岸这样水资源丰富的产粮重地,取得的效果最为显着。

在高转筒车将成的时候,阎立德一脸严肃的来到了元凌到了身旁,说道:“商王,麻烦了。高转筒车太高太大,需要的动力非常人、寻常牲畜可以转动,依照图纸制作出来,将会出现动力不足的弊端。”

鲁元还未顾及那么多,经过阎立德这一提醒,瞬间醒悟,惊呼道:“动力不足,那高转筒车岂不是死物?”

元凌胸有成竹,道:“此事早在考虑中了,我们可以在高转筒车附近建造一个立式风车,以风力来带动水转筒车。借助风水之力,足以驱动高转筒车。”

阎立德傻眼了:“风力?”

鲁元心中一动,脱口道:“就跟海船一样,借助风帆之力?好想法……”

元凌意外看了鲁元一眼,立式风车是宋朝发明的协助高转筒车的风力器械,这在唐朝是不曾有过。鲁元居然比阎立德还先反应过来,足以让他高看。

他具体描绘了风力器械的模样,简单实用,通俗易懂。

阎立德长叹:“商王奇思妙想,张衡、马均未必及也。”

鲁元默然无言。

**********

东宫!

李承乾带着几分不满的看着面前的亲信,道:“都这么多天了,一点音讯也没有,怎么办事的。”

鲁元拜服在地,不知如何说起。

李承乾见状更是不满,总觉得事事不顺,尤其是今日谏官请奏让李泰之官,给李世民拒绝之后,心底就窝着一肚子的火。

依照王朝惯例,亲王到了一定年岁,理应外放之官,去自己的封地行使政务。

李泰早已到了之官的年纪,是李世民一次又一次的压下,舍不得爱子离开自己去封地。

李承乾心底很不是滋味,总有一种恐惧感,觉得自己的父亲留下李泰是为了取代他这个太子。想着自己的父亲,从来没有向对待李泰那样宽容的对待自己,不安的念头日渐加重。

怒上心头,李承乾高声道:“你有今日,是孤王的提拔,如今让你办一点小事都办不成?”

鲁元赶忙拜道:“太子殿下的提拔知遇之恩,下官不敢忘怀。只是太子之命,真的无从查起。商王才艺超绝,下官拍马不急,哪里找得出破绽。”

“孤王不信!”李承乾怒道:“他一个浑浑噩噩的废物,怎么可能突然之间能制作出筒车这种造福天下的奇物?孤王绝对不信,这其中定有缘由。孤王听说他是得何稠启发,从何府带出大批手札,这筒车应当是何稠的功劳,李元瑷不过是冒领他功。孤王身在东宫,都能查出此事,你在他身旁那么久,一点都查不出来?”

鲁元难以启齿,念及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终说不出污蔑李元瑷的话来,道:“殿下,商王从来没有避讳何少监的功劳,然下官更能感受到商王对筒车的研究,深信即便没有何少监,筒车的一样能够功成,只是推迟些许时间而已。商王确确实实是真才实学,下官在他身旁的这些日子受益极大,绝非殿下口中的无能之辈……”

“住口!”李承乾万万想不到自己一手提拔的人胆敢这样忤逆自己,更是恼怒:“混蛋,孤王居然养了头中山狼,给我滚!”

鲁元重重磕了三个头,退了下去。

李承乾胸口起伏不定,气愤难平,切齿道:“李元瑷!”

其实他跟李元瑷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李泰带来的各种压力恐惧,他没有办法向自己的弟弟宣泄,单纯的想找一个人发泄,正好李元瑷拒绝将《咏庭前若榴》给他,就想出一出气。

结果李元瑷非但不中招,不给他欺负宣泄烦闷心情。反而因为筒车地位一跃千里,受到诸多亲睐,这让李承乾倍感失败,皇储的面子过不去,现今连自己提拔的臣子都因为他而背叛自己,更是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