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子的棉衣都是补丁打着补丁,看着就是家里那个男娃子的棉衣顺眼点,不仅是少几个补丁,而且补丁的颜色也相近。
五个瘦骨嶙峋的女孩子挤在炕底下,炕上是黑瘦的甄大牛和这家里最胖的三岁儿子。
女孩子们人手一个干巴巴黑乎乎的杂粮窝窝头,都低着脑袋往嘴里塞,大牛媳妇起身招呼贾好好往炕上坐。
贾好好在炕沿上坐下,顺势往炕桌上看了一眼,一小盆萝卜已经快见底了,只剩下干巴巴的看不见油水的腌菜。
现在的人做菜大都是舍不得放油的,也就是她家,在她的坚持下,从来舍得熬猪油炒菜。
另外竹篮子里还有半篮子干巴巴黑乎乎的杂粮窝窝头。
贾好好看着就肯定自己咽不下去,因此在大牛媳妇客气的递给自己一个窝窝头的时候,张口就是谎话:“嫂子别客气,我已经吃过了。”
几个年纪小的女孩子吃完了窝窝头再伸手的时候,大牛媳妇却快速的抬手打落了她们的手,没好气的抱怨:“行了,吃这么多干啥,又不用出去干活。”
说完,看见自己的儿子已经吃完了,就再捡了个窝窝头递给儿子。
贾好好看的目瞪口呆,自己来到这后,虽然也一直觉得日子过得艰难,手机电脑这些消遣都没了,但是在吃的这方面,因为有小七在,还真的没饿过肚子,虽然不能每天都是大鱼大肉,但是隔三差五还是能吃点好的。
再者村子里的人都没有特别极端的,现在默认的就是不要在人家吃饭的时候上门,让她都忘记了现在不仅是困难的年代,还是重男轻女的年代。
不知怎么的,现在看见这些女孩子,贾好好莫名觉得心里酸酸的。
“你带弟弟妹妹分糖吃。”她从兜里掏出一把奶糖塞到最大女孩子的手里,笑着问:“你们想不想去读书啊?”
看着三四岁的男孩子可能是吃独食惯了,馋的流出来了口水,急的哇哇大叫:“糖,糖,都是我的。”
虽然心疼儿子,可是女儿也是自己生的,大牛媳妇虽然也想把奶糖都留给儿子,当着贾好好的面却也没再多说什么,把儿子塞到大女儿的怀里:“喂给你弟弟吃。”
才冲着贾好好无奈的道:“不瞒你说,虽然现在天气冷外面也没什么活,不过她们都是女孩子,也该学着缝缝补补,再带着弟弟玩,也没空去读书啊。”
贾好好一直留神大丫,见她先剥了颗奶糖塞到弟弟的嘴里,再拉开最小的妹妹已经把塞进嘴里的手,给她塞了颗奶糖,又给另外几个妹妹一人一颗,最后自己也小心翼翼的含了一颗奶糖。
再听到大牛媳妇的话,贾好好心里感叹不已,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
一边的二丫更机灵点,来到贾好好的身边,怯生生的开口:“娘,让大姐却读书吧?我们留在家就能把家里的活干好的。”
只要大姐认识字,那回来就能教她们几个。
大牛媳妇叹了口气:“都是乡下人识字有啥用啊,又不能去当教书先生,还不如趁早学会做衣服鞋子呢。”
“现在能吃五分饱就不错了,前几年饿的时候连麦麸都得吃。”
贾好好摸了摸二丫枯黄的头发,笑了笑:“嫂子啊,我也和你说实话,我妹妹说了,她们那边明后年又要造新医院了,到时候缺护士缺的厉害,估摸着这些年都会招人,反正只要女孩子们认识字,学习好,过个七八年,她都能安排工作。”
这当然是贾好好的谎话了,医院招不招人,她不可能知道,她的妹妹也没这么大的脸面把人弄进去。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过个七八年后gaige开放了,这私营企业就像是雨后春笋那样冒出来了,自己想带着村里人做点什么挣钱的买卖,那是真的不难。
听到她的话,大牛媳妇激动坏了:“真的啊?妹子你可真有眼光,我这几个女儿都机灵的很,肯定能学好的,我等下就让她们都去学认字去。”
倒也不是她傻被贾好好骗。
而是村里人都觉得贾好好有钱有本事,最重要的是,她认识的人都是有钱有本事的。
而且贾好好也是村里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骗自己也没好处。
反正自己的女儿去学认字,啥也不用出,吃亏的还是贾好好。
但是就是因为贾好好不收钱,她现在一琢磨,才更相信她的话。
她觉得自己真相了:肯定是贾好好她们想要听话的人打下手,就像是自己前些年在地主家当丫鬟一样,不也是要面临着几个姨太太的拉拢吗?
倒是贾好好听到她恨不得让五个女儿都去上学,赶紧道:“现在就收八岁以上的。”
大牛媳妇就很惋惜的看着自己的另外三个女儿,看着贾好好很期待的问:“那等我家三丫明年三岁了就能去学认字吗?”
当然,三丫头明年也不过是七岁而已,但是她就担心贾好好这边收够了人,以后就不继续收了。
贾好好见那几个女孩子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心里一软:“能啊,只要我还在,到岁数了就能去上学。”
“嫂子我们一定会听话的。”大丫姐妹们看她的眼神就像是看仙女一样。
她们也想去读书,但是爹娘不让,说读书没用,照顾好弟弟,收拾好家里才是她们应该做的。
她们都明白,爹娘更喜欢弟弟,家里也没什么粮食,省下来都是为了以后让弟弟能去读书。
要是她们错过这次不用钱就能上学的机会,那以后就肯定不会再有机会了。
没想到贾好好却出现了,还说服了她们的娘,让她们有机会去上学了,可真是激动的不行。
至于大牛,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因为瘦,额头眼角的皱纹已经很明显了,憨厚的开口:“弟妹你真是个好人,别的事我也帮不上忙,但是有什么力气活,你尽管来喊我。”
虽然他也重男轻女,但是现在要是没儿子,那是要被人骂绝户的。
他们生了五个女儿后,好不容易才生了个儿子,要是不偏心,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哪怕再艰难的时候,他也没把才出生的女儿扔到后山。
现在女儿们可能有机会去挣钱,他心里也很高兴。
贾好好离开后,看着系统里的金币已经有了512个,也是暗暗的松了口气,自己总算是有点底气了,这就是遇到了危险,自己也能有自保的能力。
现在已经知道自己不能再欠系统的金币了,贾好好也不敢大手大脚的弄好吃的了,怎么也要留着500个金币应应急。
想要过上想吃啥就吃啥的好日子,自己还得继续做好事啊?
可惜,村里人都这么配合的让儿女来上学,让她都有点遗憾,这不是害的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
坦白点讲,就是大家都太积极了,害的自己不能继续挣金币了。
不过她也没机会琢磨这些了,因为得尽快去甄老会计那报道了,不管怎么样,自己现在要接甄会计的班,就不能出岔子。
比起当老师,她还是觉得自己更喜欢当会计。
那么多求知欲满满的孩子,自己可吃不消应付。
不过,教室就是队上的仓库,她和甄会计在简陋的办公室看账本的时候,孩子们下课后出来看见她,还是会凑上来和她打招呼的,不是喊她‘嫂子’就是喊她‘贾老师’,都没人喊她甄会计。
会记这职位虽然是繁琐了点,但是在贾好好看来也真的不难。
大队上的会计,算的就是工分,还有就是像甄大牛家孩子多,他媳妇又能生,嫁给他后几乎是每年都在生孩子。
就算是他媳妇没时间,没财力坐月子,但是夫妻两想养活一家子还是不容易,艰难的时候只能向大队借预备粮。
现在也没钱还债,就只能是欠了大队上不少工分。
分粮食的时候就要会计算过扣下他们家多少公分。
这些甄会计在账本上记的很清楚,贾好好粗粗扫了一遍,就知道这些账本大都没问题。
就是她也不得不佩服甄会计确实不是个贪婪的人,不过转念一想,队长也是真的不富裕,要是甄会计做的太过了,大队长可不是个好惹的,肯定也容不下。
比起甄会计的账本,贾好好花了几天功夫,就把繁琐的账本给整理好了。
就算是因为要退位,心里有点别扭的甄会计,都不得不佩服,夸她是天上做会计的料,比自己厉害多了。
这虽然是人家真心实意的夸奖,但是贾好好还真的不觉得自己被安慰了。
想当初,她也是生财有道,又是差点就当上教授的人才啊。
现在都沦落到在这山沟沟里当会计了,贾好好揉了揉自己快要写断了的手腕,越发怀念起电脑这类高科技了。
转眼就到了腊月十四这天下午,贾好好已经接管了甄会计手里的钥匙,没等孩子们放学就锁好门回家。
不是她偷懒,实在是她现在也算是村里的名人了,村里人和学生们看见都太热情了,孩子们看见她就围上来,村里人看见她也要笑吟吟的打个招呼。
面对这样的情况,她也不能板着脸是不是?陪笑陪的腮帮子疼。
因此现在她也学聪明了,先溜为上。
甄二妞和三妞现在都是三年级,甄小二和小三现在都是五年级,四个人去读书了,家里就只剩下甄大姐和鲁綉以及黄医生了。
而且黄医生现在也想尽快收拾好甄二婶家的老房子,她自己肯定是无从下手的,幸好现在贾好好已经是大队上的能干人了,找了甄大牛,私下说好了给十斤面粉,人家这几天就帮着修整的差不多了。
因此,贾好好回去的时候,家里就只有甄大姐在炕上缝鞋子,鲁綉在摆弄会跳的铁皮青蛙,还有陀螺,母女两偶尔说几句话,倒也不是很冷清。
鲁綉很爱黏着贾好好,见她回来了,就催着她上炕暖和,又很伶俐的拿了贾好好专用的搪瓷缸给她倒开水。
“宝贝真乖啊!”贾好好接过搪瓷缸,笑着夸她:“宝贝越来越懂事了,等过两天舅妈带你去镇上买年货好不好?”
鲁綉就靠在炕边美滋滋的点头,乖巧的道:“舅妈最好了。”
甄大姐听到弟媳妇这话,心里就开始提心吊胆了,实在是这弟妹的手太松了,买东西就像是不用钱一样。
“外面冷,你不是不喜欢坐牛车吗?还是我去买吧?”甄大姐殷切的看着她:“你有什么要买的跟我说就行,我去买。”
贾好好也卡壳了:“啊,我也不知道这过年得买啥啊?”
主要是她想买的鸡鸭鱼肉这些,镇上的供销社也不一定有的卖,得去黑市碰碰运气。
而且她之前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女孩子,南北的风俗也不一样,是真的不知道过年要买什么。
有时候,她自己想起来自己能在这零下二十三十度的北方,在没有空调暖气的时候活的好好的,都觉得自己很厉害,佩服自己生命里很强。
甄大姐一想也是,就笑着给弟媳妇普及一下:“我们这边的顺口溜是: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杀年猪;二十七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熬;初一初二新衣裳满街走。”
贾好好很有兴趣的点了点头:“这倒是很有意思。”
毕竟现在也没别的消遣了,就只能盼着过年,看看有没有什么热闹。
甄大姐现在是主厨,对地窖里的粮食之类的心里有数,就和她商量:“对了,过年得吃饺子,我们家里的面粉和肉得买一些。”
贾好好好些时间没关心这些了,主要是现在自己男人不在家,厨房也不归自己管,自己就算是想让小七弄些米面出来,也缺少了关明正大的借口。
听到甄大姐的话,她就忍不住叹了口气:“哎,他都走了八天了,也不知道宥钦什么时候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