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联政治局委员们对张汉卿一行的到来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这体现在苏共中央6位领导人集体接见了张汉卿一行,宾主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这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铬印的人物中,张汉卿特别关注斯大林。

现在他是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托姆斯基共同为苏共最具权力的6个人,但是在目前尚未体现出远超越他人的力量。虽然他作为苏共中央的总|书记,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不为列宁所喜,所以在接替列宁地位出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诸人中,他最不被看好。

由于同期列宁和斯大林在关于外贸垄断和格鲁吉亚事件问题上发生争执,在1923年1月4日,列宁又为他的口授记录作了一个补充,即那份着名的《给代表大会的信》,是专门针对斯大林的:

“斯大林同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完全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

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务。这个人在其他方面同斯大林一样,只要有一点强过于他,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较少任性等等。

这一点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从防止分裂来看,从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和托洛茨斯基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

1923年3月5日,列宁得知妻子克鲁普斯卡娅被斯大林辱骂和恐吓后十分愤怒,向斯大林提出绝交。虽然斯大林向列宁道歉,最终事情平息。但这一事件也影响了列宁对斯大林的看法:“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

由于这些事件,使人民党内高层及熟悉苏联事务的外交官们也曾经对谁最终出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争论不休,当然也并没有人看好斯大林。然而令人民党同仁大跌眼镜的是,张汉卿言之凿凿地断定斯大林最终将成为主宰苏联的政局。

他并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此次赴苏,所谈的对苏关系,一是表明我国与苏联两国两党之间的长期友好姿态,保障边界和睦,另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坚定不移地表明支持斯大林的态度,以使我们在与苏联的交好中能够得到其更多的青睐和支持,这些在中国未来的建设和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

尽管人民党的情报网还没能够撒到苏联领导高层内部,凭着穿越者的优势,张汉卿清楚地知道斯大林的能耐。

在“列宁遗嘱”引发危机到来之前,他即利用列宁与托洛茨基的矛盾分歧,后来赢得列宁的信任和重用。列宁逝世后,他立即抓住托洛茨基批评加米涅夫、季维诺也夫的机会与后者结成政治联盟共同对付威望极高的的托洛茨基。

通过他们的支持,斯大林度过了因“列宁遗嘱”而引发的危机,击败托洛茨基,巩固了在党内的地位。接着他又支持布哈林,利用人们对反对派反复无常的厌烦,孤立转而与托洛茨基沆瀣一气的加米涅夫和季维诺也夫,直到将他们开除出党;最后又将与自己在经济政策上产生分歧的布哈林打成右倾投降主义集团头子。

所以,座次,只是暂时的。要不了几年,在斯大林的关注下,这些人都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无一善终。他们在公共场合看起来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在私下里,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当然,对张汉卿而言,他只能怀着浑杂的感觉,与他们一一礼貌性地握手,像浏览一个个活着的被纪念的雕塑。

轮到斯大林了,对这个蜚声世界的传奇人物,即使张汉卿有今天完全不输与他的地位,他还是怀着崇敬之情。

自家事自家知,自己是凭着先知的机会成为中国的领导人,而对方则完全是从血泊里杀出来的…斯大林本是他的笔名,意思为“钢铁的人”,从他后来一系列的手段看,他真的是名符其实。

他的脸上有很深的麻子,据说是因为7岁那年得过天花导致的。观察到他的左手戴着一只厚手套,从外交部得到的消息是他曾经在上学时得过败血症而感染了左臂,即使在病愈后肌肉还是有些萎缩,左臂也略短。

真想不到,这个身高只有1米62、其貌不扬的男人,却能带领苏联走上世界超级大国舞台。人不可貌相,确实如此啊!

张汉卿用异常亲热的语调和这位未来的苏共领袖叙话,他说:“尊敬的斯大林同志,今天,我们是为友谊而来的。作为苏联现在和未来的最大邻邦,中华民国政|府愿意与你们结成友好互助的坚强基石。中苏两国都有被侵略的历史,但在两国人民的拥护下,我们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为了巩固这个胜利,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民国政|府,愿意与苏联兄弟党和政|府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全面合作的、互利的、和平的外交关系。

之前,苏联是中华民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充分说明了苏联对中华民国的友谊;现在,我率领的这个庞大的代表团,就是要向苏联兄弟回馈我们的友谊。我相信,在中苏友谊这个大旗下,一切的问题都能够最终解决,我对中苏关系的前景充满信心!”

这次来,除了要消除之前因搜查大使馆导致的两国关系冷处理,还要彻底解决中东路等问题的尾巴,以及获得两国相互安全的保证,并尽可能地从苏联方面获得一些迫切的技术。

不管苏联内部如何争斗,在对华关系上,他们都出奇的一致,即现在的苏联,需要顺手接下中方抛来的橄榄枝。在这个大局上,宾主很快达成了主流意见,剩下的细节问题,就留双方的外交人员去磋商吧。

化悲痛为力量在为建设新苏联努力工作的苏联人民也对来自东方邻国的友好使者表示了极大的好感:从十月革命起苏维埃政权便被世界孤立,只有这位中国的传奇少帅力排众议,率先在东北以地方自治的名义承认了苏联并表达了友善,并在入主中国后率先与苏联互派了大使,使苏联有了第一个盟友。

尽管这个盟友暂时还不是很强大,而且信奉的是有一定区别于共产主义的“三皿煮义”。不过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逐渐强盛的中国对休克中的这个大国有至关重要的缓冲作用。

人民党的政治架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纪委、组织部、书记处,与苏联的人民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局、组织局、监查委员会、书记处有惊人的类似,有些名称甚至相同;人民党中央委员会与苏联工农红军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大同小异;人民党的组织原则、各级常委会制度更是苏联学习的好榜样。

当然,苏联的集体农庄、计划经济也值得张汉卿努力借鉴,毕竟,时过境迁,在穿越前国家已走上市场经济道路,他对于计划经济还不是很了解其运作。

因为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计划经济在经过几十年的辉煌后已经走上末路,所以它的缺点被放大,而正是这种经济制度,使苏联曾经跃居为全球的榜眼,值得参考。

苏联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到1925年的经济才基本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但是苏联现代工业还比较落后,钢铁、电力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汽车、飞机制造、化学合成、大型机器设备制造(发电站、自动生产线设备)等等最新的大工业几乎一片空白。

20世纪20年代中期,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后,各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

尤其是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并继续封锁苏联经济,苏联成为红色孤岛。更加严重的是苏联缺乏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劳动者的素质也不高。

直至到了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如果在这时遇到帝国主义集团的大规模侵略,苏联当时的工业水平和生产能力是不能保卫苏维埃政权的。

所以列宁在世时,即酝酿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经济建设,在当时,苏联正构想着共产主义历史上第一个五年计划,因此特别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中国的主动示好,苏联如今可以缓口气,而不用过于担心来自东方的威胁而陷入两面夹攻的不利局面了。作为处在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中的苏联来说,也亟需要有友情的关怀。

没有人不合时宜地提到中国方面就在不久前搜查了苏联驻华大使馆,张汉卿没有提,苏联人没有提,就像发生在昨天的一场梦…

张汉卿等人也拿出了他们的一揽子交易、及经济互助合作协议,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中苏实现彻底和平的前提下来谈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