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荡终于成功将老公叔嬴辉说服,一番交谈之下,嬴辉对于他的这种做法十分赞同,于翌日就同一众宗室大臣启程,返回雍城。
但是,还没等秦王荡松了口气,一个让他倍感恼怒的事情就发生了。
次日,秦王荡适才来到四海归一殿上朝,尚未坐下,就看见朝堂之上,只有稀稀疏疏的十几名大臣。
这十几名大臣对于秦王荡而言都是生面孔,不甚熟悉的那一种,盖因其人微言轻,官职不高,能力不大,再加上又是朝中的骑墙派,做事中规中矩的,不怎么露面,所以秦王荡不是很熟悉。
甘茂呢?
向寿呢?
樗里疾呢?
这一干重臣,除了弥子夏一个已经遭到排斥的右丞相,竟然一个都没来上朝!
成何体统!
秦王荡不禁面沉如水地道:“甘茂、李昙他们呢?怎么今日早朝,只有尔等几个大臣?莫非都病了?”
闻言,群臣都纷纷低下头,不敢搭话。
弥子夏无奈的出列道:“王上,甘茂、向寿等大臣都已经称病。”
“称病?呵呵。”秦王荡冷笑道:“寡人怎么不知道,咸阳也有这么厉害的瘟疫,居然能让寡人的这么多大臣都染病了!寡人看,他们是病了,得的是心病!”
“王上息怒!”群臣忙道。
“黑伯。”
“老臣在。”黑伯忙站了出来。
“今日没来上朝的大臣有多少人?”
“回禀王上,除了前日就已经告病的严君,应有九十七人。”
秦王荡冷声道:“九十七人。你即刻派人去把他们都请过来,不管是真病还是假病,哪怕是躺在病床上,还有一口气,抬都给寡人抬到四海归一殿!”
“唯!”黑伯应了一声,随后就派人将没来上朝的群臣一一“缉拿”过来。
而秦王荡则是高坐在陛台之上,正襟危坐,闭目养神,并不与群臣说话。
等了老半天,整整九十七名大臣,都无一例外,被生拉硬拽到的四海归一殿。至于前日就已经托病的樗里疾,盖因其德高望重,又是秦王荡的叔父,故而没有“请”他。
看着已经跪在下面瑟瑟发抖的群臣,秦王荡缓缓的睁开眼睛,一言不发。
在这个时代,君臣关系还是颇为融洽的。
上古先秦之世,君王与大臣是坐而论道的,没有太过苛刻的礼法约束。及至汉朝建立,尤其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国君与臣子的关系,这才变得泾渭分明,越发的生分。
到了鞑清的时候,甚至大臣向皇帝上奏,都是要跪着的!
君王的地位被无限拔高,则臣子的地位被无限贬低。
君待臣如车马,臣待君如路人;君待臣如手足,臣待君如腹心!
如此,方为国士!
昔日晋国被六大臣瓜分,他们分别是智、赵、魏、韩、范、中行。其中智伯势力最大,先后灭掉范氏和中行氏。
但他在灭赵氏时,被赵、魏、韩三家联手杀掉。
赵襄子和智伯仇恨最深,乃虐其尸首。智伯家臣豫让知道后,只身行刺赵襄子,但两次被抓,都未能成功。
赵襄子本不想杀豫让,可他报仇之心不死。于是,赵襄子气愤的质问:“你原来是范家之臣,智伯杀范氏你不报仇,为何独为智伯报仇而杀我?”
豫让回答:“君待臣如车马,臣待君如路人;君待臣如手足,臣待君如腹心。范氏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国士报之。”后豫让引颈受死。
这就是国士之风!
君待臣如车马,臣待君如路人;君待臣如手足,臣待君如腹心。
这句话说的多么透彻!
这里透露着一个人人都懂得用人之道,就是付出等于回报。可惜,很多人仍旧看不懂。
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何有钱有权,却不得人心;他们不明白自己花了那么多钱,有难时却树倒猢狲散。
待人,应发自内心的给人以尊重。
秦王荡焉能不懂得这个道理?
但是,现在正因为他对于群臣的这种容忍,竟然在君臣之间发生巨大分歧之时,群臣与他背道而驰。他作为一国之君,罢朝可以,但是群臣罢朝,成何体统?
这不是在逼宫吗!
秦王荡扫视着跪在陛台之下的群臣,冷冷地道:“二三子,何故如此?有什么话,咱们君臣之间,不能坐下来好好谈的?正所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寡人有忧虑,秦国有忧虑,尔等肉食者竟然不为寡人,不为秦国出谋划策,反而一个个避而不出!”
“尔等欲何为?胁迫寡人吗?啊!”
“王上息怒!”
“臣等惶恐!”群臣都战战兢兢地道。
“惶恐?你们有什么好惶恐的!”
顿了顿,秦王荡又道:“二三子之罢朝,形同逼宫,该当何罪?”
“王上息怒!”群臣忙道。
“黑伯,按照秦法,群臣逼宫,该当何罪?”
黑伯低着头道:“王上,秦法中并无如此一条。不过臣子逼宫,等同谋反,等同不敬国君,按照秦法,王上可视情节而定,一一定罪!”
秦王荡闻言,目光幽冷的看着群臣,道:“二三子都听到了吧?逼宫,形同谋反,形同不敬国君!我大秦从无法不责众之说法,你们说,寡人应当如何惩处你们?”
“……”
群臣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不发一言。
法不责众?
秦国可没有这种说法!
当年商鞅变法之初,可是曾将整个渭水染成红色的!
群臣的心里都在打鼓,害怕秦王荡处死自己。
当然了,秦王荡再残暴,都不可能一口气处死这么多的大臣,反正肯定会有几个倒霉蛋,要被拉出来杀鸡儆猴的!
“都不说话?”
秦王荡冷笑一声,说道:“不说话,寡人就当你们是认罪了。尔等逼宫之举,形同谋反,形同不敬王上!念尔等是初犯,寡人就网开一面。”
“凡今日不上朝之九十七位大臣,全部罚俸禄半年,鞭笞五十!”
“谢王上不杀之恩!”群臣都松了口气。
罚俸禄就罚俸禄吧,不缺那点俸禄。至于鞭笞……挨打总比杀头好吧?
群臣都走出四海归一殿外面,一一挨了鞭笞。
这在秦国立国以来,乃至于天下有史以来,还是第一回!煌煌诸公,都挨了鞭笞,这也在无形中增添了群臣对于秦王荡的敬畏之情。
国君对大臣多少还能顾及点儿脸面,就算是后者犯了死罪,最多也就是让他自行了断,鲜有在大庭广众之下用刑的,这就叫做“刑不上大夫”。
但是自秦以降,帝王对待臣子便不再那么客气,尤其从金、元两朝开始,君主对公开处罚、侮辱臣子异常痴迷,这种“bian态”的行为到了明朝达到顶点,最典型的形式便是廷杖。
明太祖朱元璋阴暗酷虐、果于杀戮,思维中根本就没有“刑不上大夫”的概念,非但没有,反而要变本加厉地羞辱他们,以看他们丢人、出洋相为乐事。
所以等到明朝建国没多久,在朝堂上打臣子们的屁股,便成为一种“时尚”,直到崇祯帝失国,前后竟有近三百年时间。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臣子们对廷杖这种事,由最初的畏惧竟然渐渐地变成渴求。尤其是中后期,臣子们纷纷以受过廷杖为荣!
这种思想转变,秦王荡估摸着,只能是这些士大夫以节气自诩,靠受刑为自己博取生前身后名的!
等到群臣都挨了鞭笞,秦王荡倒是逼着他们上朝,而是直接退朝,让他们回去好生休养。
鞭笞五十,不至于打死人,但也会皮开肉绽,身子骨较差的老臣甚至都要昏迷过去。
当然了,这个时代,大臣都是文武兼备的,身子骨没有那么差劲,故而修养个一两日,也就不碍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