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战场上,死亡是公平。

横飞的子弹和破片,不会在“碰到”人的时候,区分出侯爵的儿子或和农夫的儿子。在死亡的面前,他们是公平的。

而对于将军们来说,死亡,有时候仅仅只是一个数字。

当耶路撒冷的战事结束之后,在城外某个土耳其庄园主遗弃的庄园里,灯火通明的大厅里,李定国静静的听取着前线的汇报。

“……累计阵亡563人,负伤1081人,其中重伤过半。名单随后送到……”

在明亮的煤油下,参谋军官小声对西宁侯汇报耶路撒冷战斗伤亡情况。

战役持续了三天,现在……终于结束了!

“唉,终于结束了,原本以为一攻即克,可不曾想,城里的人抵抗那么顽强,咱们明明已经攻进了城,可是他们还在那里抵抗,有的部队攻的太快,进城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发现自己陷入包围,然后在后撤的时候,一半人都丢在了那里,说白了,咱们对当地人的抵抗意识估计不足,要是这一路上,打的都是这样的仗,我们可得有心理准备啊。”

愁眉不展的将军们在那里,小声道。

在他们的认识中,只要明军用重炮把城墙轰开,城市里的抵抗自然也就瓦解了,可是战事的发展却出乎他们的意料,在耶路撒冷,城里的抵抗非但没有瓦解,甚至还更加激烈了。

“是啊,这场战争和我们印象中的战争完全不同了,说是奥斯曼帝国境内没有任何人喜欢土耳其人,咱们到了这里,肯定是老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可百姓呢?他们拿着大刀也要和咱们拼命,男人,女人,都是这样,咱们还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对于当地人来说,咱们归根结底还是异端啊……”

面对众人的分析,李定国笑道。

“主要还是因为这里不一样,这里毕竟是耶路撒冷嘛!他们拼死相搏,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说出这句话后,李定国想了想,然后又说道。

“负隅顽抗者,大军所致必定玉石俱焚!要教他们知道这个道理,明白吗?”

有些话不需要明说,只需要随口提一下,前线的官兵也就知道怎么做了,17世纪……人道?不过只是笑话而已,和蛮夷谈什么什么人道,仁义,不过只是对牛弹琴而已。

入乡随俗嘛。

文明教化野蛮,也必须先用野蛮能够了解的方式教化一番,一上来就用什么文明啦,什么德政啦,什么仁义啦。

他们懂吗?

就在李定国下达这个命令时,那名军官又禀报道。

“侯爷,另外在阵亡的官兵中,有……”

军官顿了顿然后说道。

“有虎贲镇第三营六队的队长牟国喜。”

“牟国喜?”

初时李定国还没反应过来,倒是一旁站着的翁之琪,大惊失色道。

“是利川侯的儿子吗?”

或许,翁之琪与利川侯并不熟悉,可和开原侯黄得功熟啊。而牟国喜正是开原侯的干儿子。

眼睛猛然一睁,想到牟国喜是谁后,李定国点头道。

“好吧,我知道了,将此事一并禀报太子殿下吧!”

说出这句话后,他又摇头长叹道。

“利川侯……不容易啊!”

一声叹息之后,整个大厅立即陷入了一片静寂,在军中又有几个人不知道西宁侯为什么会这样长叹。

这是利川侯死的第三个儿子了!

原本利川侯有两子入忠烈祠,已经开创了大明勋臣的“纪录”,而现在,他又有一个儿子死在了战场上。这又如何不让人感叹?

在接到李定国的禀报时,朱和域足足愣了长达一分钟,然后喟然长叹道。

“利川侯实在不容易啊!”

闭着眼睛,想着利川侯牟家为大明做出了牺牲,朱和域又说道。

“长子国玺,平登州之乱时,于登州战死。三子国卿随史可法战死于江北,而现在国喜又阵亡于耶路撒冷……”

像是想到什么似的,朱和域又说道。

“国喜是利川侯老来得子,孤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崇祯十六年生于大连。哎,老来子,本身就是极尽疼爱,如此丧子之痛,利川侯又如何能受得了啊!”

“太子爷,战场上难免会有死亡,利川侯一生戎马自然是知道其中凶险的。”

听着幕僚的话,朱和域摇头道。

“孤是为他心痛啊!”

摇头长叹后,朱和域又说道。

“不但为他,同样也为我大明五百多阵亡将士的家人心痛!”

摇着头,朱和域冷声说道。

“告诉西宁侯,孤不但要让世人尽知凡抗拒天兵兵威者,大兵所至之时定是其玉石俱焚之日外,还要在耶路撒冷建英魂殿,让土人世代为我大明天兵奉灵祭奠,不要说什么是他们的圣地,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另外立碑警示——敢冒犯英魂殿者,尽诛九族!”

冰冷的话语,从朱和域的口中道出时,周围的僚官无不是一阵心颤,他们知道乾圣皇爷和历代皇帝不同,也知道皇家的教育也不同过去,可却不曾想这位太子爷居然如此的……果断。

诛九族!

搁大明,早就没有这样的律法了,可这位太子爷却直接了当的把他

在众人脸色微变时,朱和域又吩咐道:

“告诉西宁侯,阵亡将士的尸首务必找齐,将将士遗休烧成骨灰,交到后方用船带回去国内,安葬于忠烈祠。耶路撒冷的英魂殿,是供奉之地不假,可叶落归根,不能让咱们的将士客死他乡。”

火葬在明代虽然不是主流,但也不会遭到百姓的排斥,官员、士子和商贾在异地死亡,都会烧成骨灰带回家乡安葬,当然,也有千里运棺回乡的,前提是得有那个银子。

对于军队来说,烧成骨灰运回,并不是一切从简,想要节省那个银子,而是几百具尸体,根本就没有办法运回国内,毕竟,尸体会在船上路上腐烂。烧成骨灰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其实古往今来,也就只有乾圣朝,把士兵的当成人,不远万里把他们的尸体带回国带,送回到他们家人的身边,让他们和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