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显示,第二批从山西出来的金军本已从孟津渡过黄河意欲南下,若非康王和吴娘子恰好从南方赶到,这部金军就该投入到汴梁的混战中了。
那么王德和杨忻中在汴梁的局面,恐怕不会好看到哪里去。
此时探马报告,金军又退回了黄河对岸,山西他们已经回不去,有吴晋卿的人马挡着山西的南大门,又怕汴梁宋军乘胜过河尾随而至,使他们陷入前后受敌的境地,所以,一万多山西金军调转方向,头也不回的往燕京方向逃去了。
康王料到,一旦刘平叔和曲正甫于山西得了胜势,这批敌军在燕京必然不敢作长久停留,可能要经海阳关返回本土。
在海阳关挡着他们的南岳吴唐卿并未带多少人,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汴梁大捷之后,康王打算立刻率领剑士及两河先遣军过河北上,紧紧的撵在这部金军的身后,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但汴梁危险解除,十姐赵多富拉着西岳大军张参将的夫人红米,同汴梁军民们一起跑出来迎接康王和吴娘子,康王这才决定入城一夕,次日一大早发兵。
十姐见了吴芍药的面极为亲热,吴芍药岁数比她小可还是九嫂,吴娘子的性子很亲合,自从她上次和九哥离开汴梁去金州,两人已经有日子没见了。
十姐同吴芍药说到大哥的殉国时很难过,当时因为要避着冯雪梅,多富和唐古慧儿都未到城头上去,此时她就拉着吴芍药和康王上了城。
三架八牛弩还摆在原处,没人发话谁也不敢移走它们。
有亲历者上前,向康王等人详述渊圣射死挞懒那天的情形,朱娘子站的哪架弩床,渊圣和冯雪梅各站的哪架,为给郓王三殿下报仇,三个人早早的上城调好了八牛弩等着挞懒。
叙事者说,“那天不知怎么了,挞懒好像对他要死了有预感,攻着城忽然领着人潮水似的往南跑了,过了好久返回来,还磨蹭着总也不肯进帐篷里去,渊圣很有耐心,斜宝在南岗停了那么久他都没说动用八牛弩……后来有个人来见挞懒,挞懒才钻进帐篷里去了。”
康王问道,“来的是什么人?”
此人说,“离的太远了看不清楚,好像是给挞懒送信的,穿的不像金人,他在帐外给挞懒行的是宋礼。渊圣抓住难得的机会一声令下,一排长标枪整齐的射向金帐,眼瞧着两三座坚固的帐篷就塌了,我们还来不及高兴,城下密麻麻的利箭突然就垂直落下来了!”
康王低头细辨,这段日子汴梁下过雪,但未下过雨水,铺着马道的青砖缝隙里还有依稀的血迹。
大哥赵桓从韩州获救回到临安,上位之后做事一直轰轰烈烈,在汴梁只身走时却轻的像一阵风,留给人们的只比当年北狩时多了这几点血迹。
还有七哥赵栩,从韩州回来后赵栩少言少语,他并不想突出自己,即便做了监药使行事也轻的像一阵风,走时却轰轰烈烈。
离开淮西时王贵曾说,要是从吸引金军离开杞县粮道的角度看,赵栩没必要拉着金军跑到通许去,他是为了给临蔡关为数不多的西岳示警。
七哥战死在野外时,亲人们谁都没在场,不知建康有没瞒着曹串珠这个消息。
曹串珠是赵栩的继妃,此时住在临安天眷大宅,听说她每天拉着七哥抢来的那个昭仪一起到城东的地里干活,曹串珠和赵栩的感情一直很好。
赵十姐问吴娘子,“凤英到了金州还好吗?”
三哥临终的唯一担心是,朱凤英孤身一人,在云云尘世中倚靠谁生活,大哥在危险降临时毫不犹豫的为朱凤英舍身,却是为了去冥界和大嫂朱链有个交待。
赵多富在九哥和吴芍药跟前有意不称朱凤英三嫂,要试试吴芍药的反应。
吴芍药立刻接话说,“三嫂她很好啊。”
她不看赵多富,又补充说,“守守府第,看看军报,三嫂对全军的战报当比我和九哥更早知道……可十姐你没去建康的打算吗?”
赵十姐想着朱凤英在金州的未来,吴芍药的一句“三嫂”也就表明了她的态度,随即把话又引到多富身上来了。
赵多富回道,“我在等高宠呢,如果他北征回来有意思要去建康的话,那我就随着他去一次好了。”
康王和吴娘子入城,牛皋、杨忻中和王德各部、以及五万剑士驻扎于汴梁城外,敌情肃清了,外城四门多久以来第一次彻夜未关,方便城中百姓们连夜出去劳军。
吴唐卿带的人不多,在海阳关的压力骤然加大,康王次日要发兵河北。
十姐在晚宴中提到了白云寺,提到了她和唐古慧儿等人去过的寺里那间小院子,康王来了兴致,立刻请十姐引他和吴芍药、詹七娘、小艾娘子再去一次。
白云寺的住持特意吩咐拿出了好茶招待康王几人,吴芍药和赵十姐品了以后连声说,“好茶”。
住持介绍说,“此茶为洪州白芽。”
康王的来意是那座小院子,不好开门见山怕引起住持的戒意,但明日便要起兵,他不免心不在焉,根本没留意什么茶味。
吴芍药好像有意要使这次来访显的随意些,沿着住持的话题说道,“我细品着怎么这道茶很象草茶之属,草茶一直盛于两浙,品质以产于绍兴日铸山的为第一,不知这洪州白芽……”
住持赞道,“吴贵妃果然好见识,此茶正是草茶,自景佑年起,洪州双井白芽即有些小名气,至今已近百年但名不盛而已。去年金军败离江南,康王提倡民间降租减赋,茶业也复苏了,人们有了制茶的心气,对洪州白芽制作尤其精益求精,以红纱囊裹住一二两白芽,却须以常茶十多斤来养,用它避邪远胜日铸,登第一名也就一年功夫儿。”
吴芍药忽然有些不悦,把茶杯轻轻一放,不随着住持往下说了。
住持说完了猛然意识到,他的长篇大论都没毛病,开头还赞扬了贵妃,可是最后一句话犯了吴娘子的忌讳。
这纯粹是无心之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