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种事情县令早就知道,因为每月,该小吏还要将卖契纸所得来的钱按比例上缴县里三分之二。
该小吏死于非命,他老爹生的白白胖胖,也可惜了这个人了,听说以前,老先生每日就是握着水烟袋,拄着藤杖观花赏鸟,一句硬话都不与人说,更不要说与人红脸的事了。
可惜了这么好的人,却硬是让匪众吊死在院子中的一棵树上,把挂他的树枝都压断了。
如果说这棵树早一会折断,兴许人还能缓过气儿来,可惜断晚了,小吏的老婆、女儿都被乱匪给带走了。
朱胜非在《湖北布新法奏折一》中写道,“监县之吏以此法白赚公事钱,全都出自于推狱之手,掠人肌肤,坏人家业,然后终饱私囊。更有甚者,有怀疑乾德县上推两三任县令,在离任时均将私库中存留的钱物席卷而走。”
因为现有的私历中记下来的财物,只能对应上本任,但私底下横加科敛的法子,却是好几任一直延续下来的。
本来九哥皇帝陛下已经免了湖北的租子,但是眼下来看,朝廷所免该县的新苗米不但可以如数上供,剩下来的还不计胜数。
朱胜非提请:为避免民饿激起,是否可以立即将多余的粮食就地赈济,按当初的赤历所记,每一户应缴多少,实际多缴了多少,将多收的余米计算比例放还。
张伯英大胆,其实这件事已经在做了,平乱大计,总不能前头平着,后头乱着,反正本已免除的租子也收到手了,朱胜非反过来替张伯英开脱。
说大军若非赶到的快,沅江县的县令就快饿死了。
即便如此,他在后衙里蹲着煮稀米汤时,面对冲进来的乱匪时也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骂他们是害群之马,说大敌当前若不是他们捣乱,张大帅几万人马此时就在杀金军了。
县里就只有一本赤历,也没发现县府的私库,县令那身官服都打着好几张补丁,乱匪在县令住处没有找到一点好处,气的一脚踢翻了县令快煮开了的稀粥米汤,还扔给县令两口袋米。
看起来这个县令也是个经常犯轴的人,脑瓜子不全面,愣是把两袋子米自已扛到张伯英的帅帐中,累的气喘吁吁几近虚脱。
张伯英说,“你再把米扛回去吧,本帅听说你大骂乱匪把他们骂走了,这些乱匪羞愧的,愣是在贵县一日未留就跑了,省了本帅动刀子……算了吧,本帅看你快没力气了,派人替你扛回去。”
但是张大帅对他说,“你也不是没毛病,听说你经常苛扣属下的官俸,是不是已经累月未支付过他们工钱了?”
县令说,“下官的官俸也数月未领了,朱相爷前两个月从这里安抚,我们就是拿自己的俸钱招待了朱相爷。”
朱胜非没说自己的事儿,但他担心,克扣官俸的结果,自然属吏们要自已想办法生存,不可能总是煮汤度日。
岂不要驱赶着个别的人去贪?
沅江是宋室赶到江南以后才辟置的一座县,县令也是新到任的,而武陵则不同,不但置有赤历、私历,就连附加征收租税的法门也多的令人吃惊。
手法之一就是走漏租税,有一部分人不缴租,造成了税产流失,减少。县府或再朝其他在籍户均摊,或以附加之法弥补损失,有势力的人家种田而不纳赋,他们的负担被转嫁到了其他民户头上。
手法之二就是利用其特殊身份,不交纳附加的征敛。此类征敛本就上不得台面,平民更不知道少收了谁的。
手法之三就是利用地方上租法的混乱,互相勾结抗拒官赋,豪家富室凭气势而不输官租,下户贫民畏惧追究而重复纳租”。
该县官员不纳赋租者,更是屡屡见之,朱胜非说,该县的军政赈济等必要开支屡遭削减,县衙的基本职能已几乎瘫痪了。
除去官吏的俸禄以外,州县财政主要的开支项目,还包括地方军费与赈济两个大项,其中军费开支负担最重。
地方财政吃紧,军政建设不免受到影响,有些人的法子就是削减军额,或减扣军饷,以至兵卒逃亡,甚至激起兵变。
如遇荒年赈灾,大宋的地方赈济机构是常平仓与义仓,但不知从何时起,常平、义仓名不符实,常常被挪充经费。
随着地方财政不断恶化,乡里的义仓逐渐萎缩,几乎办不下去,慢慢的只好移到县里办,再慢慢的县里义仓也办不下去,只好移到州里做做样子。
武陵居然就在义仓米的征收上加收斛面、耗剩,将义举变成横敛,大肆加收。
但奇怪的是,钟相手下的乱匪们打开了义仓去看时,里面空空如野,连只老鼠洞都没有,库中只有几排货架子。
这只是说的义仓,而该县的常平钱米,用处就是大公使库,公事上的迎来送往,接待办宴,官员们随时可以从仓里调出取用。
而“饥民艰食,则坐视而无以加赈①,名为常平,却只备州郡自身之急缺,至于养孤济遗等方面的事情,就没精力再管了。”
武陵令带着许多手下一夜之间都跑光了,别说张伯英,牛皋和李纲来的时候就没见到这些人,他们的家宅几乎被一无所获的愤怒乱匪砸烂了,要不然也不会在夹壁里掘到数不清的金银和铜钱。
乱匪将这些好东西装车要走时,张伯英的先头人马便撵上来了,撵的他们慌不择路,丢下大车小辆钻了山林子,东西被张伯英和朱胜非所得。
武陵县务废弛还有个表现,就是对灾荒年份的租赋减免常不执行,底下诉旱诉涝,县里一概不受理,也不往州里报备。
究其原因,在于荒年减免的数额,大多在上供的正额里减去了,县里赖以生存的粮物,其实在朝廷的减免中得不到一丁点好处。
因此当地人说,县里对给百姓的赈济让利分寸必较,如同割身上的肉,还三令五申的胁底下的诸乡,诸村,诸邑,不得申报旱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