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小宋腾龙 > 第130章 掂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宪追上来以极轻的声音对他耳语道,“机灵点儿,万一情形有变,务必第一时把陛下送出来,别的人再等以后徐图。”

高宠嗯了一声举步往里走。

铁甲卫士原地不动,有个人在队列中喊道,“皇上叫昏德公,重昏侯一家入见!劫人者是谁,一块进去两个!”

可能娄室被挑在枪杆子上很难受,见了吴乞买面子上更难受,在高宠身后扯着脖子喊道,“快来救本帅!”

金国卫队的身后突然跑出来六七人,都是娄室被打散的手下,人人手里拿刀,高喊,“元帅!”

赵构和高宠离着张宪已有二十几步远了,高宠把铁枪一抡下了肩,娄室就被举到了前边,赵构的斧子在娄室头顶比量着,“想让娄室死的便过来!”

没有人停,元帅要是叫人这么背进去,以后娄室不会放过他们,六七个人几步就到了跟前。

吴乞买的御卫们也不干,你们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当我们是影子还是摆设?卫士们上来,下刀就跟切羊肉似的,不到片刻,娄室六七个人便就范了。

张宪的骑兵没动,目送着赵构,高宠,和刚刚出村没有多久的人们又被人带了进去。

吴乞买也算圣驾出行,除了带着简单的行仗,殿前那一套立仗的摆设一样没带,但在赵构看来,这个排场也不算小。

红毡从村口一直铺到了土台子上,村中的这座土台子堆的也很值,无论金国,宋国,居然都在它上面举办国礼一级庄重而隆重的仪式。

红台子左右站了各六十名扎着金腰带、头顶金花黑幞子的供御短弓手,分成了前后三排,台子对着的南街口,面北而站又是百十来个,都是同样的装备,上台的梯口左右站了四名彪形大汉,各执一杆镏了一遍金水的长刀,在火光下十分夺目,东面的街内隐伏着一些短刀手,一些枪手,再往东不知还有多少人。

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赵构半真半假的提醒高宠道,“要见皇上了,你不可妄动,也别随便举着元帅乱晃,没准儿我们三个便被失手射成筛子!”

高宠道,“是,蒲里衍,要是把元帅射成筛子我们可就罪大了。”

娄室没吭声,可能此时此刻副元帅是最难的人了。

台上左右两边各有五六人执着旗子和伞子,把正中间的位置挡住了。

赵构要想看到台中的人,必须再向前走,一直走到土台子的正面才行。

赵构边走边琢磨,上边坐的便是吴乞买?如果像逮住娄室那样生擒吴乞买不知有几成可行,

逮到他能不能换来这些人的平安撤离,当着外国的使节,吴乞买会不会来个死要面子,死硬,万一不吃他这套怎么办,

算吴乞买肯吃这套的话,去临津倚得走二十五六里,路上能出什么意外状况,万一失控,自己这些骑兵跑掉还有几分可能,但太上、赵大哥以及赵楷,朱凤英怎么办,还有那些女人和孩子会不会被金军迁怒。

那样的话他就不如别回来了。

如果两人连台子都攻不上去,或是有人上前拦一下,吴乞买的反应再快一点,他只须往台子后边一翻,台子周边的那些人不可能再给他第二次出手的机会。

那自己这个大宋的皇帝也就彻底的折戟沉沙了。

赵构的这些胡思乱想一股脑儿的同时冒出来,其实也就是几步路的功夫,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突然被身后传来的三声清脆、响亮的鞭声打断了,

“叭——”

“叭——”

“叭——”

鞭声好像在整座村子的上空完整的绕了三圈儿,最后的尾音带着尖锐的锋芒一直钻入他的耳朵里,最后从牙根儿里钻出来。

走在身后的人里面出现了女子的尖叫,有两个小孩子哭了,“肃静!”有人喝道,随即骚动止住了。

台子上是空的,只有一把蒙着红绒的椅子。

赵构对高宠说,“把元帅放下吧,都歇歇,皇上一会就出来了。”

刚才的那三鞭可能就算是静场子,主角焉能不出?

直到这时,赵构的意马心猿才稍稍的有点沉淀了,他看着高宠把枪杆子从娄室的背后抽出来,顺便往重新站定的人堆儿里望了一眼。

赵构看到了偻背的太上、惶恐的赵大哥和眉头紧锁的赵三哥,以及涂着黑脸的朱凤英,她正该乘第一车离开的。

所有的计划都不能定下来,因为他连吴乞买的面还没见。

知已知彼的道理谁都懂,但照样有领兵者一败涂地,那就是还有真知和假知的区分。

第一次入村就算是为了母亲和邢秉懿。

那么第二次回来不但是为了太上这些人,也是为了死去的朱皇后,她的妹妹朱凤英一定要救。

这么一想,赵构的心就静了,知道知情的三哥和朱凤英都在看着自己。

一场未知结果的较量即将开场了,但是不知道又要耗时多久,吴芍药会不会因此乱了方寸。

鞭声过后,从朝北那条街的东巷出来了两团杏黄伞盖,举伞的是女子,后边两个女子各举着一件一尺左右的青色玉柄。

这是汴梁奉宸大库里的东西。

除了甩鞭子,他们的这套仪仗、服饰和出场步骤,也是从汴梁的那些典册中学来的,又在一座小小的荒村里一板一眼的做出来。

饱读四书五经,日诵千言的赵构,此时的胸口里却冲撞着一头野兽,想要立刻扑上去将眼前所有的东西撕碎。

……

临津倚,张二哥从北边回来小船师就到了。

他很谨慎,在石堡下的路边伏了一阵儿,听他们蹲在木桥的桥头商量,该不该往船上送信,小船师这才出来。

张二哥说,护送车子和马匹返回去的人,在几里之外目睹了全部的经过,陛下和金军在明,他们在暗,没敢再罔投虎口。

有人提出来是不是车马先返回去,至少也应该给船上报个信,但商量来商量去,多数人都不同意,认为伏下来才是不错的办法。

村子的方向不下数千金军,吴娘子把所有人派出来也无济于事,再说村子里还没乱起来呢,你去给吴娘子报平安?

报了吴娘子能信?

“这件事你好跑去说?吴娘子才多大的年纪,压力够大了,一说船上准乱套,又没办法!我们在这儿伏下来便是一支奇兵,往北一冲可以支援陛下,往南一步可以助守临津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