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先看扈三娘的脚,在裙子底下盖着看不到,于是道,“你撩起裙带子来,让朕看看。”
扈三娘又结巴起来,“陛下……是何,何何意?”
“你若缠足可去不了余杭门,朕要微服出行,不坐车。”
扈三娘放了心,原来是她自己想多了,脸红了一下,撩起裙摆道,“陛下请看,我们不是摆设,要做活儿,整日跑里跑外的,都不缠快上马①,”
赵构一看,果然是一双正常的脚。
扈三娘道,“不然又是地上又是海里的,我岂能跟着陛下跑那么远。”
赵构放了心,“原来你也随朕巡幸过海上。”
扈三娘有点自豪地道,“那当然,陛下让雷劈的时候奴婢就在陛下身边,和吴娘子说话的那人便是奴婢。陛下想的都是大事,连吴娘子都不多看一眼,当然不会留意奴婢了。”
话说完,她好像感觉自己又说错了什么地方,惶恐地看着皇帝。
赵构倒没意识到扈三娘说错了话,让她去喊两个侍卫来时,扈三娘果然行动利落,一眨眼便把人喊来了。
两个侍卫精明强干,个个二十来岁,皇帝叫他们也改换装束,其中一个人挑了副担子,一边儿一只罗筐,不带兵器,只是把厨房那把菜刀放到筐里。
君臣四个微服出了和宁门,像是出宫采购。
和宁门是禁宫北门,空手的侍卫手中持着一枚八角形的卡片往门上晃了晃,卡片中间凿着眼儿,上面用各色的绢线缠出极为精致、一丝不苟的花纹。
守门禁卫一看卡片,立刻放行。
黄昏时分,和宁门外一条通北的阔街上很热闹,路东店铺林立,出售珠玉,珍异,海鲜,野味,天下罕有的奇器。
到这般时候街上人还拥拥挤挤,一派繁荣气象
路西也没闲着,三省六部五府的官衙挑起了大灯忙着修扩衙门。
刚刚定都临安,大事小情都处于草创阶段,各级官府都要定衙,连临安驿站也得由普通的府驿升格为总驿,办公的地方都得扩大。
官员们也得定宅子,临安的地皮价涨的也飞快。
赵构不知道这些官员们是怎么筹钱的。
君臣们坐在一起论道没说的,说到搂钱的正道,好像除了收税没别的门路。
但赵构发现,各部衙门晚上都不歇着,都在紧锣密鼓地扩建,从和宁门往北,一直到朝天门,最繁华的地段上处处都有各部的工程。
闹了半天,谁都有私下里来钱的渠道,只有赵构傻等着收不上来的税,谁要钱还都朝皇帝伸手。
赵构知道,偏门搂钱的事,即便问到官员们的头上,注定也没人好好跟你说。
做个动荡之世的皇帝真的很不易。
处处捉襟见肘,做皇帝的还不能显出过分的焦虑来,定都后,流散到各处的官员们陆陆续续地都汇集到临安来了,连加着“权”字头的官员都来了②。
如果皇帝急的跟猴似的上蹿下跳,他们怎么安定?
赵构已经吩咐过,最近这时间隔日一朝,他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个是他对一些官员和政务不大熟悉,前面那个赵构留下来的记忆看着挺多,要用时一件一件都有点恍惚,他想留出时间朝吴芍药好好打探打探。
另一个,赵构想隔一天到临安城内走一走,掌握第一手的印象。
这不,第一天出宫,他就看出点门道来了,原来钱并非只有成都才有。
临安城从唐代便成天下富郡,金兀术到临安走马观花才来了多长时间!你就算让金兀术脖子上、马屁股上都带着挎兜儿,他装的也不如议和送的多。
别说此时金兀术还在黄天荡里憋着呢。
要是放在别人,有这么好的天机,做皇帝的总该运筹帷幄、调调兵,在黄天荡一举生擒了金国四太子,聚歼他手下的人马,那岂不是立威的大好时机?
但赵构不这样想,他无兵可调,家里也是一团糟,打仗又是外行。
与其一上来便将事态弄到不可控、不可预知,还不如坐观其事。
反正,从此大宋皇帝陛下在临安城再也不必逃跑了,急啥。
他打定主意最近一个阶段凡事不多干预,顺其自然,让各路人物都露露面,然后他才有自己的判断和主意。
历史上他最熟悉的一文一武两个人都没出现,至少他们在临安城的名声还没有达到如雷贯耳的地步。
据他所知,四太子完颜宗弼在也算是当世响当当的军事家,政治家,既然一时砍不破他,就当他是块磨刀石好了。
这不是谋略,而是最最常见的道理——火候烧不到,硬要吃,排骨上总有血丝。吃大闸蟹不带点白酒,早晚要发胃寒。
四人是要去找吴芍药的,在人们奇怪的目光里,挑着两只空筐子越市而过。
这条往北去的大道名叫御街,街东的店铺后边傍行着一条小河,从店铺建筑的间隙里能看到河内有小船往来,对面是成片民居,有民妇在岸边洗衣。
走到众安桥的时候街上已经掌了灯,下瓦子里商贩云集,呦买喝卖。
虽说金兀术就在不远的黄天荡里,但临安是太平盛世啊,在这样一座不夜城里,赵构对吴芍药的担心稍稍减轻了一点。
他们由众安桥往左手一拐,进入兴庆坊,一个卫士低声道,“陛下,前头便是大理寺的菜园子。”
扈三娘也道,“我们到市上采购,有时便能遇到大理寺的菜夫卖菜,中瓦子、大瓦子和下瓦子里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
临安城的瓦子就是市场,三个瓦子经营各有侧重,比如刚刚过来的众安桥边的下瓦子,就是药材和医馆扎堆儿的市场。
赵构曾经格外地朝下瓦子多看过一眼,从街边经过便能嗅到一股草药味儿。
另一位挑筐的卫士道,“陛下你看到没有,墙内露个亭子尖,是菜园子里的,那是风波亭。”
听了风波亭三个字,赵构心中一动,一下子把各种瓦子都丢开了,有点说不出来的惊悚感觉。
原来风波亭是在这儿!他始终没忘的、两个足以扭转大宋不同走向的人物,多年后便与这座亭子联系在了一起。
这里是一处丁字路口,往南直走上四五百步就是临安城最近西湖的钱塘门,往北一直走上三四里便是余杭门,站在风波亭外,已能看到余杭门的城楼子了。
他不由得隔了墙往里眺望,果然只能看到个亭尖。
有心下令立刻拆了它,又觉着不行,人忙着建,你拆,还不都得说皇帝疯了!
但有个念头此时竟然无比的强烈:
我便做个安稳的皇帝,凡事顺其自然,我倒要看看,有些大事是不是真如史书上所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