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志才觉得何仪投曹操恐会成后患,徐庶的想法倒是与其不同,只觉得何仪不能重用。所以他的回答,也是简单明了。此人可用不可重用。
何仪这种唯利是图的人,刘协自然也不敢重用。但何仪手中尚有数万兵马,又是归顺自己。所以“过河拆桥”该如何用,得考虑清楚。
“既不能重用,可还能迁他为颍川太守、豫州牧?”刘协继续问。徐庶既如此说,他就应已有应对之策。
“若臣与何仪被曹洪所杀,曹洪当用何法,并其部众?定是已拉拢何仪帐下部分将领,待事成后鼓动何仪部众归顺曹操。可见何仪部众并不归心。陛下何不已此为契机削其势力?”徐庶闻言建议道。
借此来架空何仪,是个好办法,但需些时间和精力。
刘协思考片刻“眼下正是讨伐袁术时,朕恐暂无精力顾及何仪,若其乘此乱事,当如何是好?”
徐庶闻言回答:“今汝南、颍川二郡初定,尚需安抚。臣觉应马上遣良将领精兵进驻颍川,并新任有才识的官员为豫州刺史,且将刺史部迁至颍川。颍川太守可依然授予何仪,另加何仪将军位,以示安抚。”
何仪现正春风得意,很是松懈,授其官职和将军,说是安抚实是将其麻痹。
刘协思考片刻,觉得可以授他个大大的将军职位,反正他啥好处权力也捞不着(包括应有的俸禄)因就他自己被蒙在鼓里。
再说派兵进驻颍川,于刘协来说自然是名正言顺。已被各种封赏麻痹的何仪,更加不会起疑。将刺史部设于颍川,又是直接牵制何仪的好方法。
这番操作下来,想他何仪回过神时,应已无兵无权了。
不费一兵一卒,就把拥兵数万的贼寇首领摆平,是个好买卖。
“就依元直所言。”刘协拍板决定。
那该遣谁领兵进颍川,迁谁为豫州刺史呢?能堪重任的文臣?让杨彪或赵温来兼任豫州刺史?好像不妥,毕竟他二人现居三公,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让他们担任州刺史且非州牧?实在是……
说起来,刘协早已有废除州牧职位之意。想刘焉向汉灵帝献策设州牧后,就跑去益州当起了土皇帝。若州牧职位再保留,就算刘协能中兴大汉,保不准后世又得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
徐庶和刘晔,刘协现就这两名谋士,所以他不会考虑,因要把他们留身边出谋划策。李严又资历和政绩皆不够。所以思来想去,刘协还是觉得钟繇最靠谱。
“让钟繇兼任豫州刺史,元直以为如何?”议事堂安静良久,才闻刘协声音响起。
“若是元常任豫州刺史,定可万无一失。”徐庶非常认可钟繇的能力。
“那就这般定了,就让钟繇暂领豫州刺史。待豫州稳定后,再另遣人接任。另外,朕欲遣魏延引五千精锐进颍川,且令他整顿刘辟、何仪等之兵马。”
无论如何“精兵”路线都不能断。
“有文长将军驻颍川,何仪定不敢有任何异动。”无论是是遣魏延还是徐晃,徐庶都不会有异议。
大的方向确定,刘协又与徐庶谈论起,如何步步架空何仪的办法。不知不觉间,便是半个时辰过去。
“禀陛下,徐将军已回营,现在外候命。”这时候有甲士来禀报。
刘协闻言直向徐庶笑道:“不愧是徐晃,只用几日便击破黄邵。”说罢,便令甲士传他们进来。
徐晃、许褚、刘辟三人同走进议事堂。至于龚都,现正留汝阴做收尾工作。
三人至大堂中央,齐向刘协礼道:“参见陛下。”
“免礼。”
“谢陛下。”
“战果如何?”刘协紧接问道。
“禀陛下,此役斩敌五千余,俘敌八千,我军死伤千余人。另敌首黄邵……”出列禀报之人是徐晃,可讲到黄邵时,他突然吞吞吐吐。
怎滴,让黄邵给逃了?逃就逃了呗,有甚不敢说的?反正他也掀不起甚浪来。
刘协正要出言劝慰,但听许褚声音响起“黄邵被臣一刀砍了,那厮的首级被臣甲士提着,正要献给陛下。”
刘协闻言,这才想起许褚领军令状,定取黄邵首级献给自己。所以徐晃方才吞吐个甚?不是没让黄邵逃走吗?且被许褚取下首级。
刘协速将这些思绪抛之脑后,既许褚斩杀贼首黄邵,自然得赏。谁知刘协正欲开口时,再被许褚声音打断:
“黄邵那厮本欲下马投降,被臣斩了。”
刘协闻言嘴角微抽,所以许褚这是无故斩杀俘虏喽?难怪徐晃禀报时吞吞吐吐。又听许褚继续说:
“徐将军说陛下仁义,从不坑杀战俘。臣坏了规矩,任由陛下处置。但臣早在陛下面前立下军令状,取黄邵首级。”
刘协现真是哭笑不得,心头笑骂许憨憨。不过听他此话之意,倒是咱的原因使他坏了规矩。当然,刘协绝对相信许褚此是无意的。
因个黄邵,刘协怎舍得真惩罚许褚?所以思考片刻后说道:“朕本未定下“不得坑杀战俘”的军规,且仲康斩杀黄邵又是因朕之军令,朕怎能责罚你?但朕今日便定下军规,不得坑杀战俘。此后若有犯者,军法处置。”
“诺!”许褚几人同声应诺。
“现黄邵已被击破,汝南郡已然平定。是该挥军讨伐袁术了。朕亲领八千兵马会同曹操、刘备等进攻伪都寿春。许褚、徐庶随朕左右。徐晃暂留汝南,待时机成熟领精锐南下攻取庐江郡……”
按照事先定好的策略,刘协亲领军同曹操等会师。遣徐晃领精锐,待寿春战事正酣时,南下突袭庐江,待取庐江后,再领军北上攻击九江南方各重镇。把战果最大化。
刘协领兵会同曹操等攻寿春,自然是遭遇袁术主力。虽如此,刘协也只打算从刘辟帐下调兵六千,另和两千精锐。
反正影响寿春战局的,是曹老板、刘大耳和猛将兄。咱就不臭热闹了,且有许褚和徐庶随左右,也不惧有甚意外发生。
“诺。”徐庶,徐晃等齐声应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