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叔 > 第三百四十一章 端我的饭碗,就要听我的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四十一章 端我的饭碗,就要听我的话!

回到昆明的朱高煦,把对汤丹铜矿考察,写了本详细的报告,命人快马加鞭给老子送了过去。

又抽出半天时间,好好陪了下老婆孩子。

接下来,朱高煦犹如被抽了一鞭子的陀螺般,再一次的忙碌了起来。

处理积压的政事、视察部队,给另外两卫王府护卫军换装的枪炮已经悉数抵达了。

换装事宜,虽不需要朱高煦亲自动手,却是需要居中主持的。

好在,两卫的将士,这段时间得到了来自王府亲卫们的“热情照顾”,对于新装备的上手速度还是很快的。

如此以来,倒是让朱高煦省了很多事。

当初让两卫的部分人员参加平叛,现在看来,绝对是一个明智之举。

等到两卫完成换装之后,朱高煦又带人视察了这大半年来开设的工厂、学院。

发现问题后,及时命人去解决掉。

以防小问题成了大问题,以后想解决的话,花费的代价就太大了。

这一点,只有有着超前眼光的朱高煦能够察觉。

所以,朱高煦就是想偷懒,都不能偷懒。

万事开头难,只有把开头理顺了,以后才能够心安理得的去“偷懒”。

在离开昆明的最后两天,朱高煦又马不停蹄的去视察了通往各府的道路施工现场。

对于道路的施工,是让朱高煦最放心的地方。

因为,随着道路的大肆修建,对于水泥的需求那是直线上升。

昆明府的水泥厂,接连拔地而起。

有沐晟等人成功赚到了的例子在这摆在,云南的权贵们,现在根本不用朱高煦号召。

拿着大把的金银要求让他们入股,被他们“热情”感动的朱高煦,当然不会让他们失望了。

汉王府不用出钱,就能够获得五成的份子,这样的买卖,不做的话,那不就是傻子嘛!

所以,被水泥厂及相关产业绑架了的云南权贵们,对于道路的修建,简直不要太热衷了。

现阶段,除了朱高煦,没有人比他们更热衷于汉王府出钱修路了。

在这些权贵的眼中,只要能够赚钱就行,至于是不是汉王府的银子,他们并不是很在乎。

而这些,也是朱高煦愿意看到的。

想要在有生之年推动大明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单靠他自己是根本不可能的,必须要有很多的帮手才行。

现阶段,朱高煦只需要做好示范就行了。

古往今来,就没有多少人愿意跟钱过不去……

“很好,接下来,就交给你们了。”

看着工地上在技术工人的指导下,忙碌着的土人们,朱高煦转过头对着负责人,以及随同前来的沐晟等人吩咐道。

“是,殿下,属下一定用最快的速度修建好昆楚路的。”

闻言,负责修建这条昆明城到楚雄府的王府管事向着朱高煦保证道。

连通昆明正西的楚雄府的昆楚路,是规划中的西线干道中的一段,在汉王府规划的修建计划中,优先级还是很高的。

“殿下,有末将在,没有哪个敢不开眼的!”

看到朱高煦的目光看向他,沐晟赶紧站出来说道。

很显然,他明白朱高煦的意思。

一战震云南的朱高煦一走至少是小半年,那么接下来云南的武力担当就轮到他当仁不让了。

“好!”

“有你们的保证,本王接下来就可以安心去往金陵了。”

“记住本王说过的话,不管是土人也好,明人也罢,都是大明的子民。”

“只要愿意前来做工,不管是进工厂,还是去修路挖矿,都要做到一视同仁。”

“一定要让他们吃好、住好,工钱任何人不得随意拖欠。”

“要是因为这些个原因,耽误了本王的大事,到时候就不要怪本王翻脸不认人了!”

等到沐晟说完后,朱高煦目光从一众权贵的脸上扫了一遍,声音严厉的告诫道。

他知道,这些事情,必须给他们明说了。

不要奢望他们会良心发现,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保证那些他们眼中苦哈哈的利益。

这一点,朱高煦必须要用绝对的权威,保证他的想法贯彻下去。

好在,绝大部分的产业都是汉王府占主导的。

“遵命,殿下!”

在沐晟的带领下,一众人赶紧领命道。

就算有再多的不爽,就算有再多的不理解,但在让人有些发狂的利益面前,以及朱高煦的绝对权威之下,没有人胆敢有一丝的异议。

他们的想法,朱高煦多少能猜测到一些的。

但,既然是靠着汉王府,那就要遵守他制定的规则。

在云南,他就是天!

朱高煦的话很管用,在他还没有离开昆明之前,已经有百姓开始传颂起汉王殿下的大恩大德了。

随着朱高煦产业的发展,昆明府的百姓,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汉王府的恩惠了。

可以说,自从朱高煦入主云南以来。

至少在昆明府,不管是吏治、还是其他方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好转。

原本,很多来云南为官之人,都是把这里当做了流放之地。

可以说,大部分人的仕途终结于此。

升迁无望之下,那就只能腐化、堕落,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之前云南之地多有反叛,和这些个官员们的压迫统治,也是脱不了关系的。

借着赦免顺昌伯王佐的机会,对于他们以前事情,朱高煦选择了既往不咎,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毕竟,若是一次性摘掉那么多官员的人头,就算是朱高煦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没办法,谁让云南的地理环境如此,没有人愿意前来为官呢!

当然,机会朱高煦只给这一次。

对于后面胆敢贪赃枉法的官员,朱高煦逮到一个,处理一个。

轻则丢官回乡,重则直接丢了脑袋。

老爷子朱元璋对于贪赃枉法设定的大明律还是很严格的,朱高煦处置起来,也是有法可依。

就是上报到朝廷,也没有人能够说三道四。

处理了一批典型之后,再也没人敢轻易伸手了。

而且,朱高煦也不是一味的严苛,针对官员俸禄少,借着云南环境艰苦的借口。

在上报朱棣同意后,汉王府给予了他们和俸禄一样的王府津贴。

也就说,一年双薪!

朱高煦这样做,也说的过去。

云南是他的封国,不管是官员,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是同时隶属于大明和他的。

一年双薪的情况下,要是还有人再伸手的话,那就不要怪朱高煦不客气了。

汉王府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可不是白白发给他们的。

当然,朱高煦提高官员们收入的折子,之所以能够顺利在朝堂通过。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历朝历代以来,大明官员们的工资确实是有点儿低了。

没办法,谁让当初制定这个标准的朱老爷子,是真正的从底层做到皇帝的古往今来第一人呢!

那个数目,在他眼中绝对是绰绰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