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77章 一千令吉起征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97年11月28日,星期五,兰方市。

令吉的下跌,已经有整整三个星期了。兰方各地,九万民众悲喜不一,一副百态众生相。

有不少国民一开始就信奉了君主朱猷栋和大资本家顾鲲的劝说攻势,把手头的现钱和存款,统统兑成了人民币,躲过了一劫。

此时此刻,这部分民众的心态就很稳,甚至有些还颇有智商优越感。

当他们看那些死硬不肯信、不听劝的邻居时,心态就跟聪明人看到那些被保健品推销骗了的无知老人时那般幸灾乐祸。

而那些捏着令吉的人,依然还抱着一丝希望。

用诸如“反正我也是在国内自己赚自己花,又不出国,暂时贬一点值关我屁事,反正我就这辈子雷打不动,什么操作都不做,越少动弹就越少有被骗的机会”这一类的想法自我麻痹安慰。

另一方面,他们也幻想令吉的贬值是暂时的,只要大马当局重视起来,展开反击,他们就解脱了。

只可惜,这种自我麻痹的意淫并不能持续多久,兰方人甚至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快感受到汇率变化的痛苦。

因为兰方跟任何周边国家都不同,兰方是双本币混用的国家!

哪怕是在对岸的沙捞越,古晋,令吉贬值之后,物价并没有上涨,因为那儿的一切都是令吉计价的。贬值只会让进口品涨价,对自产自销没有影响。

可是兰方呢?平时一个东西如果卖10块钱,店里面的标价就是“10令吉24人民币”这样双价一起标的。

令吉突然贬值之后,商家们普遍都学精了,一个10块钱的东西,“24人民币”的标价签依然留在那儿挂着,而“10令吉”的标签就偷偷撤了。

这样商家也不用明着说他涨价了,他只要说自己是按照人民币计价买卖就行。

如果有那种死硬信奉令吉的人,非要拿着令吉买东西,商家也不会不收。但是会临时掏出一个计算器来,稀里哗啦按现行汇率一算,然后告诉你10令吉只相当于18人民币了,要买这个标价24人民币的东西,现在得掏13块5令吉。

爱买不买。

所以,那些不信顾鲲的人,几乎是一两周内,就飞速感受到了冷暖变化。

就在人心煌煌的当口,当天的《兰方日报》上,以及兰方电台的公开广播上,终于有一些好消息,让人心安定了下来。

如前所述,兰方因为太小,并没有电视台,只有一份报纸和一个广播电台。广播这玩意儿到了97年虽然已经太落后,但却也有一个妙用,那就是这玩意儿传达率比较高效:

在只有一个核心主城区的兰方,往几个高层建筑外面挂一些超大功率的扩音器,就跟防空警报那样功率的,等到君主要宣布大事儿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对全体国民广播。也不需要观众闲着或者在家里开着机器,走在路上都能听见。

“……为应对近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拯救国民,殿下谕令如下:……”

广播里BLABLA说了一堆梗概的惠民补贴政策,大致上跟顾鲲对朱猷栋献策的内容差不多,就不再赘述一遍了。

反正广播最后还让大家详情文稿见当天的《兰方日报》。

所有国民一下子就轰动了。

“殿下和顾老板这么仁慈?居然还给那些死不肯抛弃令吉的蠢货补贴?真是亘古未有之仁政呐。可惜有点滥好人了。”

“滥好人不一定,还是看看细则吧。”

茶餐厅和酒楼里,还有各种人群扎堆的娱乐休闲场所,在广播通报出来的第一时间,就纷纷讨论开了。

这些地方一般还有卖报纸,或者门口就有报亭,庶民就纷纷掏钱购买:“老板,一份《兰方日报》。”

“我要两份。”

稀里哗啦一阵,当天的兰方日报最终居一共卖出了三万份,比平时的几千份多了四倍之多,超过了每户一份。

所有人都热切地开始了解补贴政策的细节。

……

兰方港西边不远的某个小渔村,曾经顾鲲重生之初故居所在地不远。

刘民一家以及他们家雇佣的船工水手、水手们的亲人,此刻也正围在一起,听广播看新闻,了解政策。

这个刘民,当然就是几年前顾鲲那个邻居了。正常情况下,他手下的人是不会凑这么齐的,主要是因为今天正好是船出海半个月后回航的日子,水手们的家人都担心,才会聚到船东这儿来接船。

这几年,刘民因为之前没搭上顾鲲这个通天梯,只能靠自己滚雪球,所以发展不快,三四年苦干剥削下来,家产也就勉强涨到百万令吉,船倒是又添置了一条,好歹可以双船配合拖网作业了。

按照惯例,回航日刘民会请所有水手的家人吃一顿便饭,算是渔家的礼数。

他们就是上岸了之后,刚好听到了广播、然后买了报纸来了解。

这几户水手里面,有几个就因为年轻人过去半个月都出海了、家里只有没文化的老人,封闭保守不敢信政府,所以没把家里的令吉换成人民币,如今损失不小,所以对这些政策当然是特别关心。

“阿大,你看看这报纸上说的,关于养老的补贴,究竟是怎么个办法?咱没文化也看不懂哇,你不在的日子,我跟你爸又怕政府是骗子,国家几次三番号召令吉换人民币,我们都没敢换,现在可如何是好,街面上拿令吉买东西,价钱都涨了三成了!钱不值钱了!”

问这话的,是刘民手下一位水手的母亲。

这种情况,在兰方其实还挺常见的,主要就是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稍微有点文化平时要拿主意,但因为出海半个月一个月没音信也很正常,家里只有老人的话,看谁都觉得是骗子,政府号召做什么都不响应,就错过了兑换期。

如果是家里有两个孩子的,一般工作上会错开,不会家里连续半个月没有年轻人,这种问题就不太明显。

那位水手也就是初中文化水平,粗通文字,听说了父母的麻烦后,连忙查看相关条款,然后居然就松了口气:

“报上有说呢,考虑到大量未兑换人民币的受损失者,都是信息闭塞的中老年人,且有相当一部分损失,是国民毕生积攒的养老金。所以顾鲲保障基金愿意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受损失国民,进行统一补贴。

但因为兰方目前没有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养老金业务,所以顾鲲保障基金愿意给这部分国民一次性交付相当于10年期保费的马来商业养老险种,剩余5年需要投保人自费……不过这种保险要马来国籍才能用呢,兰方人不能用,你们要享受,得入籍马来。”

那些人立刻苦了一张脸:“去马来?有养老当然最好了,但马来也不要我们这种废人移民啊。”

兰方立国才14年,所以国民大多数是没有养老保障的,都是靠子女赚钱赡养老人为主。

国民也不觉得国家欠他们,因为养老金本来就是工人和职员才有。这里原先以渔业和农业为主,农民渔民自古以来就觉得没有退休金是天经地义的。

而且当年作为“被保护国”殖民的时候,殖民狗更是敲骨吸髓,从来没养老一说。老一辈被殖民狗奴役惯了,觉得朱猷栋亲政之后这十几年的福利,已经比原先布据时代好太多,很满足了。

现在居然国家还为大家的养老积蓄贬值而帮买邻国的商业保险对冲风险,太仁慈了。

刘民是这群人里读书最多、见识最广的,便出言为大家解惑:“要是真想移民,去古晋还是容易的,交一份保险,买个房子就行——如今金融危机,马来也面临热钱短缺,他们很多商业保险,也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所以现在去接盘马来那些庞氏盘,都会特别优惠。

至于房价,殿下给的补贴都是美元或者人民币计价,古晋的房价是令吉,这就相当于房价直接跌了25%。再加上我看目前古晋房价本来就有一笔大跌,报纸上说,到明年初过完春节,房价会跌三成,综合上汇率,最多半价就能买到了,说不定还会跌更多。”

之前东南亚准发达国家的房价都是挺虚高的,顾鲲94年底给妹妹在古晋念高中时买的房子,在古晋市区,折合人民币要将近五千一平米。

而94年顾鲲在粤州南海港区买的房子,才一两千,市中心花都也就四千。可见当时古晋这种N线城市都比粤州这样的华夏一线值钱了。

但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一波之后,那些房子的美元人民币计价直接腰斩还不止。

现在去古晋买核心城区的房子,也就两千多人民币一平。如果不考虑小孩子念书,愿意买郊区,一千多一平的也有,折合美元才两百块一平。

这么一算,兰方慈善基金会给每户五千美元的补贴,就够在这段低谷期,兑换到古晋郊区25平米的一室一厅迷你户型了。虽然住起来很逼仄,却能达到移民政策的最底投资下限。

谁让马来人自己危机期间拼命找热钱呢。你移民过去了,将来好歹有消费有劳力。

那些之前顽固闭塞吃了亏的人,纷纷松了口气。

不过,也有另外几个家里没有老人、向来也比较听信政府和顾大资本家号召的水手,闻言不乐意了:“那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死不听劝的倒是补贴了,我们这种一直响应号召的,结果啥都没捞到?”

刘民怕引起手下水手分裂,连忙劝阻:“不能这么说,你们提前换了人民币,本来就没损失啊!再说了,你们看完报纸上的政策好不好。后面明明白白说了,对其他国民,一律有兼顾公平性的好处,只不过为了师出有名,不叫补贴。”

听了这话,那些没有长辈健在的年轻水手才略微平衡了些:“有些啥好处?让我看看。”

刘民扫视了一下,指着一条说:“这不写这么?鉴于优惠A的获益者,都是从此不再保留兰方国籍的,特提供优惠B,普惠坚持持有兰方国籍的本国公民。

自1998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1984年1月1日时定额的美元300令吉,提高到每月1000令吉。你们现在还要交所得税,提高了之后都不用交了!这不就是个优惠。

再说后面还有呢,还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