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12章 你陷思,定体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钱友谅和殷桃本来就只是来采访顾鲲的,因为顾鲲不在学校里,不想白跑一趟所以才顺便采访了学校里其他周边人士。

所以,他们肯定不会特地再跑去沪外或者华师、采访那20个黑克兰留学妹子了。

有那个时间,还不如下一站直奔顾鲲的住所,擒贼擒王。

只有那10名成绩最好、被交大录取的妹子,因为就在现场,顺路采访一个也就是了。

殷桃毕竟是复旦高材生,口语水平很牛逼,不仅英语很好,还会俄语,于是便当仁不让地挑了那10个妹子里看起来最漂亮最显眼的来采访。

“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殷桃自认为很有亲和力地用俄语问。

被她问到的女生名叫莎拉诺娃,正是之前在黑克兰的时候,患得患失质疑过顾鲲身份和基金会正式性的那个妹子。

不过如今她已经彻底信任自己的未来老板了,来到华夏短短两个月,她就对这边的环境非常满意,深感之前在黑克兰乃至前USSR国内接受的官媒宣传有多么不靠谱。

面对殷桃的俄语提问,她却是有点懵逼,因为俄语和黑克兰语是有一定区别的,很多词汇写法一样读法很不一样,至少比华夏国内的普通话和大部分方言之间的差异要大。

于是她磕磕绊绊紧张了几秒钟,宁可选择用还比较生疏的汉语回答:“我叫莎拉诺娃,来自黑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那是一个黑海之滨的港口城市。很高兴能来到华夏求学。”

“你会汉语?是在黑克兰的时候就学的么?”殷桃大为惊讶。

她平时采访接触外商最多,都是财经新闻类版块,对外国留学生也是有过接触的。在她的印象里,大部分留学生来了华夏一两年,都不能保证汉语水平。

甚至于在华夏继续如入无人之境地说外语,还要华夏同学学他们的语言才能跟他们交流。

有些身段放得比较低的劣质大学(也不是最劣质的大学,只是在有资格有能力招到留学生的大学里面,相对劣质的那些。真正最劣质的大学根本招不到留学生),甚至主动建设一个以英文为通用语言的国际部,觉得在国际部里不说汉语是天经地义的。

这一反差对比,才显出交大这边留学生素质的可贵。

才开学刚上了一周课!这些黑克兰妹子居然就会说汉语了!尽管还不怎么流利。

对此莎拉诺娃的解释是:“不,我原来不会汉语,是三个月前开始努力学习的,所以现在也只会一些简单口语会话,字还认不全。”

殷桃:“那也很不容易了,你们学习一定很刻苦吧。”

莎拉诺娃:“其实还好,到了华夏生活环境变了,身边同学都说汉语,逼着一天16个小时说,很快也就会了。”

学语言,生活语境很重要,真的心无旁骛别的不管只学语言,磨炼半年也就能磕磕绊绊说了。

殷桃只是好奇,这些妹子为什么这么有动力学汉语:“你们这么刻苦学习、将来打算做什么呢?”

莎拉诺娃听到这个问题很诧异:

“你们没有提前了解过吗?我们都是跟兰芳文化传播基金会签了服务期协议的,毕业之后要至少为兰芳文化有限公司服务六年。目前协议里包括的未来可能工作范围,主要是酒店管理和文旅服务管理。”

“有这回事?”殷桃立刻回头,追问陪同来伺候采访的学校工作人员。

学校工作人员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个,确实是有些服务协议的,但这是留学生和助学基金之间的事情,我们学校没有干涉,具体没有了解过。这个……算不算商业机密?”

殷桃稍微想了想,这事儿确实比较敏感。让外国女人来从事服务业,哪怕是管理,也是不太好说的,万一顾鲲想保密,偷偷的只做不说,电视台倒也不好随便多加报道。

只不过,凭借着现场几个记者的职业直觉,大家都意识到,这事儿如果允许公开报道,说不定又是一个民间觉得挺提气的喜闻乐见娱乐新闻。

国家的官方媒体,肯定是不会诱导人民想歪的,但你架不住人民会自己脑补联想啊。

近代以来,只见过黄种人伺候白人的,哪有用白种人洋妞伺候汉人客人的。

最多也就1920年代,沙俄刚刚亡国的时候,倒是有些白露女人流落到沪江、乃至东北的大城市,靠伺候人为业,不过那都是极少数,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的。华夏的中产阶级,可是从古至今没有享受过洋妞的正常服务。

尽管这是即将发生在兰方,而不是华夏,不过双方毕竟同文同种嘛。以后汉人游客只要咬咬牙花个万儿八千块钱,就能开开洋荤,长期化、成规模地让毛妹端茶递酒伺候人或者找外教学外语了。

(当然绝对是正当、合法的伺候,不是那种生意。大多数游客三观还是很正的,他们并不是需要解决生理需求,只是需要一种民族优越感的精神满足。解决生理需求可以另外找途径,关了灯都一样,不用费这个事儿)

这里面都是收视率。

一伙人又仔细采访了一会儿这些女留学生,期间还有几个隔壁沪外的黑克兰留学生,也是顾鲲赞助的那种,临时听说了这儿的采访,打车赶过来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幕后有黑手、赞助她们凑上来上镜的。

钱友谅和殷桃彻底满载而归。

……

“看来这个顾鲲的水很深啊,这一采访都快到晚上了,还只了解了他身边的人。”回到采访车上之后,殷桃忍不住感慨。

“要不跟站长说说,明天再去顾鲲的住处?反正这个稿子不是很急,也不算新闻了。不如多花点时间做精做细。”钱友谅提议。

“不要,我晚上加班,你要是有事儿的话,你晚上回吧。”殷桃主动说道。

钱友谅怎么可能让女生一个人去,只好按原计划。

顾鲲的最新住址,是他的同学林耀光提供的,但其实林耀光也没去过——

如前所述,去年顾鲲刚来沪江的时候,就在静安广场买过一个小公寓了。但那破房子,只是他临时落脚的,以顾鲲将来大富豪的身份,怎么能长期住这么掉价的房子呢。

当时,他还排队领号、交了定金,买了中远和沪江海事主管部门在东方明珠塔下面那个江滨地块的别墅。94年顾鲲付款的时候,那些房子还在造,但今年已经造好了,而且是施工方直接带精装修的,顾鲲暂时也不想再大兴土木更换,所以已经可以拎包入住了。

房子是暑假里交付的,本来还要按领的号子排队选,不过顾鲲直接连破24次世界纪录,还是代表交大的,也算是为国家争光了,完全配得上地方上的高级人才引进优待待遇,所以,他就直接插队选了整个盘里最好的。

这都是他应得的,就跟后世孙杨叶诗文什么的,拿了一块奥运金牌,也能让绿城在方舟市区送个别墅什么的。地方政府也有别的人才安置优待。

顾鲲是本来就有钱又够格,只是插个队而已。

他今天故意玩消失,把央视记者站的人弄到他的地盘上来拜访,也是高调显摆一下。

既然已经走了文旅大亨的路子,他在国内就要开始逐步高调炫富起来了。

他有面子,到他经营的场子消费的客人才有面子。

要是王X聪都是个穷逼了,到万大酒店请客的人还有面子吗?

采访的面包车通过杨浦大桥,到了浦东,周边一开始还坑坑洼洼挺荒凉的,只有到了陆家嘴核心区,才算是瞬间相对繁华起来。不过总的来说,95年的陆家嘴也还没有浦西繁华。

“这地方倒是幽静,两公里外还看着挺乡下的,几条街之隔一下子高档起来了。”殷桃颇有曲径通幽之感。

到了地方,她还很谄媚地去摁电铃,里面的人通过闭路电视观察后,就给她遥控开门了。

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姑娘出来给他们领路,看得殷桃气势一矮。

“您是……”

“我是顾先生的秘书。”来者正是米德洛娃。

她这段时间还没去兰方呢,一直在顾鲲身边伺候。因为留学生才刚刚开学,还有不少事情要磨合,她得随时处理。要等这边其他妹子都适应安抚好了,她才会去兰方,帮顾鲲管理酒店建设的事儿。

殷桃上下打量:“黑克兰人?”

“是的,我带你们见老板吧。”米德洛娃非常低调,她知道殷桃还想问她更多,但她就是一问一答,连名字都不想主动说。

她要给对方一种感觉:在顾鲲身边,白人都是很谦卑的,黄种人才是主子。

这边正聊着,已经引入了客厅,里面的陈设之富丽堂皇,氛围大气,非一言可表。

顾鲲亲自到大厅里迎接:“你们是央视沪江站的记者吧?坐,我听说了你们要采访我,真是不好意思,生意比较忙,事情多,所以周末我不住学校,几位喝点什么?”

“不用忙不用忙。”

“那就干邑加冰吧。”顾鲲随便一挥手,米德洛娃就从身后酒柜里拿出家伙,到了浅浅几杯。

记者们却之不恭,只好喝了一口,放在一边。

殷桃迫切地问:“顾先生,我有一个问题要请教您。你觉得,你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是不是说明我们黄种人的体质,在田径、游泳等追求绝对速度和力量的领域,并不比白人差呢?

这些年,我们的体育建设工作,在这方面缺乏建树,是不是方法上有问题?您对华夏的高等教育以及特长生教育体制,有什么看法么?”

顾鲲一愣:“我没什么看法。”

一边回答,他还一边心中暗忖:这特么是个什么逗比?怎么三句话不离“我陷思、定体问”?莫非是三观有问题。

顾鲲下意识就反问:“你们……都是复旦新闻系毕业的?”

殷桃笑靥如花:“您猜得真准。”

钱友谅连忙摆手撇清:“她是,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