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宴席,最终在略显尴尬的气氛中结束了,自觉得到了刘承佑的“允诺”,王守恩满意而去,高防则叹了口气,至于李万超,情绪怏怏,有点耻与之为伍的样子。
“殿下,这个王守恩,真是不知死活,讨赏竟然讨到您面前了!”堂间,几人留了下来,张彦威很“政治正确”地率先对王守恩发起声讨。
向训也轻晃着头,感慨道:“卑职早知王守恩贪鄙,却不知,其人利欲熏心竟至于此!当着潞州文武向殿下请赏,这是在逼赏啊!”
刘承佑此时,却已经恢复了泰然,表情平和,看向郭荣,问道:“你觉得此人如何?”
“小人也!然天下道州,这样的人,绝不在少数,殿下却也不必过分为之烦忧!”想了想,郭荣平静地回答,随即看着刘承佑:“对其所请,殿下打算如何应对,果真从之?”
刘承佑视线收回,目光下视,盯着面前的一盘菜,轻轻地舒了一口气,说道:“就算王守恩不提,我也有出府库之资以赏慰将士。聚敛人心,金银钱帛,虽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却是最直接的手段,亦可让将士们感受到我看重之心!”
听刘承佑此言,张彦威坐不住了,只当他是欲向王守恩“服软”,瞪大眼睛说:“殿下,如此岂非如那王守恩愿?如此一来,只怕此人会更加张狂啊。”
“不至于此!”刘承佑抬手止住有点激动的张彦威:“赏励士卒,本是我意,又岂是一个王守恩,能够左右的?”
张彦威愣愣地安静下来了,郭荣与向训却望着刘承佑,似乎在等待其下文一般。
果然,只顿了顿,刘承佑便补充说道:“既要恩赏将士,需知数目,去整理一份上党将士的详细名单。此事,就交给你了。”
迎着刘承佑的目光,郭荣微讶,很快明白了什么,一抹笑容在嘴角绽放开来,抬手应道:“是!”
见郭荣意会到自己的想法,刘承佑满意地点了下头,又沉吟了一会儿,刘承佑问向训:“这王守恩,在潞州实则并无根基吧......”
闻问,向训点头:“是的。他是在张从恩离州去汴之前,委任的巡检使,若论在上党的影响力,比起高防与李万超,相差甚远!”
连续眨了几下眼睛,刘承佑说道:“这段时间,与高李二人,多多亲近。”
“殿下,高、李二人,皆是干才,高防朴诚稳重,李万超勇猛刚毅,非王守恩可比。”应诺的同时,向训不由向刘承佑建议道:“您,不妨接见二人......”
“你似乎很欣赏这高、李二人?”刘承佑看着向训。
向训一低头,轻声道:“卑职不过您身边为中涓事者,高、李皆国之将臣,年纪既长于我,才干皆着于我,品行俱高于我,只是聊表心中敬意,不愿殿下错失国士罢了!”
向训平日里是个很自信的人,心中自有傲气,但见他言辞谦谦,这般推崇高防与李万超,刘承佑心中暗思,排除掉向训言语中谦逊的因素,那二者,多少应当有些才干的。
“不过在我看来,星民刚毅果断,可付大事,是真国士也!”随即刘承佑目光流露出欣赏之意,对向训说。
“殿下谬赞!”刘承佑的正面夸奖,让向训更加谦虚了。
“细数下来,你也是不止一次在我面前提起二人了,确是不妨见见。如欲彻底掌控潞州,这二者也是关键!”摆了下手,刘承佑说道:“国朝初立,天下未平,正是亟需人才的时候。”
“不过眼下,契丹人仍是大患,也不知耿崇美军至何处了?”说着,刘承佑眉目间隐现几许凝重,抬眼问:“韩通那边什么情况。”
闻问,向训摇着头:“今晨之时,韩通便率骑兵,直接向南来探查而去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消息传回。”
“大意不得!”刘承佑声音微沉,随即释然,对三人道:“让各军营,各据城中要处,都给我警醒些!韩通归来,立刻通知于我!”
“是!”
......
夜间,刘承佑直接宿于节度府,坐镇上党。此时刘承佑麾下,也算人才济济了,尤其是柴荣、向训,都是允文允武的,有他们帮衬,区区上党城,自然尽在掌握。
稍晚些的时候,高防被请来了,在侍卫的引导下直入二堂拜见。堂间燃烧着十余支蜡烛,各处被照得分外亮堂。
刘承佑,正埋头于案上,阅览着潞州的一些州志典籍。书册皆已陈旧,且许多信息都是好几年前的,比如人口数量,土地情况,税赋情况,历任官员施政等。
信息虽有些过时,但刘承佑看得却是津津有味。尤其关注潞州治下各县官员,可惜没有见到些“熟悉”的名字。
唯一让刘承佑感到欣慰的,便是府库之丰足,当真能用充盈来形容。赵行迁与契丹的括钱使,确是将潞州刮了一层皮,据其账目,所括之钱帛,价值千万钱以上......
高防入内,便见着手执卷册,伏案阅视的刘承佑,那副认真的表情,让他微感讶异。
刘承佑有些装,似乎没发现有人入内一般,直到侍卫禀报,回过神,见到高防,起身亲自相迎。
“拜见殿下!”
“高判官请坐!”
“谢殿下!”坐下,高防直接发问:“不知殿下夜召下官,有何吩咐?”
见状,刘承佑放下了手中的账册,肘靠书案,整个人显得十分放松,借着亮堂的烛光打量着高防。
面对刘承佑的目光,高防坐姿端正,目不斜视。从头到尾,此君都很具礼节,自带一股沉稳气度,就这表现,便有贤士之风。
“我听闻,从十年前起,高判官便一直在张从恩属下任职。张从恩为北京留守,你为太原府属官;调职澶州防御使,你以判官从之;入朝中枢,你亦随之进京;留守西都,你又以推官事之;及服母丧,期满,又随张从恩移镇郓州、晋州、潞州,历三镇判官......”
随着刘承佑缓缓叙来,高防脸上止不住讶异,这几乎将他而立之后,十来年的仕途生涯给理了一遍,刘承佑显然对他有过详细的调查。
没有在意高防的表情变化,刘承佑继续说:“十年随侍,辗转各地,未曾废离,高判官与张从恩可谓感情深厚了。何以此次,如此坚决地选择背弃他,竟不顾多年主臣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