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蓬州还魂 > 第一百七十六章 轰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友康考上新州师范的消息不胫而走,在整个南丘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珍珍真是有福气,这不,三金在这小子成了咱们村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名秀才。”一伙人聚在村子十字口,开始七嘴八舌地侃。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似乎有些眼红地这样说道,这个人就是梁秋根的媳妇韩小云。

有人说,她之所以眼红,就是因为,她也曾把自己的小姑子给朱家介绍过。按说她的小姑子要比珍珍长得漂亮得多。不仅个儿高,模样好看,而且心灵手巧。

她搞不明白,为什么朱家放着这么一个俊俏的姑娘不要,偏偏喜欢上了,相貌平平,个子不高,又长者一身微黑的皮肤的冯家小姑娘。

所以,她就在人群里挑起了这样的话题,她是一个精明人,她想从众人口里打问到自己要知道的秘密。

“哪里哪里,那是人家珍珍父亲有远见!”一个中年妇女插话说。这位妇女特别看好珍珍父亲的木匠活儿,和她父亲在村里的口碑,曾经多次在不同场合,非常欣赏珍珍的父亲。她觉得是珍珍父亲的手艺活儿,影响了珍珍的婚姻。

这位妇女就是韩小夏媳妇,和珍珍家住的不算很远。他家里的橱柜都是冯木匠给做得。

“可别这么说,那是珍珍自己的事,珍珍和玉萍是干姊妹,这媒人你知道是谁吗?”另一个看起来知道点底细的男人顺便说了一句。这个男人就是友全。他大概知道点底细,听一群老娘们唠叨这些话没意思,说完就离开了这里。

“不是人家秋萍吗?大名鼎鼎的媒人啊!”话音刚落,坐在路边石墩上的一位妇女,很快说出了答案。她之所以能肯定的说出答案,那是因为,她本人的婚姻问题,就是大媒人秋萍给她牵的线。所以,她的回答理直气壮。

这位平时不太出现在人群里的女人,他是大队会计冯社良的媳妇。听她说话的口气,就知道她一向是占上风的人。

“都错了,这个媒人你们还真的都不知道哩,哈哈哈。”一个刚走过来时间不长的妇女,打扮的花枝招展,说起话来不打草稿,像是一个贵妇人一样。这个女人就是朱家东边不远的邻居冯方莹。

“是吗?那你就说说,这媒人倒底是谁呢?”韩小云想急切地知道结果,就迫不及待的追问。

“你们可别瞎传昂?这次能成亲,全屏玉萍他爹哩!”方莹压低声音说道。别人用将信将疑的目光盯着她说话:“那还不是玉萍他爹?”

“好生稀罕哩!”韩小云听了,头都大了,说道:“怎么可能是一个大老爷们呢?”

“这可是千真万确。我是听玉萍她亲口给我说的。”为了证实自己的信息是可靠地,冯方莹把珍珍的干姊妹玉萍都搬出来了。

韩小云这才知道了珍珍的底细。心里怀着巨大的不快,也不再继续说话,甩起那修长的胳膊,迈起那罗圈腿,一个旋转进了赵家沟不见了。

朱友康考上了学,父母又给他定了亲。这下可是双喜临门。

可是,从这以后在南丘村也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家里有年龄相仿的女孩的家庭。

在南丘村从小和朱友康一起上学的仅男孩就不下30个,而只有朱友康一个人考上了蓬州中学,而且这次又考上了师范,很快就脱离了农村,变成吃皇粮的人了。

按照老百姓的说法,朱友康已经成了同代人的佼佼者。所以,谁家的姑娘都乐意嫁给他。这种强烈的美好的愿望,与朱家冷冰冰的拒之门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是都知道,希望越大,而失望也就越大。这种大大的失望不仅讲人家拒之门外,更重要的是人家在乡亲们眼前,失去了面子和尊严,一时抬不起头来,所以,对朱家产生了心理上的嫉妒和仇恨。

而且,1981年也正是包产到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初期,人们的思想正处于一种极度动荡时期。

况且朱书堂的生产队长也就此当到头了,人们开始自力更生,干起了自留地。这种环境更促使人们看淡这些人际关系。自从分地到户,朱家的微信和为人一落千丈,一下子跌倒了深渊。

至于后续将会怎么样,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因为朱友康并不喜欢这门亲事,一旦再次和珍珍提出分手,那么,他朱家更对不起众多乡亲了。

这时十五岁的友健也正在蓬州中学上初中二年级,日后毕业再在南丘村说对象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这些年朱家人省吃俭用,戳窟窿爬债的,供给着两个儿子在蓬州上学,家境更加困难。重男轻女的朱书堂夫妇,在两个最小的女儿友莲和友梅,不想上学的时候,也没有及时鼓励她们俩去读书。很快,一个上了四年级就辍学了,一个上了二年级就辍学了。当时,友莲十二岁,友梅十岁。

不再上学的小姑娘能干什么呢?总不能每天在街里跑着玩儿吧。本来就家境困难的老朱,看到别人家开始买芦苇加工成苇箔挣钱。

因为包产到户,不用像生产队那样,每天去地里上工,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他开始到附近村子里用自行车驮芦苇,回来后,支起了一个檩条粗的木杆,开始教幼小的友莲和友梅编制苇箔。夏天把杆子就支在自家院子里,冬天就挪到屋子里。

两个可怜巴巴的小姑娘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编制苇箔生活。没明没夜的编制,幼嫩的小手,经常被木杆儿上的钉子或者芦苇划破,摩擦的手指经常光溜溜的拿不住筷子吃饭。

朱友康终于考试完毕,想着要为家里做点什么。每次回到家,他看到两个年幼的妹妹从小就这样没明没夜的干活儿,心里总不是滋味儿,他想着有朝一日等自己有出息了,一定要很好地报答父母,补偿为自己付出的两个小妹妹。

至于这个姐姐,也许是比他大的缘故,他倒是从来不放在心上;也许是她早早出嫁的原因,他不觉得姐姐有什么值得补偿的东西。唯一可以想起的,倒是姐姐从小一直带着自己长大的,是姐姐照顾了自己,这是必须感恩的。